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叠合板细则11111
2025-10-02 15:34:37 责编:小OO
文档
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3.1、准备工作  

1、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预制构件吊装方案,吊装运输使用的吊架、吊索、卡具、起重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自制、改制、修复和新购置的吊架、吊索、卡具、撑杆、起重设备,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实验检验,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根据吊装进度计划,对进场构配件按编号进行复检,应检验构配件出厂合格证、外观尺寸、观感质量、预埋件数量、标号位置和构件的堆放顺序等。  

3、首层标准层预制构件吊装前,督促施工方对现浇结构的预埋连接部位进行全数检验,并形成检验报告,复验施工方的检验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吊装作业前,施工方应召开由技术负责人主持的技术交底会,针对吊装作业中应重点注意的部位和事项,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特别重要的部位,监理工程师应列席旁听交底会。 

 5、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 

6、现场装配施工前,监理人员应检查预制构件的准用证、配套材料、连接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检验批数量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验

3.2、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出厂进场交接检验  

(1)预制构件厂应跟据施工方的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满足现场安装的需要,生产构件要与现场标准层同步,不得擅自提前生产。      

(2)预制构件厂对构件生产、储运、物流、现场验收过程中的构件质量负责。  

(3)预制构件厂应建立产品数据库,对构件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建立产品档案,对产品的生产、检验、出厂、储运、物流、验收做全过程跟踪,在产品醒目位置做明显标识,且构件编码所用材料宜为水性环保涂料或塑料贴膜等。  

(4)预制构件进场时,及时提供构件型号、质量证明、原材料检验报告及混凝土强度报告等资料。  

(5)预制构件进场后,厂方、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运至现场的构件进行联合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应参照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合肥市地方标准DBHJ/20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6)施工方、监理方应对进场的构配件做好接收检验台账及记录,明确进场日期、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7)对三方共同认定超出规范及验收规程允许偏差,影响使用性能的预制构件,施工方应建立退场构件登记台帐,明确进出场日期、规格、型号、拟使用部位、编号、参与检验人员、检验评定结果等具体内容。  

(8)退场构件,应做登记和醒目标识,运至指定存放场地存放,经原设计单位认可,认为经过修补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经检测部门出具检测报告后,可以继续使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按废品处理,由构件厂和施工方共同建立废品管理台帐,实行统一编号登记备案,放入废品存放区,禁止使用。监理方对照废品登记台帐对废品区进行不定期复核。  

(9)预制墙板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详见合肥市地方标准DBHJ/20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附表1-5;预制叠合板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详见附表1-8。  

2、预制墙板吊装质量控制

 (1)外墙板吊装前应仔细核对构件编号、位置、朝向。

 (2)吊装顺序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墙板吊装时应事先将对应的结构标高线标于构件内侧,有利于吊装标高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预制墙板吊装就位后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3mm。

  (4)预制墙板安装过程应设置临时斜撑和底部限位装置,每件预制墙板不宜少于2道临时斜撑且墙板底部限位装置不少于2个,间距不宜大于4m。斜撑应设置调节装置,支撑点位置距离墙板底不宜大于墙板高2/3且不应小于墙板高的1/2。临时斜撑和限位装置应在连接部位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5)预制墙板底部应设置可调整接缝厚度和底部标高垫块,灌浆前对接缝进行清理并充分浇水湿润,并对周围进行坐浆封堵,坐浆应采用与结构混凝土同等级或高1级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其厚度不宜大于20mm,封堵时督促工人采用条形扁钢将接缝隔开,以免砂浆进入接缝内,封堵完成1天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6)预制墙板灌浆应采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从开始架水到搅拌结束应不少于5分钟,搅拌后的灌浆料应在30分钟内使用完成,每个构件灌浆总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灌浆必须采用机械压力注浆法,确保灌浆料能充分填充密实。灌浆应连续、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除浆料后,立即封堵排气孔,再将灌浆孔封闭,灌浆后24小时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震动、碰撞。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组制作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块,灌浆操作全过程应由监理人员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  

3、预制楼板吊装质量控制  

(1)预制楼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2)预制楼板安装应通过微调垂直支撑来控制水平标高。 

(3)预制楼板安装时,应保证水电预埋管(孔)位置准确。

(4)楼板支撑间距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

2mm、标高偏差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

2mm,楼板两侧应搁置在墙板±10mm。

  (5)预制楼板吊至梁、墙上方30-50cm后,应调整板位置使板毛箍筋与梁箍筋错开,根据梁、墙上已放出的板边和板端控制线,准确就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板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全部受力。

  4、预制叠合梁吊装质量控制

  (1)吊装前根据吊装顺序检查构件装车顺序是否对应,梁吊装标识是否正确。

  (2)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开裂。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间距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标高不得大于3mm。   

5、预制楼梯吊装质量控制  

(1)楼梯构件起吊时,应该先进行试吊,并且尽量让梯段保持水平。  

(2)预制楼梯吊装时至少要有4个吊点,须用专用锁链和吊具;吊装时应用一长一短的二根钢丝绳将楼梯放坡。 

(3)构件吊至休息平台上方30-50cm后,调整楼梯位置使预埋筋与楼梯预留位置对正,楼梯边与边线吻合,然后将预制楼梯缓缓落下,脱钩前用撬棍调节楼梯段水平方向位置。  

(4)本工程楼梯安装采用预留锚固钢筋方式安装,先放置预制楼梯,再与现浇梁或板浇筑连接成整体,应保证预埋钢筋锚固长度和定位符合设计要求。  

(5)楼梯搁置长度允许偏差±10mm,标高允许偏差±3mm,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6、其他预制构件(阳台板、空调板)吊装质量控制 

 (1)悬挑阳台板安装前应设置防倾覆临时支撑架。预留锚固钢筋应伸入现浇结构内,并应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成整体。 

 (2)预制空调板安装时,板底应采用临时支撑措施。与现浇结构连接时,预留锚固钢筋应伸入现浇结构部分,并应与现浇结构连成整体。

(3)标高允许偏差±3mm,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7、叠合构件混凝土二次浇筑的监理质量控制  

(1)叠合梁、板等构件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结合面粗糙度,调整外露钢筋,进行钢筋绑扎,注意控制钢筋间距和预埋件位置。  

(2) 叠合构件的下部支撑系统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设置,支撑结构应安全可靠。  

(3) 外墙板拼缝密封材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够满足耐候性和防水性、相容性的要求。 

(4) 混凝土二次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振捣质量,监理应对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3.3、施工过程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构件缺陷:构件型号、规格使用错误。构件出厂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造成断裂或损坏。在运输与安装前,检查构件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采用正确的装卸及运输方法。破损或缺陷构件未经技术部门鉴定,不得使用。 

 2 构件位移偏差:安装前构件应标明型号和使用部位,复核放线尺寸后进行安装,防止放线误差造成构件偏移。不同气候变化调整量具误差。操作时认真负责,细心校正。使构件位置、标高、垂直度符合要求。 

 3 上层与下层轴线不对应,出现错台,影响构件安装:施工放线时,上层的定位线应由底层引上去,用经纬仪引垂线,测定正确的楼层轴线。保证上、下层之间轴线完全吻合。 

 4 节点混凝土浇捣不密实:节点模板不严跑浆。浇筑前应将节点处模板缝堵严。核心区钢筋较密,浇筑时应认真振捣。混凝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适宜的坍落度。模板要留清扫口,认真清理,避免夹渣。    

5 墙柱钢筋位移:墙柱钢筋位移。产生原因是叠合板吊装过程中碰撞剪力墙或柱竖向钢筋,造成偏位,并且未及时对钢筋进行复位处理,吊装完毕后由于墙柱位置存在叠合板胡子筋,将钢筋位置卡住,无法复位。在吊装过程中应由钢筋班组或吊装班组派专人跟随,一旦出现碰撞导致墙柱钢筋偏位应立即进行复位处理,并加强吊装作业班组质量意识,减少碰撞。  

6 核心区构造不符合要求:叠合梁吊装过程中,由于叠合梁外露锚固钢筋伸至核心区部位,造成核心区部位箍筋绑扎施工困难,同时对剪力墙水平筋造成扰动。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对该部位钢筋绑扎应事先预留,待吊装后进行二次绑扎。  

7 楼层超高:主要是吊装过程中对标高控制不严,抬高了安装标高。应从首层开始,引测柱基上皮实际相对标高,找准柱底找平层的标高。安装外墙板时,要调整定位钢板的标高来控制楼层的标高,节点定位钢板应用水准仪找平,根据外墙板的实际情况,逐个定出定位钢板的负偏差。负偏差值以3~5mm为宜,可用钢垫板调整。 

 8 水电洞口上下不通线:主要是由于构件吊装未能精确就位及构件预留孔洞误差两方面误差累积导致,在构件制作及吊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道工序质量。  

3.4、预制构件安装的监理安全控制  

1 检查起重吊装器具准备情况,构件起吊时,先行试吊,试吊高度不得大于1米,试吊过程中检查吊钩与构件、吊钩与钢丝绳、钢丝绳与铁扁担之间连接是否可靠,是否严格按照吊装吊点设计进行起吊,确认各项连接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起吊。  

2 构件吊装至施工操作层时,操作人员应站在楼层内,佩戴的安全带应与预设保险绳可靠连接。

3 吊运构件时,下方严禁站人,必须待吊物降落离地1m以内,方准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摘钩。构件吊装应逐块安装,起吊钢丝绳长短一致,两端严禁一高一低。遇到雨、雪、雾天气或风力大于6级别时严禁吊装作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