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血库标准操作规程
2025-10-02 15:34:57 责编:小OO
文档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4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1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卡式ABO、抗D血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检测受检者红细胞表面有无A或B、D抗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日常工作中ABO正定型、抗D血型鉴定试验。

3.职责:

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

4.溯源:见操作说明书。

5.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oombs卡。适用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检测红细胞A﹑B﹑D抗原,适用于抗凝血。

5.1实验原理:

这是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调节葡聚糖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分子筛孔径大小,使分子筛只允许游离分子通过,从而达到分离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的目的。即将红细胞和血清加在凝集的上部反应离心以后,凝集红细胞将受到凝胶的阻碍而停止在凝集的上部或凝胶中,则证明发生凝集反应为阳性,反之判断凝集反应为阴性。

5.2 实验试剂:

5.2.1 Coombs卡每份标本用4孔。

6. 测定步骤:

6.1  在A﹑B﹑D孔分别加入已配制的3%病人红细胞悬液25ul(或1滴)。

6.2离心,定时9分钟。

6.3 结果判断见原理。

6.4 注意事项:

6.4.1结果不明显时,或有拖尾现象,应用试管法核查,并核查何种疾病的病人标本,找出原因

6.4.2 实验前应将卡离心。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5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1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Rh血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检测待检红细胞上有无D抗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急诊Rh血型鉴定试验。

3.职责:

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

4.溯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5.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RhD(IgM)血型定型试剂盒(单抗隆抗体)检测红细胞上有无D抗原。

6.实验原理:

用已知的标准血清(抗D)检测待检红细胞上有或无D抗原。临床上凡带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不带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7. 试剂:抗D标准血清。

8. 操作:

8.1.1 取小试管1支,加2d抗D血清,再加2d 3~5%红细胞悬液。

8.1.2 900G离心15秒。

9.结果观察:

   若有凝集,则表明受检者红细胞上有D抗原,Rh阳性。

   若无凝集,则表明受检者红细胞上无D抗原,Rh阴性。

9.1 注意事项:抗D标准血清应保存于2~8℃冰箱内。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6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1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检测受检者血清中有无抗A,抗B抗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日常工作中ABO血型反定型

3、职责:

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

4、溯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5、操作程序:(试管法)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人ABO反定型红细胞试剂盒。

5.1 实验原理:用已知的红细胞检测受检者血清中有无抗A,抗B抗体,根据血清中有无抗A,抗B抗体将血型分为A型.B型. 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AB型及O型4种.

5.2试剂组成: A.B.O红细胞

5.3 测定步骤: 

5.3.1 将抗凝血离心

5.3.2 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上A.B.O

5.3.3 在上述小试管中分别加入A.B.O红细胞悬液2d.和已离心好的受检者血清2d.

5.3.4 9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5.3.5 结果观察   

受检者血型受检者血清+试验红细胞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A型

+
B型

+
O型

++
AB型

注:+:凝集;–:不凝集

5.3.6 注意事项:如果凝集很微弱或结果不明显,应重复做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7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2 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凝聚胺配血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凝聚胺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试验结果准确,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8(1)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采用凝聚胺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凝聚胺法血型血清学试验。

4.溯源:见试剂操作说明书。

5.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聚凝胶胺试剂盒。

6.1原理: 凝聚胺法是利用低离子介质(LIM)来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进而减少红细胞之间距,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及生物特异性结合,接着加入凝聚胺(Polybrene),使红细胞间发生非特异性凝集,最后加入重悬液(resupending)使之中和凝聚胺(Polybrene)所引发的非特异性凝集,倘若没有凝集发生,则判定为阴性;若有凝集,则得知存在特异性之抗原抗体反应,则判为阳性。

6.2.试剂盒组成:  

8.1 LIM (low lonic trength medium)低离子介质溶液8.2. POLYBRENCE凝聚胺

8.3 RESUSPENDING 重悬液            8.4 POSITIVE CONTROL阳性对照

6.3交叉配血实验:

6.3.1  取小试管2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d,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2d,次侧管反之

6.3.2各加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d,并混合均匀。

6.3.4 1000G离心15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6.3.5 轻轻摇动试管,目侧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要重做。

6.3.6 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d,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

109

3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对;

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对。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7.  注意事项:

7.1若病人血清含肝素高则应加入双倍量的POLYBRENE液中和肝素。

7.2 试剂使用前,应恢复室温再做。

7.3由于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冷凝集素等因素,而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若有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VSPENDING液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30秒内观察结果。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8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2 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手工配血系统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微柱凝胶卡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的应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8(1)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采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微柱凝胶卡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的应用。

4.溯源:见操作说明书

5.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ombs卡

6.1原理:       

本实验是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调节葡聚糖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分子筛孔径大小,使分子筛只允许游离分子通过,从而达到分离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的目的。血清和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受到凝胶阻碍的而停止在微管的上端,反之则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通过有无凝集而判断交叉配血试验可否配合。

6.2 试验准备:凝胶卡处理 :实验前,将新的Combs 卡离心。使微柱内壁上端粘有的凝胶离心下来。

6.3实验步骤:

6.3.1 平行向后撕拉Diana Gel Combs卡上端的锡纸膜,直至所需孔完全露出为止。

6.3.2 在主侧孔悬空加入献血员1%红细胞悬液50ul,病人血浆25ul

6.3.3 在次侧孔悬空加入病人1%红细胞悬液50ul,献血员血浆25ul。

6.3.4 在病人自身对照孔加入病人1%红细胞悬液50ul,病人血浆25ul。

6.3.5 在Diana孵育器内37℃下孵育15分钟。

6.3.6 将卡放到Dianafuge离心机中1100转/9分钟离心。

6.3.7 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

7.结果判定: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8.  注意:

8.1 红细胞悬液不能超过1%,避免假阳性。

8.2 配制红细胞悬液时加样头应沿壁插到管底吸取压积红细胞,避免吸入白细胞和血小板,避免假阳性。

8.3 受检血样要充分离心,避免纤维蛋白影响结果判断。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09

版本/修改状态

B/0第1 页 共 2 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红细胞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的技术操作,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测定IgG抗-A抗-B及IgG或IgM类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效价,用以评估胎-母血型不合适妊娠时发生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DN)的风险程度及其他临床需要。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血型抗体效价的测定。

5.溯源: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6.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谱细胞.

6.1 原理:

将血清经倍比稀释后与选定的红细胞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结果,以肉眼观察到“1+”的最后一个凝集管作为终点,终点血清稀释倍数的倒数为抗体效价,此过程称为效价滴定。这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7实验步骤

7.1倍比稀释:排列10只小试管并编号,从第2管开始每管加生理盐水0.1ml,第1、第2管各加待检血清0.1ml,第2管混匀后移出0.1ml转至第3管,第3管混匀后移出0.1ml转至第4管,以同样操作稀释至第10管,从第10管中吸出0.1弃去,或暂时保留在另一试管中,以备必要时作进一步稀释。这样从第1管到第10管的血清稀释度依次是1:1,1:2,1:4,……1:512。

7.2 向上述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红细胞悬液0.1ml,混匀。

7.3 处理并观察结果:一般情况下,盐水凝集试验可立即离心后观察,或置室温1小时观察结果。冷凝集素效价要置4℃1小时后观察结果。酶法、胶体介质法、抗球蛋白法等根据方法本身进行孵育或离心后观察结果。

7.4 某些血清里存在同一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常用巯基试剂处理法将两者区分。

7. 结果判定:

0.   无凝集,无溶血,全是游离细胞,用显微镜观察

+/-  微小凝集块,肉眼很难看清,背景浑浊,用显微镜观察

1+  很小的凝集块,肉眼可见,背景不透明,游离细胞较多。

2+  许多小凝块,肉眼可见,大小均匀,背景基本透明,有游离细胞。

3+  数个大凝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细胞。

4+  一个大凝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细胞。

 

8. 注意:

8.1 在稀释过程中,习惯上是不更换吸管的。这与更换吸管的结果将不一样。

8.2 若血清要分别和几种红细胞作用,要将血清做总稀释,然后分别移同样实验量到几个试管中,可以减小误差。

8.3 试验结果可能出现前带现象。应适当增加稀释倍数方可避免。

8.4 同一份血清重复滴定,结果可能不同,若只有稀释度的差别且前后1管之差,属于正常误差范围。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规程
文件编号zjsdyrmyysxkCBT/SOP 010

版本修改状态B/0第1 页 共 2 页

编制者陈伟审核者陈鹏批准者蔡玲
发布日期2012-12-20实施日期2013-01-01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的技术操作,保证检测结果及临床输血

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筛选及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3. 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4 . 溯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5.  操作程序:  本实验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ombs卡和“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谱细胞,对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患者,作抗体鉴定试验,确定其特异性。

5.1 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用已知的标准谱细胞与患者血浆(清)反应后,观察在凝胶分子的位置,判断有无相应抗体。

5.2 试剂盒组成:

5.2.1 谱细胞,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细胞悬液

5.2.2 凝胶卡 :实验前,将新的Diana Gel Combs 卡离心。

5.2.2 病人血标本:将抗凝血充分离心3000转/5分钟备用。

5.2.3 病人自身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

5.2.4 病人血浆

6. 测定步骤: 

6.1平行向后撕拉Combs卡上端的锡纸膜,直至所需孔完全露出为止。

6.2 在孔内悬空加入各谱细胞悬液50ul,病人自身红细胞50ul

6.3 再向各个对应孔内加入病人血浆25ul 。

6.4在Diana孵育器内37℃下孵育15分钟。

6.5将卡放到Dianafuge离心机中1100转/9分钟离心。

6.6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判断患者血浆内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同种异体抗体或二者同时存在

7. 结果判定: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 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8. 注意:

8.1在抗体鉴定中,只用一套谱细胞不可能鉴定所有的不规则抗体,应该选择补体的谱细胞,鉴定不同的特异性抗体。

8.2询问患者近期有无输血史,以便正确解释谱细胞反应结果

8.3为保证抗体鉴定的准确性,每个抗原应有足够的阳性和阴性细胞

8.4受检血样要充分离心,避免纤维蛋白影响结果判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