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2025-10-02 15:34:38 责编:小OO
文档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16.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哪国人?(B)

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

17.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B )

A.诸葛亮B.蔺相如C.曹操D.越王勾践

18.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

A.彖传B.穀梁传C.象传D.文言传

19.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2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出自( D )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2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 D )

A 李白

B 王维

C 岑参D杜甫

22.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2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 )

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

24.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A )

A.杜甫B.黄庭坚C.苏轼D.贾岛

25.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B )

A.《望海潮》B.《八声甘州》C.《雨霖铃》D.《满江红》

26.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 A )

A.孟郊 B .孟浩然C.孟光D.孟云卿

27.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D )

A.《满江红》B.《浣溪沙》C.《蝶恋花》D.《临江仙》

28.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B)

A.《蕙风词话》B.《人间词话》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29.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C )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李白《蜀道难》

30.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A )

A.苏轼B.秦观C.陆游D.杨万里

3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 A )

A.《管子》B.《孟子》C.《论语》D.《大学》

32.“四书”中不包括(B )

A.《大学》B.《尚书》C.《孟子》D.《中庸》

33.《南华经》是( C )的别称。

A.《老子》B.《周易》C.《庄子》D.《抱朴子》3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 A )的名言。

A.张载B.朱熹C.程颐D.王守仁

35.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 )A.王羲之《兰亭序》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D.颜真卿《祭侄文稿》

36.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

A.李斯B.荀子C.朱熹D.董仲舒

37.《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C.40 D.50

38.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C )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

39.下列传统节日中,( D )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

40.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 B )术语。

A.书法B.围棋C.绘画D.音律

41.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B.法家C.墨家D.名家

4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C )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

43.《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B )

A.大雅B.国风C.小雅D.颂

44.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A )

A.中秋B.重阳C.清明D.上巳

45.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C )A.杜甫B.薛涛C.诸葛亮D.李冰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 A )

A.诸葛亮B.孔子C.欧阳修D.孟子

47.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D )

A.王维B.陈子昂C.李白D.李商隐

48.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家”的是( B )

A.欧阳修B.王勃C.柳宗元D.王安石

49.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B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0.李白的诗风是( B )

A沉郁、雄浑B豪迈、奔放C通俗、易懂D狂傲、不训

51.下列诗句不是李白所作( A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5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B )。

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

53.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B )。

A.《左传》B.《史记》C.《国语》D.《汉书》

54.《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 C )

A.断代体B.编年体C.纪传体D.以上答案都不对

55.《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B )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苏轼

5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

A.月亮B.姻缘C.寿命D.太阳

57.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 )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5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5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

60.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 )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6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62.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3.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

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B.戍C.戌D.术

65.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 )

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C.“任人唯亲”D.“知人善用”

66.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

A.早上B.中午C.傍晚D.下午

6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B)

A.令爱B.令正C.令尊D.令弟

6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关羽

70.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 )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71.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72.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一词意思更接近?( B )

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C.马马虎虎D.谈笑风生

73.“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C )

A.下棋B.战场C.戏台D.房间

74.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C.雌雄同体D.都是雌的

75.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C )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D.把头发都剪掉

76.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 )

A.文章B.画作C.乐曲D.军人

77.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

78.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武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 )

A.干B.戈C.都不指D.都是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

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

80.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B )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

81.“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 )

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

82.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C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8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B )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望洞庭》

8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B )

A.老子B.荀子C.庄子D.孟子

85.“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 B )

A.赤眉B.陈胜吴广C.绿林D.四黄巾

86.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

A.王维B.王勃C.李白D.孟浩然

87.“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C )

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

88.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A )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B )

A.文章B.书法C.绘画D.音乐

9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B )

A.三百首B.三百零五首C.二百首D.三百一十五首

9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 )A.孙武B.孙膑C.孙权D.白起

9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B )

A.王勃B.张九龄C.张若虚D.卢照邻

93.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 )

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在来D.失不在来

94.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 )

A.白居易B.李白C.王维D.孟浩然

95.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D.道德准则

96.“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 )

A.为政清简B.平安长春C.淡泊名利D.与世长辞

9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 )

A.李商隐B.骆宾王C.李白D.杨炯

98.《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B )

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琵琶记》

99.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B )

A.黄河B.长江C.淮河D.海河

10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 )

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清照

10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C )

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

102.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A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03.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B.竹C.金D.木

104.“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B )

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C.周瑜和小乔D.吕布和貂蝉

10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B )

A.李白B.杜甫C.孟浩然D.骆宾王

10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 B )

A.辛弃疾B.李清照C.高适D.岑参

10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 )

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C.玉玺D.牌匾

10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C )

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

10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 A )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C.《司马法》D.《纪效新书》

11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B )

A.十五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

1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112.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13.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60--70岁

B.70—80岁

C.80---100岁

D.100岁以上

114.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 )

A.孟浩然B.王勃C.王维D.苏轼

115.“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11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117.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C)

A.摘下

B.收起

C.放倒

D.转移

1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A)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19.“三折肱而成良医”,其中的“三”并非是实际数目,下列何种不是此用法?(D)

A.三思而行

B.九死一生

C.百炼成钢

D.二八佳人

120.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C )

A.林黛玉——葬花.焚诗B.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12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B )

A.伍子胥B.勾践C.李世民D.孙权

12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 B )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2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 A )

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

124.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 A )

A.期颐B.耄耋C.不惑之年D.杖朝之年

125.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B )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

1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A )

A.岳阳楼记B.醉翁亭记 C.桃花源记 D.小石潭记

127.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 .杜甫

128.“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 B )

A.岳飞B.辛弃疾C.王维D.苏轼

1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

A.黄山B.泰山C.华山D.衡山

130.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C.看到一篇好书法D.看一场好戏

13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D)

A.朋友B.孩子C.病人D.学生

132.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C)A.比赛B.选取伴侣 C .通报消息D.娱乐健身

133.“鼎”的最初用途是:( C )

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求雨器具

134.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C )

A.《史记》B.《论语》C.《庄子》D.《老子》

13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B )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24点

1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B )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137.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B )A.咫B.尺C.一样长

138.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D )

A.草书B.行书C.楷书D.隶书

139.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

A.伍子胥B.范蠡C.屈原D.范仲淹

140.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B )

A.青铜器B.药材C.墓碑D.竹筒

141.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A )

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

142.大家都知道世间上的良缘除了“天”助还少不了一人的帮忙,这就是“红娘”,请问“红娘”的由来出自何处?( C )

A.《白娘子》B.《红楼梦》C.《西厢记》D.《三国演义》

14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 A )

A.游山西村B.乡村四月C.天净沙•秋思D.已亥杂诗

14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A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14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描写谁的诗句?( C )

A.刘备B.关云长C.诸葛亮D.张飞

146.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C)

A.孟浩然B.王勃C.王维D.苏轼

147.“世外桃源”出自于下列哪部作品?( D )

A.《饮酒》B.《归园田居》C.《归去来兮辞》D.《桃花源记》

148.《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讲述的是以什么为题材的故事?( A )

A.官场B.温室效应C.克隆D.神怪

149.《搜神记》的作者是谁?( B )

A.老舍B.干宝C.刘禹锡D.李白

150.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C )

A.《陌上桑》B.《长歌行》C.《孔雀东南飞》 D.《子夜歌》

二、选择题

1.“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殇”指民间传说中的寿星彭祖,相传活了800多岁,作者认为长寿是虚妄不可信的。(X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青衿”指古代读书人所穿的衣服,曹操用“青衿”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阡陌”指田地间的小路,后人常用来代指田野。(√)

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金风玉露”指春风白露。( X )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里的“河”指的是淮河。(X )

6.“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中的“稚子”指的是大儿子。(X )

7.“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夜半’就是夜23时到凌晨1时。(√)

9.“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里的“二八”指这个女子是28岁。(X )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中的“古道”指古人从师学习之道。(√)

11.“窃计欲亡走燕”中的“走”指走路、前往,句中意思是私下打算想要前往燕国。( X )

1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的“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的吴国将领周瑜。(√)

13.“玉不琢,不成器”中的“琢”的本义是指雕刻加工玉石,“磨”指打磨玉石,后人将“琢磨”并称,引申指思考研究或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1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乐器的弹奏声是琵琶。(√)

15.“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与西方的星座相同。(X )

16.“福兮,祸之所伏”中提到的福祸相依的关系,体现了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塞翁失马”的典故就是对此最好诠释。(√)

17.“秦王不肯击缻”中的“缻”为通假字,通“缶”,《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有“击缶而歌”的表演。(√)

18.“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是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看不起。(√)

19.“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八荒”即八方,包括四方(东、南、西、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拜臣郎中”中的“拜”指因为我的官职是郎中,所以向我行礼。(X )

21.“虽有槁暴”中的“槁暴”指风吹日晒而干枯。(√)

22.“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因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而名声大噪。(√)

23.“姑苏城外寒山寺”是指在姑苏城外常年积雪的高山上有一座寺庙。( X )

2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 X )

25.《劝学》的作者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过“性恶论”。(√)

2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指“边防”。(√)

2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指浪漫放荡的人物。( X )

28.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宣言”指“公开扬言”。(√)

2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中的“安人”采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安民”改为“安人”。(√)

30.“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是指树木的根,造字方法为象形。( X )

31.“曲终收拨当心画”中的“拨”又称拨片,一般呈三角形、矩形,用以演奏琵琶、古筝等弦乐。(√)

32.“句读之不知”中的“句读”是指古诗文词停顿的地方,“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3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指在唐代由玄奘从天竺所带回的佛教的各种。( X )34.“臣请就汤镬”中的“就”的本义为接近、靠近,句中引申指接受汤镬的刑罚。(√)

35.“赵惠文王十六年,得楚和氏璧”中的“和氏璧”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玉石,相传因为楚国人卞和最早发现而得名,后被秦国丞相李斯制为传国玉玺。(X )

3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中的“合从”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即远交近攻,与齐国结盟,攻打其余国家。(√)

37.“驽马十驾”中的“驾”是指马拉车走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是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用以强调持之以恒可以积少成多。(X )

38.“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的“见背”采用讳饰的修辞手法,代指父亲去世。“见”表示被动。现代文中“见笑”“见谅”也是同样用法。(X )

3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借用春秋时期晋国将军魏颗战败时,受到一位老人为报恩而结草为绳绊倒秦将的帮助。这个典故常用来指报达恩情。(√)

40.“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中的“孔子”指的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与孟子并称为“孔孟”,儒家学说也称为“孔孟之道”。(√)

4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是指半步,跨一脚,用以形容很小的距离。(√)

42.“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两朝”是指的东汉和三国时蜀国两个历史时期。( X )

43.“不识庐山真面目”中的“庐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44.“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连衡”也写作“连横”,是指战国时六国的对外,即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 X )

4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还有一说指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46.“金就砺则利”中的“砺”指磨刀石,“砥”“硎”也都是指磨刀石。(√)

47.“齐有孟尝”中的“孟尝”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号称有门客三千,后人常用“孟尝”代指好客之人。(√)

48.“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本意是飘拂轻柔的舞衣,在这里指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49.“怒发上冲冠”指因发怒使得头发直立甚至要顶起帽子,宋代抗金名将辛弃疾在《满江红》中活用该句为“怒发冲冠”。(X )

5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宋词。宋词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51.《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52.“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指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欢快之音。(X )

53.“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秦淮”是指秦岭与淮河,“秦淮”一线为中国南北方重要的分界线。(X )

5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是采用借代的方法来代指战船。(√)

55.“顷襄王怒而迁之”中的“迁”的意思是将屈原平行调动职务,远离自己。(X )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两个“青”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同的。( X )

5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或相仿或并列——两句合意表达: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58.“云中谁寄锦书来”意思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没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59.“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的“舅夺母志”是舅舅逼迫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60.“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我每天三次反省检查自己。(X )

61.“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而非是乌鸦围着大树绕三圈。(√)

6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意思是黄河是从天上流下来的。(X )63.“忍顾鹊桥归路”中的“鹊桥”是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民间传说为帮助牛郎织女相会,各地喜鹊聚集而搭起鹊桥。(√)

.“窃计欲亡走燕”中的“窃”指偷窃、偷盗行为。(X )

65.“锲而舍之”中的“锲”是指用刀在物体表面刻画纹路。(√)

6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刘邦的经历。(X )

6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愉快。(√)

6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之为知之”的“知”是知道的意思;“是知也”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6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中的“是以”等于“以是”,因此的意思。(√)

70.《史记》中的“世家”是给重臣作的传。(X )

71.“以愚黔首”中的“黔首”是指南方偏远地方的人,古代贵州简称为黔。(X )

7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指比较亲近的亲属,古人以服丧期限长短表示亲属关系远近,“期”是服丧满一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73.“下道齐桓”中的“齐桓”指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春秋五霸说法有多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74.“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古人常常用“万仞”表示山高。(√)

75.“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的方法。(√)

7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指山东省,因古代齐国、鲁国均在山东,因此山东又称为“齐鲁大地”。(X )

77.“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典故。(√)

78.“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绳”指木匠用以取直木材的浸满墨汁的线绳,俗称墨绳或墨斗。(√)

79.“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秦汉至明都设有舍人官职,如中书舍人、太子舍人等。(X )

8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中的“丝竹管弦”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在此指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81.“《水经》云”中的《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作者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X )

8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活用了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3.蔺相如和廉颇“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的“刎颈之交”即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84.“陈王昔时宴平乐”里的“陈王”指的是曹操。( X )

85.“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中的“列观”指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86.《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彭蠡”即鄱阳湖,是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之一。(√)

87.“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中的“墨翟”即墨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88.“位在廉颇之右”中的“右”指右边,古人以左为尊,句中表示蔺相如地位仅次于廉颇。(X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采用了年号纪年(元丰七年)和干支记日(丁丑)。(√)

90.“银汉迢迢暗渡”中的“银汉”是指银河,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开,“迢迢”形容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