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1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考试题及部分答案共三套
2025-10-02 15:33:53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题及部分答案(一)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 立德树人 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  继续学习  和  终身发展 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 科学探究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宗旨,涵盖  科学知识  、 科学探究 、 科学态度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有 18 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  75 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并为他们 继续学习 、 成为合格公民 和 终身发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与宇宙科学 、  技术与工程 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 访谈 、 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 项目学习 、  问题解决  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  √ )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 × )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 ×  )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行星。     ( ×  )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 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 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 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 ( A )个主要概念。 

   A、6       B、18        C、4        D、3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是什么?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3、小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6分) 

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标准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目标。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      )、(        )、(         )、(        )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建议分别从(     )、(     )、(        )、和(                )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的建议。

5、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    )和(    )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      )、(      )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      ),(      ),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8、 (       )是人类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

1、(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A、小组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动手操作

2、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3、下列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论述的是(    )。

A、面向全学生    B、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C、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D、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

A、探究活动    B、观察活动    C、实验操作    D、实验观察

5、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   )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A、成分和组成    B、变化和组成    C、运动和变化   D、运动和组成

6、科学素养即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    ),也包括用科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A、科学思维    B、科学意志    C、科学态度    D、科学判断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科学

8、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A、相互    B、相互依存    C、相互包含    D、相互融合

9、课堂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10、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试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对

四、判断题(每题2分,20分)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 

2、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 ) 

 3、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 )

4、科学课程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  )

5、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  )

6、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  )

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  )

8、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   )

9、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识结构。(   ) 

10、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3、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

 

 

 

 

4、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2、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师选调进城模拟题及部分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6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科学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

3、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物体与物质 )( 运动与力 )(能量的表现形式 )。

4、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知道 ) 、 认识、理解。

5、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6、温度计一般有(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7、银河系是有(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及围绕行星的卫星组成。

8、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百分之七十八),氧气大约占(百分之二十一 )。

9.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采用了科学课常用的(解暗箱)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迫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

2、古人制作了日晷来计时。(√ )

3、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4、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

5、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7、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

8、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

9、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答出其中五条就得满分)

答:(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案例分析  (10分)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实验题(10分)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否可以改变?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六、教学设计(共30分)

请用科学课教学策略为《风从哪里来》一课写一份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