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2025-10-02 15:35:02 责编:小OO
文档
认清形势,调整状态,充分准备,从容应对

——艺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黄智高

结合多年艺术类专业的从业经验及艺术行业前沿的反馈信息,本人特作如下总结,仅供专业学生参考。

一、当前形势与职业要求

1、艺术类就业形势

很多媒体信息表明,2010年将迎来艺术类专业就业的饱和期,学生就业面临最严峻的考验。难道真的如此吗?

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其一,连年的“艺考热”使得艺术类待就业队伍十分庞大,传统的美术、音乐、舞蹈、表演、广播主持等专业就业难度空前加大,极限挑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非强者不能顺利就业。

其二,各行业审美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向融合的交叉类方向艺术类专业学生或具有交叉型专业素质的艺术类毕业生成为热点紧缺人才,就业不成问题。如综合性音乐人才(多媒体音乐方向、综合演艺素质人才等)、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游戏策划与设计、陈列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外观设计、营销设计、功能设计、产业拓展设计、品牌广告设计)、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的内衣设计、职业装设计、表演装设计、男装设计等类人才均为紧缺人才。可见,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艺术学科的这种发展,也说明艺术和其它学科的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创作必须有文化素养的积累。这也是学校一直对学艺术的学生强调要“两条腿走路”的原因,文化课一塌糊涂的“跷脚”学生毕业后充其量只是个工匠。

2、艺术类职业要求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反馈,特作如下总结。 

其一,最重要的是具有合格的综合素质。

包括创新能力、抗压能力、敬业精神、职业使命感、人际关系调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能力等)、应变能力与素质(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的能力、适应新上司和赏罚变化的能力)等等。

其二,最基本的是具有基础的专业素质。

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专业前沿的捕捉意识与能力、综合的艺术素养(无论是什么专业,音乐、美术、建筑、舞蹈等鉴赏能力都应具备)。高水平的艺术能力与素质是在此基础上而成的,没有这个基础,艺术就业就与你无缘。

二、能力与素质的自我评估

我们的就业市场不仅复杂多变,而且竞争残酷。

面对如此形势,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先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准确的全面评估,而后根据社会现存职业方向做出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此时一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就业。有很多毕业生由于就业的失望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悲观厌世而自杀、破坏社会秩序等。更有一些同学 “有病乱投医”,经受不住各类就业信息的狂轰滥炸,最终轻信上当。大家经常会发现车站、厕所、电线杆,各种急聘、速聘、诚聘满天飞。等你辛辛苦苦找到这些单位,却发现要么交一笔数目不菲的报名费、资料费,要么交现金、身份证抵押,进入这样的单位等于进入了30年代的安源矿井,不死也得脱层皮。 “月薪过万”、“一年十万”、“包你轻松赚大钱”,诱人至极。可是你能撑得住一天20小时工作制吗?你能推销得动上千元一小瓶的看似神奇的小药丸吗?所以,不要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们能做的只有客观、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处境。

其实每个人哪怕什么都没有好好学习过也都是有优点存在的,都有着一定的、旁人难比的优势和潜质,只是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应在毕业前通过实践或反复的理论推敲来琢磨自己的强项在哪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做出一个全面的自我评估,以免盲目悲观或乐观——不过以我个人经验,乐观一些总比悲观要好,往往会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和出乎意料的境遇(服装995的李晨抱着乐观态度面试PGM战胜了清华、北服的毕业生;服装971的樊冲以乐观战胜了种种困难奠定了北京音乐人的地位等)。

自我评估的内容:

第一步全面考虑——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角色定位)等。

第二步考虑——

1、性格与职业匹配

鲁莽的、文静的;有耐心的、浮躁的;直率豁达的、谨小慎微的;感性的、理性的等等,都与具体的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应。有的人感性,粗心,不善经营就没有做老板,而做了兼职,做了出色的店铺或品牌的时尚买手;有的人文静寡言则做了时尚编辑;有的人外向、能说会道,则做了时尚记者;有的人自由不羁,则做了自由职业者等等;有的人豪迈大气则做了美声歌唱家,有的人感情细腻则做了流行歌手等。

2、兴趣与职业匹配

兴趣是第一老师,也是第一素质。对什么都了无兴致,那你就是将死之人,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所以我们最起码得培养一种关乎事业前途的兴趣。事业的成功往往是兴趣所致,兴趣会让你忘记纯粹的功利,会让你锲而不舍,会让你痴迷,所以成功就会非你莫属。所以面对就业与职业未来,兴趣是最重要的。服装毕业生樊冲对音乐感兴趣于是就走上了音乐人的成功之路;毛仁东对摄影感兴趣就成就了一个优秀的新闻摄影家;有的同学调转专业也是兴趣使然,将来也会问心无愧。

3、特长与职业匹配

特长是成功的催化剂。所以成功的人要有特长,在就业的时候应倾向于特长。

其实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方向就业是很幸运、很幸福的。因为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再就业上作自己的主,家长的心愿、社会的形势往往迫使我们改变自己的初衷。所以,一定要抢抓机遇,侧重特长、兴趣,快速就业,否则很多机会稍纵即逝,最终将难以如愿以偿。就像赶路搭车,来了个宝马,觉得寒酸,心里总惦记着劳斯莱斯,可结果等来的是桑塔纳,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依然放弃,最后迟迟等来的却是毛驴车,再也没有别的机会了只得随命。

4、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决定了你选择职业的趋向。你喜欢的职业不一定是这个社会所存在或能容纳的。你的职业素质或性格特征不一定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一个重视实践轻视理论学习的毕业生最好不要到科研、学校等事业单位择业。而现代化教育环境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类型。所以要全面衡量自己的职业意向与面临的环境之适应程度。

三、确定就业意向

根据自己的评估和现存职业岗位做出就业意向的确定。音乐、美术、服装的毕业生在就业之前一定要根据专业教师或社会各界的指导弄清现今的职业岗位都有哪些,以便迅速对号入座,成功就业。

四、就业准备

1、应有的就业心态

面对择业,同学们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到知识与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紧张、胆怯、不够自信。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形成的。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

良好的择业心态包括哪些呢?

  (1)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2)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天之骄子”们找起工作来越来越浮躁,就业心态已经被喧嚣的世界扭曲:急功近利,就想“一锄挖出个金娃娃”。 在上个世界杯期间,我们的教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态度决定一切”,是叫我们的国足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踢球,以一种平常的心态面对外界的一切。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们也一样,不要痴想一出校门就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如今的就业市场不再是“春风桃李花开日”,更多的恐怕是“秋雨梧桐叶落时”。

  (3)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  

  (4)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5)不怕挫折。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 

(6)不断完善自我,精心准备每一件事情。就业前应积极剖析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挽救(言谈举止、能力素质证明材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完善与改进)。

(7)永远的平常心。浮躁在大学生就业上体现得很明显,就连参加招聘会也都是大家结伴而行或一窝蜂地涌去,找工作前也不仔细想想自己到底适合哪方面的工作。不要因为别人去找工作了,你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机会将要被抢去似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不会那么累,找工作的过程也就会变得轻松。

  建议:多听一些校内安排的毕业生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多看一些相关资料;也可以同老师和师兄师姐谈谈这方面的感受,以取得帮助。

2、求职的准备

求职前的一切准备都是很重要的。如求职形象锻炼的准备(含仪表、气质、谈吐、举止、身体气味等),求职形象包含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一定要重视,要有职业针对性。形象决定成败!

同时,心理素质的培养、求职信的设计与撰写、简历的设计与制作、反映能力与素质的资料之准备、面试时能力素质展示的一系列准备等。特别强调,不要“自恋”简历,长篇大论,惹人心烦,应简洁明了,注重实质性内容,以数据、事迹简述为主。同时,所有求职资料都应朴实无华,直入主题,说明你的亮点、强项即可。整个求职信和简历应展示你的务实风格,让用人单位对你感到踏实。

以上每个环节都不能懈怠马虎,都应该有针对性,要精心准备,一定要显示出你对这个就业机会的重视。

3、求职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面试环节的一切注意事项。具体讲:

(1) 着装要整洁。男女都需要西装,表示这个过程尊重。头发要干净,整洁。 男的头发不要过长或过短。

(2)建议要提早到,绝不能迟到。这表示你有准时性,一个作项目的关键要点。

(3)表情要自然,建议报到之后如果有机会的话跟其他应聘者进行简单的聊天。这样不会太紧张,并表明你的交流能力较强。

(4)一定要与面试官保持彼此注视,这样表示你有自信心,并且更容易明白面试官的问题和表达自己。

(5)开始和结束时握手要适度,不要太松或太紧。还有一定要确定手上没有汗。

(6)回答问题(虽然你肯定准备了一些),千万不要背诵。就算你有答案,也要装着想一想。这表示你在压力下也可以自由应对。

(7)注意运用恰当的手势,以更好地表达自己。 

(8)坐着不要盘起双臂,表现的很保守。两腿不要放太近,或太开。坐着要端正,不要太往前或后(太紧张和太放松)。

(9)笑容要自然,要适度。过度和太少都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10)一定要洗澡,身上有味儿的话就没戏了。

五、新岗位的适应与准备

1、首先对于见习期,我认为十分关键。因为这段时间你的周围有许多眼睛盯着你、观察你,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将成为你在单位去留的依据。所以应注意以下方面。

(1)穿着得体。

  新进公司的人要根据工作性质、职位选择适宜的服装。不要穿过于追逐时尚、过于休闲的服装,相对保守正规一些的服装会给人留下好感。 

(2)不要迟到、早退。

一些年轻人刚到公司的时候,对公司的规定看得较轻,工作虽十分卖力,但是迟到早退,这往往是纪律严明的公司不能容忍的。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早到晚走,轻易不要为私事请假。 

  (3)当个快乐的勤务兵。 

  任何一个刚到公司的人,都会感到不知干什么好,不知从何处插手,这时做个有心人,从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做起,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如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即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又易于融入同事圈中,得到大家的帮助提携。 

    (4)尽快了解公司文化。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企业精神,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距,平时要抓紧时间,多翻阅公司的一些材料,多注意观察,会使你少犯错误,少出纰漏。 

(5)团结同仁。

学生在学校多强调的是“个性”,学校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纪律。在一个集体中,需要的不是你个人一枝独秀,而应是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工作。作为一个新人,应该了解到,无论你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多么优秀、社会活动能力有多强,成功决不会是孤立的。你所处的环境、你对机遇的把握,都是影响你成功的重要因素。

    (6)尊重同事,虚心求教。 

  刚到公司,你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是陌生的,诸多事情都不知如何办理,因此多向同事求教是进步快的方式。这个时候一定要注重礼貌,放低姿态,尊重同事,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比你先来公司,都是你的老师,虚心请教,埋头学习和苦干。切记,没有人希望培养提拔一个不懂礼貌、不够虚心的职员。 

    (7)努力做好交办的每一件事。

  初为上班族,对于老板或同事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要尽竭力,克服一切困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因为上司或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学识或能力,开始不会委以重任,往往让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只有做好每一件事,使人觉得“孺子可教”,才能取得领导、同事的好感与信任。切勿养成拖沓、马虎的习惯,或者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对小事不屑一顾。 

    (8)善思慎言,不要卷入是非漩涡。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各人品行不一,总有一些人喜欢说长道短,评论是非。刚到公司的新人,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没有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最好保持沉默,既不参与议论,更不要散布传言,卷入是非漩涡。要知道,许多小道消息很有可能是某些人故意放出来的,如果你跟着继续放风,实际上等于是被人利用充当了一次工具,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在企业里不可能受到重用,因为没有办法保证这样的人会严守企业秘密。 

    (9)别被失败挫伤。

  新手初上工作岗位,难免出现差错,下次尽量避免,同时要不断鼓励自己:不论多么伟大的人都会出现差错,这很正常,下次我会做得更好。以增加自尊心,提高工作热情

(10)一定不要总想着跳槽,除非有明确规划。

现在许多规范的公司,是不会轻易聘用想跳就跳的人的。与“跳槽浮躁”相关联的是“在职浮躁”。有些人不安心基层工作,不潜心钻研业务,而是心浮气躁,或追逐“实惠”,或琢磨“关系”,或热衷于“办公室政治”,或沉迷于个人的“设计”。这种“在职浮躁”,影响工作,腐蚀人心,瓦解士气,涣散队伍,既不利于人才成长,又有害于团队建设,应当予以消除。企业招聘过的许多大学生,常常因一件小事要折腾好几天,可上网打游戏却是高手。而且他们心理极不稳定,这山看着那山高,动不动就跳槽,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人。所以很多企业现在宁愿招中专、成专毕业生,认为他们至少觉得找个工作不容易,懂得珍惜。频繁的跳槽只会给用人单位由于失去安全感,招聘时苛刻条件会不断增多,无形中又给大学生就业增设了许多不必要的复杂环节,由此导致就业渠道更加不畅通。有关人士呼吁大学生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所在,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怕从基层做起。再者,跳槽的人污染一般很严重,会把原单位的各种坏习惯(如跳槽的习惯)、坏思想带到新单位,所以新单位对这样的人忧心忡忡。频繁跳槽也不利于自己素质、能力、人际关系的积累,所以要慎重。

2、其次,对于个人的发展应有一个远景规划。

在以上各项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动态地评估自己拥有的新内涵,根据这些新的依据不断调整人生目标,继而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在细节中培养自己,使自己越来越强大,逐步走向愿景!

                                      撰稿:  黄智高

                                             艺术学院

                                          2008年4月9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