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落后的技术及生产力相矛盾,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有了显著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却趋于保守甚至落后,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渐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益迫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紧迫的重要战略任务,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模式,是一个必要而且重要的探索。今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环境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 从经济发展看。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从经济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从人民生活看。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标志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发展的协调性看。由于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不断加强,农村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 从民主政治建设看;随着整个改革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政治总体上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 从文化建设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已经从封闭半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以依赖环境资源的粗放式加工产业为主,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低,在世界贸易地位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过分依赖环境和资源,导致我国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现象严重。粗放式加工导致产品所含技术价值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最终导致利润低,产品竞争力不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从思想上转变发展理念,改良发展战略,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生活品质。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带来的环境、资源、社会方面的不协调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全省各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把握规律、总揽全局、重点突破,坚决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创新机制,以贯彻落实省七个性文件为重点,深化财政、价格、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上下贯通、相互配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领导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预见性,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法制手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统筹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与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关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关系、转变生产方式与转变生活方式的关系,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