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自主创新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
2025-10-02 15:35:38 责编:小OO
文档
第21卷第5期长春大学学报Vol.21No.5

2011年5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May 2011

收稿日期:2011-03-10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09C282);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09ZK2008);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

项(2008TP9001);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B100)

作者简介:傅建球(1977-),男,湖南祁东人,讲师,主要从事科技与管理研究。

基于自主创新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

傅建球,易伟义,卢明纯,蔡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要:当前我国地方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亟待加强和改

善。而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层面的与组织支撑体系、社会层面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与物质基础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条件支撑系统等的建设。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支撑体系;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1)05-0001-05

当今时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

突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新时期国际科技合作的鲜明特点。但目前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尤其是省市层面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大多无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有研究表明,

已有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部分要么是“绕开了知识产权”的公益性的技术合作,要么是“以市场换技术”的不平等合作

[1]

。这是与自主创新的国家

战略背道而驰的,也是与各地方提出的创新型战略

相悖的。与此同时,多年来过多的技术引进而忽视后续的吸收消化再创新

[2]

,使得很多企业研发能力

不足,没有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一步凸显了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一直以来只强调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研究,

却忽视更为基础和关键的国际科技合作支撑条件的建设。因为如果仅仅停留于空洞的战略规划而不对具体实务层面进行切实建设和根本变革,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是口号。而缺乏完备的支撑体系进行项目规划、资金引导和服务支持,不仅会阻碍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会使国际科技合作沦为技

术引进的代名词,

反而会腐蚀和妨碍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实践表明,要想使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国

家或地方的自主创新战略,各级就必须改进、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创造条件来加以保障,因此建立健全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体系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1

基于自主创新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

体系的基本架构

鉴于自主创新的地方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建设

旨在为各地方(省市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为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自主创新战略提供牵引和坚实支撑,结合国际科技合作实践,我们认为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层面的与组织支撑体系、社会层面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与物质基础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条件系统等3个子系统。当然,上述3个子系统作为相对的系统构件,其本身也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构成。上述各子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高效运转构成了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体系(如图1所示)。因此,

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建设应以上述架构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

图1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示意图

实践证明,既在促进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自主创新战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对于保障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朝着自主创新方向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不仅需要通过制定系统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其在规范管理、宏观、引导等方面的功能,使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立足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国际科技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努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且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组织体系,以保障国际科技合作的顺利开展。

2.1支撑子系统

子系统的功能定位是制定和形成具有规范与导向性的配套体系,以自主创新为导向,为地方国际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起规范、激励和保障作用的支撑。

2.1.1建立具有自主创新战略意义的全局性国际

科技合作体系

一直以来,国内大多数省市对于国际科技合作不是很重视,与国际科技合作有关的各部门长期陷于微观事务处理,缺乏全局性的工作安排。要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从省到各县市都需充分认识到国际科技合作对未来地区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促发展,确立国际科技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湖南为例,必须认识到国际科技合作不仅是有关各方在科技领域的交流活动,更是实现创新型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引导和保障。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必然是吸纳全球科技资源下的创新,这就要促使湖南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引进、技术输出和共同研发等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于动态互补中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站在把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全方位促进自主创新型湖南的战略高度,研究深化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推动省级权力机构填补相关法规的空缺并制定出相应的国际科技合作规模化投入,通过促进大规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经贸投资活动,带动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2.1.2制定强有力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激

励,努力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展开了积极的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大量的技术引进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经济陷入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研究表明,开放条件下获得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引进的来源和层次,而在于设计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因此,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技术消化吸收、学习和创新的激励和制度环境至关重要。而我们国家尤其是地方主管部门对于技术引进事务管理的重点是技术引进协议的订立和审批,忽视了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创新等后续管理和规范。在这种缺乏规范和引导机制的环境下,不但无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反而无形中造成企业过分依赖技术的引进而没有动力和压力致力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制订一系列有利于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法律和,通过引导、优惠和金融信贷财政税收等激励性措施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朝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譬如,由于各地方区域经济科技各具特色,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关系本区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克一批事关全社会、行业战略利益的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以此为基础平台强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2.1.3系统设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创新国际

科技合作模式

当前,自主创新战略已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这就必然要求相应的科技的制定要以自主创新为导向,因而作为科技发展重要领域之一的国际科技合作自然也不能例外。但现实的情况是,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国际科技合作活动大多是以“自下而上”的项目管理方式运行,不但缺乏系统的项目规划而且缺失项目完成后的效果评估和后续管理。这就使得国际科技合作缺乏自主创新战略的引导,因而也就难以服务于地方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因此,要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于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首先就应该变革立项机制,从本区域科技需求的实际出发,以本区域自主创新战略为导向,积极衔接本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系统设计“自上而下”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建立和完善部门和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地方科技计划间、部门间以及部门与地方间的统筹协调。其次就是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手段,以确保国际科技合

2长春大学学报第21卷作计划服务于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譬如,“项目—人才—基地”模式就是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2.2组织支撑子系统

组织支撑体系是指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事务的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功能的组织系统,旨在解决行政管理模式问题,搭建机构层面的管理平台,为国际科技合作及其他支撑体系提供行政保障支持。2.2.1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

型管理组织

狭隘和封闭是桎梏创新的枷锁。多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处于条块分割的不同部门之中,各部门只能在所掌管的经费范围内进行计划管理,其他部门涉及科技合作的项目彼此无涉。这必然导致部门狭隘和信息封闭,从而陷入低水平重复。创新型的项目产出必然要求具有竞争和开放并存的项目管理,以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为主导,对区域内的科技合作项目进行规划和引导。这就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权威协调机构,设立跨部门的专门协调机构,克服部门障碍。这方面上海市的做法值得推广。上海市授权市科委成立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根据和上海市制定的有关,接受有关企业的申诉,确定企业是否应享受相应,从而大大提高了落实的效率。各地方可以借鉴上述机制,设立省(市)直属的“国际科技合作协调办公室”,使其在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相关事务的联络方面起承上启下、内联外引的沟通作用。

2.2.2整合地方科技外事主体力量,建立健全省市

国际科技合作专职管理机构

科技外事工作与国际科技合作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科技外事工作是服务于具体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因为国际科技合作本身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而外事工作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活动。但是,现实中很多机构和部门把两者混为一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比如,目前我国地方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专职管理机构散而乱、杂而不专,市县层面缺乏健全的专职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构,国际科技合作管理完全让位于分散在各行政部门的科技外事机构,从而妨碍了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众所周知,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由于我国99%的企业是分散在各行各业及各市县区域的中小企业,这就意味着自主创新的主体其实就是中小企业群体。但是由于地方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管理的缺失使得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呈现出既无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又无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的奇怪局面。这当然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鉴于以上弊病,目前我国发达省市的部分先进地区极为重视地方国际科技合作专职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如青岛积极鼓励各市科技局设立国际合作科室,配备专门管理人员,整合全市科技外事力量,建立健全了国际科技合作队伍,引导当地企业开展面向日韩印的科技合作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2.3充分挖掘民间科技合作组织力量,积极引导

自主创新型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民间组织作为国家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民间组织凭借其独特的人才优势、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在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提升企业、科研院所等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科技合作组织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有一些民间组织依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定位不准,有些社团忙于搞创收,忙于办企业;缺少依法开展活动的意识,自律能力不强;工作机制僵化,活力不足,内部制度不健全等。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完善的组织沟通,使得这些点多面广的民间组织犹如散兵游勇,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也大多限于较低层次的技术引进、技术培训、咨询等,无法形成真正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急需各地方有关部门加强组织管理,积极引导,以自主创新战略为指导进行顶层设计,把各民间组织有机组合起来,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尤其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部门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科技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规划、计划等,吸收他们参加相关活动,积极引导其朝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

3服务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支撑体系

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而自主创新之花更是离不开经济社会大土壤的培育。结合国际科技合作实践,我们认为地方性的国际科技合作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围绕国际科技合作的信息、中介服务、人才和金融4个要素(子系统)来建立。

3.1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社会化信息支撑子系统

信息是国际科技合作得以开启和延续的基石,

3

第5期傅建球,等:基于自主创新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而要让国际科技合作具有自主创新的特性更是需要大量可以直接对接的国内外科技资源信息。如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最有可能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和拥有发展能力的技术领域。但如何促成这些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开展是需要国内与国外两种科技资源信息的匹配与对接的,这种对接当然得依赖于相应的社会化信息支撑体系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信息基础条件非常薄弱,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的迫切需要。

地方国际科技合作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多方、互惠互利和信息资源持续积累等特点,因而其建设应该以地方为实施主体,以财政支持为手段,由非组织负责具体运营管理,接受由代表、社会机构代表、情报信息专家和中介服务专家等组成的理事会的监督和评估。其功能定位是,围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需求,结合科技和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导向,充分挖掘国际国内科技信息资源,以网络方式共享资源、沟通信息、交换意向,提供国际科技合作相关领域的背景数据,支撑并发挥信息交流的枢纽作用。

3.2服务于自主创新的中介服务支撑子系统

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对国际科技合作需求的市场已经形成,但地方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例如湖南现有的5000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只有极少比例的机构能够提供涉外科技服务[4],因而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机构的建设、扶持与管理已迫在眉睫。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既是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活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其本身又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是指围绕国际科技合作的信息、渠道、项目、人才和资金需求而形成的社会化服务支撑系统,因而立足于自主创新角度建立和健全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支撑体系应围绕上述5个方面展开[5]。在此过程中,地方部门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优惠,以服务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主体,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需要说明的是,中介服务支撑体系的信息、人才与金融服务应该区别于专门的社会化信息支撑体系、社会化人才支撑体系以及社会化金融支撑体系,其提供的服务功能应该是项目化的,为具体的国际科技合作事务提供牵线搭桥和组织协调性质的服务。

3.3建立自主创新型人才支撑子系统

当前,制约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向自主创新方向提升的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懂业务和能真正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匮乏本身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直接表现,也是制约自主创新成果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正因为高端人才匮乏,才使得我国大量的国际科技合作只能停留于低水平合作状态,无法拥有核心创新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立足于自主创新战略的人才管理机制,按照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原则,彻底改变粗放型人才管理观。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应加强国际科技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专业技术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多年来,各级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主要专业技术层面的人才资源的引进上而缺乏对国际人才资源的深入研究。事实表明,在海外人才资源中,归国落户专家学者和归国创业、就业的海外学子应作为自主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对解决海外学子归国创业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吸引海外学子归国就业关注较少,缺乏完善的法规支撑,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次,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人才队伍主要由国家和企业多年培养的外向型人才组成,这部分人才是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尤其应当加强对他们在国际合作知识产权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尽最大可能引导和争取国际科技合作向着有利于我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

3.4优先发展致力于服务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子

系统

国际科技合作金融支撑系统是指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资金支持的资金投入、风险投资与融资服务体系,是国际科技合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服务于国际科技合作的风险投资与融资体系。由于着眼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多是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的研发活动或产业化项目,这就使得绝大部分的相关合作难以得到国内尚未完善的风险投资及其相关融资机构的支持,不但阻碍了众多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而且

4长春大学学报第21卷

存在大量创新成果被国外获取的巨大风险。有研究

表明,由于国内风险投资的滞后使得70%以上的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资本。国外风险投资商通过资本控制、共享知识产权、海外上市等过程,严重侵蚀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

[6]

。因此,

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服务于自主创新企业的风险投

资与融资体系,应该出台优惠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优先扶植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

其次,应该加大和增强国际科技合作资金投入力度。当前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以湖南为例,每年的财政投入仅300万左右,微弱的国际科技合作投入难以起到支持和引导的作用,也影响了各主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积极性,而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碍企业和研发机构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

基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非常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直接服务于国际科技合作的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尤其是地方的基础条件建设仍然相当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科技合作。一般而言,国际科技合作的科技基础条件除了通用的科技基础平台如大型科技设施及仪器设备、实验室、科技文献资料及科技基础数据等各种科技资源以外,还应该包括国际科技合作的专有资源保障能力,如人才、资金投入、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和产业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等。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条件建设必然要求以自主创新为出发点对相关基础条件进行凝炼和整合。具体而言,除了前文所及的加强国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资金投入以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重点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

校为依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国际科

技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信息网络,与省科技网、省级科技成果库、科技专家库和科技基础数据中心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的整合,形成区域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大投入,支持与国外有关机构、企业等共建技术开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当地合作创办中外合作科技园;建立和扶持一批留学生创业

园,

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支持科研单位购置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科研仪器设施设备,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创造必要的科研基础条件;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5结论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创新,而是需要通过国际科

技合作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支撑条件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有效开展,亟待加强和改善。本文仅就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基本架构进行了较粗略的勾勒,谨冀起到抛砖引玉之功,具体的实践和完善尚需各地方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8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周权雄.广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励的问题分析与对

策建议[

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28-30.[3]

Keun Lee ,Limcs.Technological regime ,catching-up and leap-forging :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 [J ].Research Poli-cy ,2001(30):103-107.[4]刘开,唐文娟,罗银云.湖南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发

展建议[

J ].科技与经济,2009(2):21-24.[5]张玲,胡学军.国际科技合作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J ].国际

经济合作,2005(5):28-31.[6]

张瑞.金融如何支撑自主创新[J ].创新科技,2007(3):10-15.

责任编辑:沈玲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supporting system based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U Jian-qiu ,YI Wei-yi ,LU Ming-chun ,CAI Yi

(School of Economy and Administration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ag of the local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in China has affected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which urgently needs improving.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organization supporting system ,the supporting system for social in-termediary service and substantial fundamental supporting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ndition.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5

第5期傅建球,等:基于自主创新的地方国际科技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