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燃气行业分析
2025-10-02 15:34:56 责编:小OO
文档
【展望】2016年城市燃气行业:稳定(下)

行业

中诚信国际 · 2016-01-02 01:38

我国城市燃气市场五大集团地位突出,为保障气源供应或开拓市场逐渐向燃气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我国车船用天然气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汽车加气站业务发展迅猛,有望成为几大集团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中下游市场主要由五大集团瓜分,主要包括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00135.HK),以及中国燃气(00384.HK)、华润燃气(01193.HK)、港华燃气(01083.HK)和新奥能源(02688.HK)。

新奥能源(02688.HK)是国内较早进入管道燃气经营的民营企业。截至2014年末,新奥能源管理的燃气项目共计142个,天然气用户包括1,060.46万住宅用户和4.77万工商业用户,管网长度共计27,065.0公里;2014年天然气销售实现10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9%,其中向工商业用户、汽车加气站和住宅用户售气量占总售气量的比例分别为65.96%、14.02%和12.07%。2014年,新奥能源建成并投入运营18座CNG加气站及61座LNG加气站。截至2014年末,新奥能源累计运营286座CNG加气站及241座LNG加气站。

中国燃气(00384.HK)是在联交所上市的天然气运营服务商,在中国主要从事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城市燃气管道基础设施和液化石油气仓储、运输和销售业务。公司股东包括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韩国SK集团、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印度燃气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燃气拥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3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13个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434座汽车加气站项目、1个天然气开发项目和2个煤层气开发项目,以及98个液化石油气分销项目,累计接驳住宅用户1,126.55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7.4%。2014年4~9月,中国燃气总售气量为40.86亿立方米,工业、住宅、汽车和商业用户售气量占总售气量的比例分别为66.6%、12.7%、10.5%和10.2%。

华润燃气(01193.HK)主要在内地投资经营城市燃气业务,包括管道燃气、车载燃气、瓶装燃气及燃气器具销售等,实际控制人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末,华润燃气业务遍及全国22个省205个城市燃气项目,其中包括3个直辖市和13个省会城市,用户数达2,090万户(包括住宅用户2,074万户),共计拥有管网长度98,512公里。2014年,华润燃气实现管道燃气销量133.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其中工商业用户售气量占比61.81%。

港华燃气(01083.HK)是从事燃气业务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的投资管理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中华煤气有限公司,2014年新增接驳用户37.3万户,销售管道燃气65.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售气量增加3.48亿立方米,占总售气量的59%,居民和商业售气量分别占总售气量的24%和17%。截至2014年末港华燃气总用户数达920万户,在中国拥有18个省的94个城市燃气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其中2014年新增9个城市燃气项目。2014年,公司燃气接驳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21%。未来港华燃气发展仍将以工业用气为主导,投资目标地区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的沿线工业园区,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基地。

五大燃气集团凭借其资金、资源的优势,通过跨地区并购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优质的城市燃气项目已基本被收购完毕。与此同时,五大燃气集团积极拓展上游气源以及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以稳固其市场地位。

上游气源方面,三大油基本垄断了国内气源,尤其中石油占据了80%的市场。大多数燃气企业只能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或中海油签订长期购气协议来保障对终端客户的燃气供应。而五大燃气集团同时凭借其资金实力通过收购一定地域内的天然气资源,或者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或中海油合作,投资新建输气管道、LNG或开发新的天然气田来获得稳定的气源,巩固其气源优势。其中,华润集团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与中石化、中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石化、中石油承诺在天然气供应、燃气项目开发上给予华润燃气大力支持。2014年8月,新奥能源与中石化销售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强双方在天然气资源采购与配送等方面的合作。在2014年中石化引入的25家投资者中,新奥能源是唯一一家能源行业企业。新奥能源以40亿元参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销售”)增资,本次增资已于2015年2月完成,增资后新奥能源拥有中石化销售1.12%的股权。

在城市燃气企业向上游拓展气源的同时,上游天然气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向下游城市燃气领域扩展业务。昆仑能源(00135.HK)受益于股东背景在保持原有的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业务。2014年,昆仑能源天然气销售量共计77.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0%,其中LNG销售量为29.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7%。2014年昆仑能源天然气管道业务输气量为306.93亿立方米,其中陕京线输气量为299.62亿立方米。2014年度,陕京四线正式开工建设,设计能力为350亿立方米/年,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巩固昆仑能源在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业务的优势地位,为天然气管道业务带来新的增长。

除传统的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地方燃气经营权从而抢占市场份额之外,几大燃气集团还将发展目标拓展至车船用天然气市场,意图通过投资建设汽车加气站、船舶加注站等为企业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撑。2012年10月,国家发布了《天然气利用》,首次强调优先发展汽车与船舶等运输领域的“油改气”利用工程。“油改气”激发了车船用加气站市场的发展。截至2014年末,新奥能源已投运的CNG加气站286座,LNG加气站241座;华润燃气已投运的CNG加气站194座,LNG加气站55座;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燃气已投运的CNG加气站350座、LNG加气站84座,同时,中国燃气在2013年完成收购富地燃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地燃气”)后,充分利用富地燃气在船改技术方面的突出优势,积极推进LNG船舶改造业务,加速建设船舶LNG加气站,开拓船用LNG市场。2014年,昆仑能源新推广LNG汽车23,503辆,截至2014年末累计推广LNG汽车105,0辆,配套运营LNG加气站752座、CNG加气站321座,覆盖全国的终端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由上海市批准建设,于2015年3月4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旨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和金融平台。交易中心股东为新华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燃气、新奥能源、中国燃气、港华燃气、华能十家单位,其中新华社持股30%,“三桶油”分别持股10%,注册资本金10亿元,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交易中心已于2015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目前包括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个现货品种的交易,未来还将推出LNG接收站接转能力品种的交易。

中诚信国际认为,五大燃气集团在城市燃气业务方面市场地位突出,除通过投资、并购等传统方式获取地方燃气经营权从而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外,近年对车船用天然气市场给予充分重视,大力发展CNG和LNG加气站等业务,未来车船用加气业务有望成为五大燃气集团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受我国天然气气源分布不均、运输管道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特点影响,各地城市燃气运营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链拓展和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各地城市燃气运营商一般为市国资委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处于燃气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开展市域燃气管网铺设以及燃气销售业务。城市管道燃气实行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一般为30年,已经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具有区域垄断优势以保障在该区域内长期稳定的燃气供应。受我国天然气气源分布不均、运输管道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特点影响,各地城市燃气运营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链拓展和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目前,各地城市运营商主要根据天然气获取能力选择发展方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气源优势明显、资本实力雄厚的城市燃气运营商通常具有天然气普及较早、普及率较高、前期市政管网铺设较完善等特点。继续巩固区域垄断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盈利能力,拓展下游产业链、调整供气结构是其未来的发展重点。以北京和深圳为例,北京市拥有中亚天然气、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及华北油田的四大进京气源,北京燃气是国内最大的城市管道天然气供应商与服务商,管网规模、年销售量、燃气用户数等均位列国内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的燃气管网已从2004年的约7,000公里增长至2014年末的16,931公里,供气量也从35亿立方米/年发展到近100亿立方米/年。从用气结构来看,北京已逐步实现从居民用气为主向供暖用气为主,目前北京市供暖用天然气占全部气量的47%。2013年9月,环保部、等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求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到2015年底,北京市建成区将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这为北京燃气的业务发展带来较大机遇。此外,2014年,北京燃气的车用天然气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北京燃气与中石化北燃公司共同发展天然气加气站20座,发展天然气车7,536辆,截至2014年末,北京燃气已累计建成78座车用气加气站,北京市已发展天然气公交车1.7万辆。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海滨,在西气东输二线通气前以进口LNG为主。深圳燃气在深圳市管道燃气业务具有区域垄断地位,其天然气主要供应商为公司参股10%的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气源来自澳大利亚。2008年自西气东输二线开工以来,深圳燃气一方面积极与中石油合作,最终签订《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购销协议》,另一方面加快燃气管道建设速度,管网长度从2008年的2,150公里增长至2014年末的4,5公里,增长一倍多。截至目前,深圳市上游气源拓展和管网建设已基本完成,未来发展为下游拓展并改善供气结构,深圳燃气已与多家电厂签订《天然购销协议》,电厂天然气销售量占比稳步提升,2014年,电厂天然气销售量在当年销售总量中的占比达37.12%。

气源相对匮乏且管网建设相对落后的东北地区,目前燃气应用以人工煤气和液化气为主。根据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气化”战略以及城市能源结构调整要求,大连燃气未来将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天然气对人工煤气的替代为重点,以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大连燃气将面临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目前气源转换的进展较缓慢。长春燃气(600333)作为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气管网建设企业和“气化”吉林的主力企业,近年来亦积极推进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工程,2014年公司围绕气源转换项目进行的投资约9.7亿元,截至2014年末已完成天然气置换煤气32.5万户, 2015年计划再推进30万户置换,完成全部天然气置换任务,公司预计2015年天然气置换以及外环高压管网项目资金需求约10亿元。随着《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订以及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开工建设,未来东北地区天然气业务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当地“煤改气”发展战略提供较强的保障。

中诚信国际认为,由于我国天然气分布不均衡,各地气源供给特点差异很大,拥有充足气源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往往当地天然管网建设较为完善,不断延伸下游产业链、调整供气结构是其未来发展重点,而气源受限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将面临气源转型压力,未来投资规模较大,各城市燃气运营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燃气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来看,五大燃气集团和区域性燃气运营商存在一定差异,区域性燃气运营商亦呈不同发展趋势

燃气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燃气企业盈利成长性良好、现金流稳定;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来看,五大燃气集团和区域性燃气运营商存在一定的差异;受气源和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区域性燃气运营商亦呈不同发展趋势。

新奥能源(02688.HK)、中国燃气(00384.HK)、华润燃气(01193.HK)、港华燃气(01083.HK)、昆仑能源(00135.HK)等大型跨区域城市燃气运营商,其燃气项目多分布在天然气储量富足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或新兴城市,通常具备极强的盈利能力,除港华燃气外,其余四大燃气集团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表现均高出一般城市运营商几倍甚至几十倍。从收入结构来看,燃气销售在五大燃气集团的2014年收入中占比较大,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接驳业务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新奥能源的居民用户气化率由2012年末的42.1%提升至2014年末的48.7%,近年新奥能源接驳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足20%,利润贡献率却超过40%。但接驳业务具有一次性特征,未来会随着气化率的提高,接驳业务收入会逐渐减少。

从燃气销售的终端客户结构来看,五大燃气集团的工商业燃气销售量都超过了总燃气销售量的60%。相对于居民用户而言,工商业单个用户用气量较大,利润率相对较高,价格上下波动10%以内不必经过听证会程序,较大的工业用户用气量使公司拥有相对较高的定价权,由此用气结构也是决定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未来资本支出方面,较好的城市燃气项目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对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节能减排的严格落实,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已成为明显趋势,天然气的绝对优势使车用天然气业务前景非常广阔,加之近年LNG加气业务毛利率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而逐渐提升,几大燃气集团纷纷将汽车加气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凭借极强的盈利能力,五大燃气集团具备稳健的现金获取能力,投资需求主要依靠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资本结构方面,五大燃气集团拥有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很强的股东实力,净负债比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受气源和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区域性燃气运营商呈不同发展趋势。深圳燃气(601139)凭借其充足稳定的气源、完整的供应链、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确立了在深圳市管道燃气业务的区域垄断地位,燃气管道覆盖率已超过70%,并拥有26个异地燃气投资项目,近年来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稳步提升。深圳燃气(601139)充分把握深圳加快能源结构优化的发展机遇,以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供应深圳为契机,全力部署加快天然气在电厂、工商业(锅炉)、载重汽车和船舶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未来投资压力不大,资产负债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但财务杠杆仍高于五大燃气集团。

区域性城市运营商多为当地国资委全资或控股企业,承担着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使命,其下游的销售价格执行由国家及当地出台的指导价,对上游采购价格议价能力很弱;虽数次调整天然气门站价格,但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变化不大,以居民用气为主的城市燃气运营商普遍存在性亏损,加之管网折旧、人员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长,盈利主要依靠财政补贴。以长春燃气(600333)为例,由于吉林省民用燃气价格一直未进行调整,长春燃气(600333)的燃气业务存在性亏损,持续的财政补贴为其盈利水平提供了一定保障,公司积极推进“煤改气”项目,其中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城市危旧管网改造项目、外环高压管网建设项目等,相对于其较弱的盈利水平,投资规模较大,公司将主要依赖外部融资来满足投资需求,资产负债率存在上行压力。

中诚信国际认为,燃气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燃气企业盈利成长性良好、现金流稳定。受益于接驳业务收入的增长和用户结构的优化,五大燃气集团拥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现金获取能力,LNG加气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很强的股东实力亦使五大集团的财务杠杆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受气源和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区域性城市燃气运营商的财务表现则呈现一定差异。

结 论

我国城市燃气供需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而日益突出,完善输气管网基础设施、增加进口管道天然气供气量、加大LNG接收站建设、加强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等是近期缓解供给不足的主要途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并最终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五大集团地位突出,车船用加气站业务有望成为其重要利润增长点,而各地城市燃气运营商利用其气源获取能力选择投资发展方向。财务表现上,五大燃气集团和区域性燃气运营商存在一定差异,区域性燃气运营商亦呈不同发展趋势。中诚信国际认为,具有稳定气源、市场份额较大、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资本实力雄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融资渠道畅通以及股东实力很强的燃气企业具备较强的信用实力,燃气行业信用水平在未来12~18个月将保持稳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