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2025-10-02 15:33:42 责编:小OO
文档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 *  *

***** *  * 

学科专业: 美术教育

学    号:************

学习中心:深圳西乡奥鹏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4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高  宏      

日    期: 2014  年  5   月

摘    要

 小学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美术技能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切实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及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美术课中适当开展欣赏教学十分必要。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审美情趣;素质教育;美学;

前  言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而美术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产生情感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明白各种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种“重画轻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泛泛地看看,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指导。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观念,要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一些心得与举措,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学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小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天白云、红花绿树以及色彩斑斓的景物,这些色彩明艳的事物常常使孩子们感到欣喜,兴趣盎然。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孩子们对彩色图片的反应要强烈得多。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颜色丰富的美术作品给孩子们欣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性选取教材

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的作品,他们往往容易接受,并以此来当作自己的范本。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及心理的作品,避免因选材不当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时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而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喜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小学生的已有认识及审美倾向,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行为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题材与内容应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作品一定要富有儿童情趣。因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因距离感而感到索然无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便毋庸置疑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欣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验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国家及人民的良好意愿。

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应结合作品引领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正能量,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一)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是指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课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类作品进行欣赏。如小学美术第12册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就是关于《哪吒闹海》《宝莲灯》等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开展的专题欣赏课,像这样的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不要单让学生看作品,而自己一讲到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效率低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二)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相关作品进行欣赏。随堂欣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作品,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项美术技能,出示范画,这也是随堂欣赏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要以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放松。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要轻易批评学生,要鼓励每位同学都自由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要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感受美、评价美。通过全班同学的争论与评价,使审美情趣达到内化、升华。如第十册第三单元《写实与抽象的世界》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画家欧洋这幅《无题》不好看,什么都不像,只有几块轮廓不清的包块。可有的学生认为色彩很美,很有意趣。这时,教师千万不要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要引导学生去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反之,如果教师批评学生不该对画家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便会遭到打击,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三)现场欣赏课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教师应因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去欣赏美术作品。比如:参观美术展。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在欣赏实体之后再学习该课,那么认识便会深刻得多。

三、活动建议

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趣,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充分预习,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拉近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观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观后感受;(3)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情感上去观察体会,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式与方法;(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结  论

    

美术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执教、灵活执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这对于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美术教师,还要不断进取,钻研教材,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智《教育科研论坛》[J]百家出版社  2007.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 王慎.《美术与欣赏》[M]《中国艺术报》2002.0224期

[4]雷浩民.《美术教学策略浅析》[J]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