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_湘夫人》公开课教案分析
2025-10-02 15:35:29 责编:小OO
文档

内             容

备    注

课    题:             自主赏析·湘夫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屈原、楚辞你知多少?

1、关于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2、关于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二、《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湘 君》:湘夫人思恋湘君的唱辞。由饰演湘夫人的女巫独唱。湘夫人去赴约,但湘君却迟迟没有露面。等待使她不由心生埋怨,仍一往情深,驾着龙舟艰难地到江河湖泽中寻找湘君。最后她还是无法找到,失望、气愤,丢掉了湘君赠与她的礼物。心情矛盾,还是采集了芳草,想送给湘君的侍女,通过她向湘君传达自己的恋慕之情。

《湘夫人》:《湘君》的姊妹篇。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道出湘君并没有爽约,只是阴差阳错,未能与湘夫人会面。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湘君》与《湘夫人》的身份:湘君是男神,湘夫人是女神。东汉王逸的观点,接近于—传说:帝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闻讯,便去奔丧,亦死于湘江。帝舜死后,天帝封其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

 王夫之:湘君是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他的配偶。 

湘妃竹的故事:几千年前,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生了重病 ,娥皇、女英追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

三、齐读第一段: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轻轻拂面,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傍晚张设罗帐。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间?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段意:约期难遇,哀愁顿生。

四、齐读第二段: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段意: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心理活动。

五、齐读第三段: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香草饰墙,紫贝饰庭,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制成门梁,白芷点缀卧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他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新房子布置得高雅、华贵 、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段意:装饰新房,迎候佳人。

六、齐读第四段: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段意:以物寄情,再候时机。

七、小结: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八、品读与探究:

1、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明确: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幽怨 哀婉

4、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明确: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明确: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6、诗人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 诗中详细描绘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烘托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7、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8、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间?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9、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明确: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10、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明确: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眼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里秋风、落叶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秋情感的自然景观。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九、艺术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比兴: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渲染、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浪漫主义,用香草美人,寄予情怀。

教学后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