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
2025-10-02 15:34:47 责编:小OO
文档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1)

分享: 2013/9/4 10:23:51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28

  案例:

  A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3月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召开董事会,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董事长王某: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能提高效益的控制我们就要实施,否则一律不实施。

  (2)总经理黄某:内部控制建设要考虑效率,为了避免环节过多,执行不便,应当成立领导小组,由财务总监担任组长,财务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全部工作。

  (3)财务总监刘某: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由于某些业务的控制成本太大,针对这些控制不建议实施,在无替代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就不实施控制,严格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4)销售总监李某:由于销售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对于销售业务的确认不应当涉及多个环节的控制。

  (5)投资总监田某:投资活动一般金额较大,且时限性较强,因此报董事长决定即可。

  (6)内审总监高某:根据内部控制的变化必须要及时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

  (7)副董事长刘某: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财务部门。

  (8)董事陈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企业不应当考虑成本,应当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分析判断A公司管理层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董事长王某“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 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提高经济效益。

  (2)总经理黄某“由财务总监担任组长,财务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全部工作”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所以应当由董事长任组长,董事会、监事会及各部门共同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

  (3)财务总监刘某“在无替代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就不实施控制”的观点不当。

  理由:不符合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不应当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点。

  (4)销售总监李某“销售业务的确认不应当涉及多个环节的控制”的观点不当。

  理由:不符合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完成某项工作应当经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

  (5)投资总监田某“投资活动报董事长决定即可”的观点不当。

  理由: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P191)

  (6)内审总监高某“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评价,不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

  (7)副董事长刘某“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财务部门”的观点不当。

  理由: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里的信息范围很广,与财务很可能不相关,所以重要信息没有必要均传递给财务部门。(P193)

  (8)董事陈某“企业不应当考虑成本,应当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观点不当。

  理由:企业应当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力求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P223)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2)

分享: 2013/9/4 10:25:52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2537

  案例:

  B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4月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时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2013年1月,B公司在总经理范总的推动下进入大豆期货市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期货交易并不十分了解,仅仅是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进行大额投资。公司董事会虽然知道公司进行期货投资,但总经理并没有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也没有及时制止。

  (2)2012年6月,B公司董事长刘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称是甲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总经理的彭某,双方约定,由B公司向甲公司投入1000万元,期限1年,无论资金的回报如何,甲公司均按固定收益率20%支付给B公司收益。考虑到这项投资能给B公司带来巨额回报,且收益固定,为避免错失良机,刘某指令财会部先将1000万元资金汇往甲公司,之后再向董事会补办报批手续、补签投资协议。财会部汇出资金后向对方核实是否收到汇款时,却始终找不到彭某。后经查实,甲公司纯系子虚乌有。

  (3)2012年3月,B公司某车间员工持领料单到仓库领取一种特殊材料,此材料属于稀有金属,价格比黄金贵重。根据规定领料单必须经公司副总以上职位的高层签字,且必须由车间主任亲自领取,但是车间主任已经病休10天,车间又急用,况且公司副总已经签字,为避免生产部门停工,材料保管员向持单员工发出了相关材料。后经查实,高层签字系伪造,车间员工携带材料当晚潜逃。

  (4)2012年4月,B公司准备采购一批原材料,采购部门接到一个不熟悉人员电话,表示可以送货上门,并分两批送货。采购经理认为风险较小,且价格优惠,所以双方签订了采购合同。由于是首次交易,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验货合格后付款,第一批货物到达后,经检验合格,在第二批货物到达前,对方来电说明因资金紧张,让B公司先付款。由于经过检验上批货物质量很好,所以公司采购经理指示财务人员,可以先付款。财务人员先行付款,但对方未及时送货,经查此公司系空壳公司,公司负责人已潜逃。

  (5)2012年5月,为加强财务管理,公司规定会计和出纳人员分设,出纳人员不得兼任账目登记工作,B公司的银行预留印鉴的印章和票据全部由财务经理统一保管。

  (6)2012年8月,B公司有一笔对外提供重大担保的业务,根据公司相关控制制度的规定,由总经理批准。后经查实,被担保方已资不抵债,给B公司带来较大资产损失。

  (7)2012年12月30日,B公司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进行存货的盘点,但是对于东北的一家露天仓库,由于下大雪,无法进行盘点,所以直接根据会计记录给予了确认。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存货的全面盘点清查。

  要求:根据上述事项,分别各业务分析其内部控制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则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事项(1)存在缺陷。

  理由:①总经理过于冒进,对期货交易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大额投资。对大额投资,公司缺乏相关控制,未对期货交易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估。

  ②董事会未履行相关的职责,没有很好地监督管理层。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2)事项(2)存在缺陷。

  理由:①投资决策控制存在缺陷,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②未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③资产投出环节的控制存在缺陷。没有投资合同,不得对外拨付资金。(P206)

  (3)事项(3)存在缺陷。

  理由:资产保护控制未得到执行,应当严格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

  (4)事项(4)存在缺陷。

  理由:采购环节的验货付款控制未得到执行。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与准入制度以及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

  (5)事项(5)存在缺陷。

  理由:①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只是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可以兼任现金日记账等账目登记工作。

  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6)事项(6)存在缺陷。

  理由:对于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

  (7)事项(7)存在缺陷。

  理由:①存货盘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即使是下大雪,也应当在雪融化后,及时盘点或者实行替代审计程序,而不能直接确认会计记录的数据。

  ②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P208)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3)

分享: 2013/9/4 10:27:06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98

  案例:

  C公司系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为开拓市场、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召开董事会会议作出以下改革措施: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给予明确。规定以下职务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可行性研究和执行;决策审批与执行。

  (2)公司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决定依靠企业强大的人力资源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研发上大量投入,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3)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决定面向社会大量招聘具有管理专长和技术专长的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公司同时辞退不符合要求的员工。

  (4)公司为增加销售量,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进行筹资。公司为提高财务杠杆效应,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决定新增资金全部通过发行长期债券解决,此筹资方案未经专家论证。

  (5)强化内部管理,特别是提高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审计委员会应当主要由执行董事、高层管理人员组成。

  (6)公司为促进并购重组的顺利开展,对被并购方的员工加强文化建设,尽快使被并购方的员工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抛弃,进而接受公司的新文化,使其有归属感。

  (7)某产品(健身器材)市场供不应求,为扩大销量,公司决定在不影响产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检验标准。

  (8)为扩大市场,公司决定有偿给主要经销商提供担保以扩大产品销售能力。

  要求:

  (1)根据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识别C公司董事会决议中(1)至(7)项改革措施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同时,针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逐项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

  (2)假如你是C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决议(8),立足业务层面考虑,简要说明在担保业务活动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正确答案:

  (1)①改革措施(1)存在的风险:决策审批与执行由同一人担任,可能会产生对错误的决策,执行人隐瞒不报的风险。

  控制措施:决策审批与执行应当由不同的人员担任。

  ②改革措施(2)存在的风险:A.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B.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成本过高、研发失败;C.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控制措施:A.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研发项目进行审批;B.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C.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③改革措施(3)存在的风险:A.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B.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可能导致关键技术泄密;C.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控制措施:A.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B.依法与选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关键管理及关键技术人员,应当签订岗位保密协议、竞业协议,明确应履行的义务;C.对退出人员明确保密期限、竞业期限,对关键人员还应当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④改革措施(4)存在的风险: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筹资成本过高

  控制措施:公司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公司对筹资方案应严格审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

  ⑤改革措施(5)存在的风险: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性,主要由执行董事及高管组成不具有性。

  控制措施:审计委员会应当主要由董事等具有性的人员组成。

  ⑥改革措施(6)存在的风险:被并购方员工可能不愿意抛弃原有的公司文化,并与C公司的文化产生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控制措施:C公司应当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

  ⑦改革措施(7)存在的风险: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P202)

  控制措施:A.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把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B.公司应当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应当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2)①主要风险:A.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B.对被担保人的监控不力,应对不当,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C.担保过程中可能存在舞弊行为,使企业利益受损。

  ②应对措施:A.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B.企业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不得提供担保的范围;C.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回避制度;D.企业应当加强担保合同的日常管理,对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E.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的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4)

分享: 2013/9/4 10:28:09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281

  案例:

  D公司属于一家大型民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项:

  (1)2012年3月,D公司销售部业务员刘某销售的一批货物,到期无法收到货款,经查该客户成立仅仅一年,当年无收入,企业注册资金仅20万元,负债50万元。该客户的产品由于滞销,资金链已经断裂,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偿债能力。进一步追查,发现刘某有收取回扣行为。

  (2)2012年4月,D公司发现一批货物发出数量与合同规定的销售数量不一致,经查属于销售通知单开具人员失误导致。

  (3)2012年5月,D公司有一新客户到公司购买货物,采取付款提货的交易方式,两天后票据被银行退回,并明确此票据系伪造。

  (4)2012年6月,D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建造新厂房一栋,该厂房采取招标方式委托建筑公司建造。工程快完工时,D公司组织专家到现场查看,发现工程质量很差,很多建筑材料不合格。进一步追查,发现承包方不具有建筑资质,承包方与公司某领导关系密切。

  (5)2012年7月D公司董事会认为,编制预算浪费人力、物力,对企业没有实质作用,决定即日起不再编制预算。

  (6)2012年9月,D公司为利用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加工业务委托给本公司以外的专业机构完成,D公司对完成工作进行验收,结果发现成本高,质量差。

  要求:

  根据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识别D公司上述事项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同时,针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逐项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事项(1)面临的风险:客户信用调查不到位,销售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控制措施:对于新开发客户,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确定信用额度、签订合同应当由两个以上的员工参与。

  (2)事项(2)面临的风险:销售业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控制措施:企业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单。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单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

  (3)事项(3)面临的风险:票据审查不仔细,导致遭受欺诈。

  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加强商业票据管理,明确商业票据的受理范围,严格审查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

  (4)事项(4)面临的风险:项目招标存在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

  控制措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采取措施严格保密;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择优选择投标候选人。

  (5)事项(5)面临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

  (6)事项(6)面临的风险:①外包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公司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③可能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

  控制措施:①公司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成本,切实做到成本效益原则;②公司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证据表明存在重大违约行为时,应当及时终止合同;③公司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最终承包方,严防商业贿赂。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5)

分享: 2013/9/4 10:29:16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2365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有其固有局限性,只能是合理保证上述目标,而不是绝对保证。

  ②“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不恰当。

  理由:企业文化控制属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不恰当。

  理由:销售环节控制减少,可能导致后期的坏账增加、使企业遭受欺诈。

  (3)总会计师陈某:“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不恰当。

  理由: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4)人事副总经理刘某:“低端人才不进行培训”不恰当。

  理由: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明确人力资源的培训计划,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创新,不得歧视低端人才。

  (5)内控总监范某:①“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不恰当。

  理由:应当是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②“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恰当。

  理由:评价报告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应当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③“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在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④“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针对的是整个企业,包含了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达到了重要程度,同样不能认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⑤“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不恰当。

  理由:评价报告是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应当由董事会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或以其他形式加以合理利用。

  ⑥“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不恰当。

  理由: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属于定期报告,应当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不得推迟或提前。

  ⑦“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不恰当。

  理由: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且主要挑选具备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人员。

  (6)董事长段某:“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实施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6)

分享: 2013/9/4 10:30:31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2046

  案例:

  泰山集团属于整体在A股上市的集团公司,2013年1月15日召开了由集团主要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派出人员参加的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企业风险管理。有关人员在会议上的发言如下: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发表意见。

  (2)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为不影响性,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工作。

  (3)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大于内部控制审计,如果已经进行了财务报表审计,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4)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只需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5)由于注册会计师是对基准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关注基准日之后发生的事项。

  (6)风险管理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管理。

  (7)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是为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服务。在我国实践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分别发展,不相互融合。

  (8)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很多,“SWOT分析”属于针对一项新的业务或事项进行的风险识别方法。

  (9)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两种分析方法。

  (10)风险价值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风险项目而且保持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令不同项目的风险都可以直接比较。风险价值法属于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

  (11)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分散。

  (12)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应当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策略、风险分担策略。

  (13)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可能因风险偏好不同而承担不同的风险,只要整体风险处于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之内,企业管理层就不需要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指出有关领导在会议上的发言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发言(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发表意见”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注册会计师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于审计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仅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发言(2)“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由于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可能依赖同样的证据、遵循类似的测试方法,所以注册会计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工作以及利用的程度,以减少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3)发言(3)“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大于内部控制审计,如果已经进行了财务报表审计,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虽然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均关注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风险,且审计证据可以相互支持,但是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前者是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后者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重点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不能代替内部控制审计。

  (4)发言(4)“注册会计师只需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注册会计师应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须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

  (5)发言(5)“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关注基准日之后发生的事项”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基准日之后发生的事项可能会对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内部控制评价基准日并不存在、但在该基准日之后至审计报告日之前内部控制可能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以确定对基准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6)发言(6)“风险管理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管理”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风险管理不仅对风险(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进行管理,也对机会(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进行管理。

  (7)发言(7)“在我国实践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分别发展,不相互融合”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为一体。

  (8)发言(8)“‘SWOT分析’属于针对一项新的业务或事项进行的风险识别方法”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SWOT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常见的管理技术。针对企业外部面临的各种变量,分析对企业的影响,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应对措施。问卷调查通常是针对一项新的业务或事项进行的风险识别方法。

  (9)发言(9)“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两种分析方法”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风险分析方法除上面表述的两种方法外,还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0)发言(10)“风险价值法属于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 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风险价值法属于较为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如果风险无法定量分析,则就不适用了。风险矩阵是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

  (11)发言(11)“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分散” 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风险分散实质属于风险降低中风险抑制策略的一种方法。除题干描述的策略外,还包括风险承受。

  (12)发言(12)“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应当采用风险规避策略”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企业发展的成熟期组织体系已经趋于完备,企业管理趋于规范化,风险承受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所以不采用风险规避策略。

  (13)发言(13)不存在不当之处。

责任编辑:星云流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