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名.因为是刚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是认识1-6的数字,并学会数数,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2课新授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6的认识、数的形成、写数、数数画画等内容。运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数1~6,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运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大小等。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和认识数目,通过平时的操作练习,培养幼儿乐意操作活动及动手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6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6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2、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方法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读写、都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幼儿班的学生,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七、进度安排:
|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数 | 备注 |
| 1 | 8.25----8.27 | 认识1 | 2 | |
| 2 | 8.30----9.3 | 认识2 | 5 | |
| 3 | 9.6----9.10 | 比较1和2 认识3 | 5 | |
| 4 | 9.13----9.17 | 比较2和3 复习3以内的数 | 5 | |
| 5 | 9.20----9.24 | 排序(一)(二) | 5 | |
| 6 | 9.27----9.30 | 认识4 | 5 | |
| 7 | 10.1----10.7 | 十一放假 | ||
| 8 | 10.8----10.15 | 比较3和4 | 5 | |
| 9 | 10.18----10.22 | 认识5 比较4和5 | 5 | |
| 10 | 10.25----10.29 | 期中复习 | 5 | |
| 11 | 11.1----11.5 | 期中考试 | 2 | |
| 12 | 11.8----11.12 | 认识6 比较5和6 | 5 | |
| 13 | 11.15----11.19 | 认识0 复习6以内的数(一) | 5 | |
| 14 | 11.22----11.26 | 复习6以内的数(二)(三) | 5 | |
| 15 | 11.29----12.3 | 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 5 | |
| 16 | 12.6----12.10 | 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 5 | |
| 17 | 12.14----12.17 | 认识三角形和梯形 | 5 | |
| 18 | 12.20----12.24 | 生活中的三角形和梯形 | 5 | |
| 19 | 12.27----12.31 | 图形变换 图形画 | 5 | |
| 20 | 1.3----1.7 | 期末复习 | 5 | |
| 21 | 1.10----1.15 | 期末考试 |
文爱琴
2010.9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