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2025-10-02 15:34:11 责编:小OO
文档
FOREIGN LITERATURE

一、填空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古代欧洲文学专指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神话、史诗和戏剧被称为古希腊文学的三大成就。从创作方法上看,古希腊文学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本创作方法的先河,并且达到了二者的绝妙统一。

从文艺批评上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论奠定了西方文学最扎实的理论基础。

从思想上看,古希腊文学最突出的是人本精神。

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的。位于地中海中部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是古代罗马文明的发祥地。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其中包括荷马史诗和赫希俄德的《神谱》。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人同形同性”被公认为是希腊神话最基本的特点。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对戏剧的贡献是首创写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发明了第二个演员,由此有了正式的对话,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著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俄瑞斯特斯三部曲》等。

索福克勒斯——被称为“希腊悲剧中的荷马”。对戏剧的贡献是打破写三部曲的传统,善用对照、突转手法。增加第三个演员,发明活动布景。著有《俄狄浦斯王》《埃阿斯》、《安提戈涅》等。

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著有《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刻》、《特洛亚妇女》等。他是第一个对妇女表同情的作家。对戏剧的贡献表现在创作手法,一是写实性,二是心理分析。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著有《阿卡奈人》、《鸟》、《云》、《骑士》等。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很少用神话。内容反映当时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罗马文学:(1)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前C3-前1C)是古代罗马文学的发展时期。这

一时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

(2)奥古斯都时期(前1C后期-1C初期)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主要是诗歌。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是著名的三大诗人。

(3)帝国时期文学(1C-476) ,古罗马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

维吉尔是整个古罗马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史诗。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为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贝奥武甫》是流传迄今欧洲最早而又最为完整的一部史诗。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名篇是《仇思丹和琦瑟的传奇》。

《玫瑰传奇》是一部独具风格的寓言诗。它以隐喻的手法反映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其隐喻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但丁的主要著作有《新生》、《神曲》、《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出现最早的地方,但丁的作品已经预示人文主义的倾向。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代表作。

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拉伯雷《巨人传》是欧洲第一篇小说,代表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16C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

维加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被称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是《羊泉村》。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末的伟大诗人,模仿《十日谈》构架写出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斯宾塞是继乔叟之后英国第一位伟大诗人,著有长诗《仙后》。

培根《随笔集》是继蒙田之后欧洲文坛上又一部散文杰作。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者,其创作分期为: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善战胜恶。

悲剧、悲喜剧时期——善被恶毁灭。

传奇剧时期——善恶和解,重建乌托邦。

《亨利四世》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古典主义美术创始人:普桑,代表作品《诗人的灵感》。

(德)被称为“音乐之父”。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的成就:

法国: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

拉辛的代表作《费得尔》。

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立法者,代表作《诗的艺术》。

英国:德莱顿是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蒲伯的创作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高潮。

德国:高特舍特的《批判诗学试论》。

《天路历程》是班扬的代表作,梦幻寓言小说。班扬在语言和小说技巧方面为18世纪斯威夫特和笛福的小说铺平了道路。

清教徒文学:弥尔顿。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的“文人史诗”典范。

莫里哀风俗喜剧代表作是《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讽刺喜剧代表作是《伪君子》、《悭吝人》;幽默喜剧代表作是《贵人迷》、《无病呻吟》、《史嘉本的诡计》。马里诺诗派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期刊散文——最著名的两个办期刊的散文家是斯梯尔和艾迪生,他们办了两份脍炙人口的期刊《闲谈者》和《旁观者》。

启蒙文学状况: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菲尔丁《汤姆·琼斯》、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法国启蒙文学: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文学创作。

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和魏玛古典主义: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理查生《帕美拉》开了感伤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卢梭——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斯》、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的《忏悔录》。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提出戏剧中的人物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创立了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新剧种严肃剧(正剧)。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重要的作品,这部对话体小说被恩格斯称为是“辩证法的杰作”。

严肃剧有两个特征: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脱胎于严肃剧。

博马舍的代表剧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诙谐歌剧。

二、名词解释

1骑士文学: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作者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

2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的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歌颂上帝创造一切。教会文学的表现形式:祈祷文、赞美诗、故事、圣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城市文学以长篇叙事诗为最高,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4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西班牙文学在16世纪小说方面得到发展并创造了一种新体裁小说,这一小说新体裁就是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方面的最大作家和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

5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代表剧作家有李利、基德、格林、马洛。“大学才子派”的创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6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情节、地点、时间的一致。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8“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赫尔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该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代表人物是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三、简答题

《荷马史诗》的内容

《伊利亚特》没有叙述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只集中描写了战争的第十个年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情。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抢了大将阿基琉斯的女俘,阿基琉斯一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联军节节败退。后来阿基琉斯的好朋友帕特罗克洛斯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好友的死,激起阿基琉斯第二次愤怒,他重新参战,杀死了赫克托耳。西方古代习俗规定,战争中死亡的人要准予安葬,以表明敬畏神明和对死者的尊重。阿基琉斯拖尸泄恨,违背了古代战争的规定与习俗,激起天怨人怒。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亲临阿基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尸体。阿基琉斯同意。最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

《奥德赛》描写了卡塔尔国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10年的故事。奥德修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泊到吃莲花的人的国土,后来又到了独眼巨人居住的山洞,他用酒灌醉了巨人,用烧红的木棒刺瞎了独眼巨人的眼睛,自己藏在羊肚子下面才逃了出来。奥德修斯来到女巫岛,游历了地狱。又遇到人头鸟身的怪物,为了不被女妖的歌声迷住,他用蜡封住伙伴们的耳朵,把自己捆在船桅上,才脱离险境。奥德修斯在外历险期间,大批贵族在家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吃喝玩乐耗费他的家财。佩涅洛佩采用缓兵之计,用织布的方式拖延时间,织了拆,拆了织,等待丈夫归来。奥德修回国后,装扮成乞丐,试探他的妻子。最后奥德修和儿子科勒马科斯一道杀死了所有的求婚者,又作了塔卡尔的国王。

《神曲》的内容

地狱篇——地狱共9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

炼狱篇——炼狱是浮在南半球海面上的一座孤山,它是灵魂赎罪的地方,形似宝塔。净界有7层,表示人类有7宗罪: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涤净罪恶,才能堂。

天堂篇——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住着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着永远的幸福。天堂也分为9重。9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们的住所,充满上帝的光和爱。但丁见到了圣父、圣母和圣子“三位一体”的奥秘,诗人觉得,在那天府里才真正见到了人类最理想的境界。

《神曲》的象征意义

《神曲》主要写人的思想如何完善和如何认识终极真理过程。作品充满了象征意义。有人认为“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豹”象征佛罗伦萨的政治;“狮”象征法兰西王;“瘦母狼”象征罗马教廷。幽暗森林代表罪恶;披着阳光的山顶代表一种光明境界。人希望重见阳光,象征着由于本身的弱点,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因此,作品中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阿特丽采”象征神学信仰。但丁正是用中世纪诗人惯用的象征手法,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

①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③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如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②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世纪文学以诗歌为住,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③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

④文学情感特性把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他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第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第三、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首先,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其次、与展示人的精神风貌相适应,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已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所取代。再次、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原由的一些体裁,如抒情诗、叙事诗、戏剧等,从形式到技巧进一步走向成熟(如将个人欲望、世俗生活、普通人物引进作品,打破悲剧、喜剧的界限等)。同时,作为近现代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等艺术样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 拥护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古典主义文学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他们希望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主张国家统一。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伪君子》在剧本的结尾,他还是塑造了一个英明的国王,将伪君子达尔丢夫逮捕,保护奥尔恭一家免遭陷害。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古代欧洲文学专指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2. 崇尚理性原则,遵守公民义务

理性是古典主义作家创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刻》是这个原则的代表作。

3. 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四、论述题

《神曲》的主题思想

1但丁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为了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2《神曲》中但丁通过自己神游“三界”的故事,探索灵魂得救以及人生至善之路。其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

3在《神曲》中,“地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炼狱”象征着从丑恶现实到达理想境界必须经过的苦难历程,“天堂”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作者寓意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应该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在道德上得以净化,再经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理性+信仰﹦天堂之路。

4《神曲》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刻地抨击了势力,生动地描写了新旧交替时期先进人物的精神探索。它既是欧洲中世纪文化艺术的总结,又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神曲》的艺术结构2011

《神曲》具有宏大、严谨、端正的结构,它正是以艺术结构的严密著称于世界文学。他按神学上“三位一体”的学说和古希腊天文学家多禄谋的宇宙体系来构造了他的结构大厦。《神曲》的结构,好像一个严整而有系统的三棱形大建筑,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33篇,加上《地狱篇》前的序言,共100篇。

“三”象征着“三位一体”,“百”表示“完全中之完全”。诗中的地狱、炼狱、天堂等部分,也是完全对称的。三部的各自结尾,都以“星”字结束。这样的结构用连锁韵律(每一诗节三行,其中第一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下节第一、三行押韵),在不断变化中一直灌注下去。这种完整而有秩序的结构具有一种造型艺术的效果,是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体现。

分析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2011

哈姆雷特是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是人文主义理想的体现者。理由有三个:第一、先进的人生观。第二、反封建等级。第三、多才多艺,具备了人文主义巨人的基本特点。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轨迹:

在威登堡大学学习期间,他曾是个怀抱乐观理想的“快乐王子”;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在复仇行动中迟疑犹豫,是谓“延宕的王子”。最后他与敌人玉石俱焚,是谓“行动的王子”。虽然报了父仇,但并没有最终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

文史学界对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分析,焦点集中在哈姆雷特复仇行动的犹豫问题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有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之说。

哈姆雷特的悲剧原因:

一、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二、主观原因:哈姆雷特的二重性格。

分析答尔丢夫的人物形象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君子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他身为教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宣称整日不离《圣经》,以此骗取了奥尔贡和他的母亲的信任。其实虔诚只是他的外衣,他暗中觊觎着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口头上他宣扬“苦行主义”,不离教鞭和苦行衣,但一顿饭他却能吃两只鹌鹑和半条羊腿,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他当众把募来的钱施舍给穷人,忏悔不该弄死一只跳蚤,似乎仁慈善良,骨子里却凶狠歹毒,事情败露后欲置恩人于死地。他假惺惺地表示不能看妇女袒胸露臂的装束,其实却是一个好色之徒,公然说:“私下里犯罪不叫犯罪”,“如果只有上天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一障碍,在我并不费事。”在他第一次被揭露时,他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一钱不值,从而骗取了奥尔贡的信任,他巧言令色,随机应变,其程度无以复加。这个形象的成功使得“答尔丢夫”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通过这个形象作者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答尔丢夫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2011

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达尔杜弗是全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分析《浮士德》典型的人物形象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从道德和论理学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善”的代表;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因此,也可以说,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积极精神的代表。

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浮士德的探索又是以悲剧而告终的。因为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则是有限的。浮士德虽然厌恶那些已有生活,不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浮士德的悲剧,说到底是一个追求者的有限能力与终极善不可穷尽性之间矛盾的悲剧。同时,也表明着此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当时歌德还不能对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浮士德精神2011

浮士德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他的性格概括了文艺复兴三百年来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特征,具体说来有三:一是投身实践、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二是解剖自我、弃过图新的反省精神;三是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具体来说:“浮士德精神”就是对现实永不满足,对理想和真理永远不断地追求。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发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辨明进取的方向,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的精神。

“浮士德难题”

所谓“浮士德难题”就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在人类刚走向成熟时对情感与理智、自然欲望与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改进等矛盾的严峻思考。

浮士德难题——人类共同的难题,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境界、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浮士德的典型意义:

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之所在。作品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追求,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歌德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三百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浮士德》也反映出了此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

《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结合

三、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密切结合

分析靡非斯特在《浮士德》中的意义:

靡非斯特首先与天帝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作为至善的对立面,他与天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

其次,浮士德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而靡非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的价值。他同浮士德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魔鬼两次打赌为的是证明人类必然堕落,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恶”的刺激,才把浮士德推出了书斋。每当浮士德沉溺于尘世时,是靡非斯特的“恶”使他奋进。所以,浮士德的追求如果没有靡非斯特的帮助是无法实现的。

再次,他的恶并不等于“坏”,他本身对社会丑恶现象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揭露,也起到了让浮士德明是非、近真理的作用。

这样,歌德笔下的靡非斯特正如黑格尔哲学观念中的“恶”一样,是历史发展的运动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