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2025-10-02 15:34:30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作者:伊敏·热依木

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11期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往往是被老师和学生所忽视的。文章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作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合理设计信息技术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信息技术作业应该从“趣味性”“多层次性”“拓展性”三个角度进行设计。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

        在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处理信息能力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载体。但学生常常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放松课”,就是纯粹地玩电脑,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妥协,例行公事布置一些课堂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却是不闻不问。当然也有一些老师认真对待了作业,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努力让学生完成。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下,作业上交的数量也许是可喜的,但质量和效果却是差强人意。

        因此,教师应该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业的重要性,并深入思考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爱听、爱看的事物人手,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努力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童趣、可操作性强的课堂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例:“找不同”是一个在儿童书籍里较为常见的游戏,也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形式,将它应用到教学中,不仅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教学效果良好。在《指挥窗口》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窗口的缩放与移动操作,让学生用画图软件分别打开两幅图片,在一分钟内找出两幅画中的不同之处。规定一分钟的时间实际上是有难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需要将窗口缩小,并将窗口左右并排显示,才能提高速度。这样,学生就在玩中学会了移动和缩放窗口的操作。

        二、设计多层次性的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进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在学完word后,学生需要制作一份精美的电子小报。对此,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1)提供—个图文混排的参考小报中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参考小报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和几个参考小报效果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自己的作品。(3)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小报主题,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文本框、插图、艺术字等,让学生收集素材,制作一份精美的电子小报。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比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选择简单的。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教率

        针对目前电子作业的现状,在电子作业的设计上,我认为应注意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来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年月日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运用,或发布在电子论坛上,也可把相关资料贴到QQ群里,使资源得以共享。讲完课后,还可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把学习心得发到班级博客上去。总之,教学中,让电子作业参与进来,将原来的单一的知识传播与学法引导转变为多样化,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增强师生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大重点就是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且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因此,小学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优化家庭作业。

        信息技术电子作业实施整合后,学生由被动地简单地应付作业,转变为主动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同时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师生联系增多,关系更加亲密。例如,有的学生因故不能到校听课,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讲课视频等发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写学习心得与老师交流。这种跨越时空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师生联系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是把双刃剑,这种整合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利之处,如有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易调动起来,他们总是以“隐身”状态出现,参与频率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实践水平,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用更好的技术去约束学生,力争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五、设计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仅仅掌握课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来展现自我能力与想法。因此,可以设计拓展性作业,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张扬的空间,而且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在教学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时设计了《交通标志我知道》这一课,最后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以“我家在哪里”为主题,简单地用“自选图形”“文本框”设计制作一张从学校出发到自己家的交通路线图,并科学地标上交通标志。这样不仅巩固了自选图形知识,而且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认识了交通标志,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

        六、结语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作业方面。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旨在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不管是纸质作业还是电子作业,不论其优缺点如何,只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积极应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