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地市级三级医院创伤中心推进计划方案
2025-10-02 15:34:35 责编:小OO
文档
XXXXXXX创伤中心推进方案

为了推进xxx 医院创伤中心的建设,提高我院的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及闽北地区的创伤区域协调能力,顺利完成xxx 医院创伤中心的认证工作,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现拟定xxx 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的计划书,具体要求如下: 

    一、功能定位

    xxx 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定位于地区级创伤中心。能够向大多数创伤患者提供全天候急救相关服务的能力,具备收治本地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一般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负责对本地其他医疗机构实施创伤救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与省级、县级创伤救治中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搭建省、市、县三级创伤患者转诊及远程会诊、救治体系;负责本地创伤相关预防宣教工作。

    二、我院现有条件

    (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二)有与院前急救中心信息网络连接,具备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救,康复治疗和最终预后的信息支持系统,能满足对创伤患者救治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急诊抢救室具备≥5张床位的抢救单元,其中包括1张床位的复苏单元。

    (四)建立以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团队。

(五)急诊手术室24小时开放。

    (六)介入导管室24小时开放。

    (七)医学影像科提供24小时全身X 线及CT检查(含增强造影)。

    (八)急诊重症监护室有大于≥5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单元。

    (九)康复治疗科具备接收创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条件。

    (十)教学培训室具备创伤基础与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的地点和设施。

    三、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

    (一)急诊科: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杭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二)外科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领面外科、耳鼻喉科和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等并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相对固定。院内会诊时间应在10分钟之内。

    (三)其他科室:影像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室、输血科和康复治疗科。

    四、创伤相关设备要求

    (一)急诊抢救室:具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以及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包括心肺复苏、呼吸循环支持、床旁超声(FAST)、床旁X光机、深静脉置管、保温、加温快速输液、出凝血功能检测、心电图等设备。

    五、院前与院内急救体系建设要求

    (一)院前急救:与本地120、省及县级创伤救治中心建立制度化联动机制,具备伤情评估和检伤分类的能力。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段完成急救信息联动,具备院前、院内信息畅通交换功能。

    (二)院内急救: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短时间内高效整合急诊科、外科各亚专科、手术室、介入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创伤救治相关专科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规范的创伤急救流程。

    六、运行和管理

    (一)创伤救治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该委员会的主任,由医务处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并由医院任命各专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委员,并必须有院前急救和影像科人员参加。每季度召开例会,特殊事件随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提升运行效率。

    (二)创伤救治日常运行管理:在医院医务处领导下,.成立以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团队,由院前急救团队、急诊急救团队和专科救治团队共同组成。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值班组长负责制,值班组长由具备副高或以上职称的外科医师担任,能够根据患者的数量和伤情组织开展救治。

    急诊急救团队由急诊科相关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急诊科与院前急救、专科救治团队的有效衔接。专科救治团队至少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骨科和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医师,人员相对固定,相关成员在接到创伤救治团队发出的接诊信息后,应能在伤者送达医院前到达急诊室。

    (三)制定创伤救治流程:中心应制定具体的救治流程,包括现场评估、伤情评估、伤者转运与交接、院内急救、转诊等环节,努力实现院前一院内一体化救治。

    (四)创伤救治体系合作:与省级、县级创伤救治中心建立并签署合作协议;并制定完善的转诊标准和流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向省级、县级创伤救治中心转诊。

    (五)演练:每年至少进行1次群体多发伤的急救演练,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六)培训:能够开展创伤外科专科医师和院前急救队伍创伤救治培训工作。

     七、目标管理

    (一)时效性指标:通过信息化支撑,对于伤者从受伤到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的各时间节点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创伤中心运行质量。

    (二)医疗费用指标:通过历史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和分析相同创伤严重程度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变化,实现医疗费用指标的持续改进。

(三)临床预后指标:通过与本地区历史对照和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比较,评价该中心是否已经达到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医疗费用的总体目标。

八、创伤中心的评价

每半年对创伤中心的救援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通过总结和科学评估提出创伤中心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