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5-10-02 15:33:55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 一例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一例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从家庭方面的因素来思考,希望青少年的家长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

一、案例综述

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一名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中学生,初中三年,因为家庭环境不良,一年一个样,从优等生蜕变成了逃学、打架、不回家的问题学生。来咨询室咨询时,他的表现让我吃惊,沉稳的外表和思路清晰的表达给人很成熟的印象,但通过量表检测、摄入性会谈等资料收集,发现其心理成熟度与外在表现的差距很大,而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更是让我吃惊,父母的争吵长年不断,冷战几乎没有停止过,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是不可能的。通过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疏导、呵护,逐渐健康成长,亲子沟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但父母未接受婚姻关系咨询,父母关系未能改善。这里想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让年轻的父母多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尽量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与之发生互动的第一个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2-1、父母素质的影响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孩子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及责任意识对孩子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更大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有较高的素质,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2-1-1、文化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根据我国心理工作者钱曼君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家长中,文化程度属于文盲、半文盲、小学水平的占66.7%,许多家长的业余时间大多是放在打牌、聊天、装扮等无关紧要的事上面,几乎没有时间读书、看报。在孩子的心目中,学习的位置受到打压,而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看重,又让孩子困惑、感受到巨大压力。案例中的孩子在即将中考前,则采取了弃学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2-1-2、道德素质

家长的道德素质同样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行为及价值观等的模仿及内化。由于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还没有完全形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于好奇,他们就会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与价值判断体系。案例中的孩子受父母乐于助人、讲义气的影响,与一帮补差班的学生结成小团体,并因自己会功夫而以大侠自居,经常一起吃喝、闲逛、上网吧,甚至为了一点小事能出头向同学开战,第三次咨询时就因为别人说他胆小鬼而开战,用刀划破别人脖子进了派出所。父母的义气,一味无私帮助别人,甚至夫妻齐外出,不顾自己家的孩子,很少会在家陪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甚至是非不清,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2-1-3、心理素质

家长的心理素质也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研究发现,家长心理健康的,子女有心理问题的仅占11.67%,而家长有心理问题的,其子女有心理问题的高达60%,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高度相关。由于与父母的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父母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心理素质较差的父母的日常行为以及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因此,家长不应整天忙于工作、应酬、社交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与沟通,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感受。案例中的孩子,父亲因为工作、应酬基本不着家,自己认为工作忙、压力大,只要休息或晚上有时间就约人打牌。母亲对孩子是无微不至的关爱,而孩子只感受到的是“唠叨”,是对丈夫的不满、对自己付出的心理不平衡,母亲的心理不平衡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2-1-4、责任意识

父母对事、对子女的责任意识强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明显。有一项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流露出厌世情绪,有家长反映孩子曾经流露过“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等悲观念头,做为家长应对孩子有充分的关注,帮孩子们寻找人生的价值,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防止孩子自卑懦弱等不健康心理因素的滋生。案例中,父亲对家庭的不闻不问,使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淡薄。外出后,母亲打电话不接,回信息经常是“别管我了,让我死在外面算了”,“你等着收尸吧”。家长身上的不良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侵袭腐蚀作用,阻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一斑。

2-2、家庭互动模式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父母之间的交流、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家庭互动模式优良,成员之间的交流顺畅,沟通的效果明显,如果家庭关系扭曲,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总想拉上孩子对付另一方,家庭氛围压抑,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2-1、父母沟通方式

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的,婚姻关系危机对双方影响很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相互理解、支持、互谅互让,孩子会感到轻松,反之亦相反。案例中,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的争吵长年不断,双方的沟通变成了冷战,特别是争吵后,父亲经常摔门而出,孩子在父母发生矛盾或遇到问题时,也选择了摔门而出或逃避的行为模式。

2-2-2、亲子沟通方式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特别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子女的交流平等、友好、态度积极,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积蓄着心理正能量。案例中,父母关系紧张,母亲总想拉上孩子对付父亲,孩子对父亲产生了敌意,实际上男孩失去了学习做男人的最亲近的榜样,咨询中通过亲子沟通,父子关系明显改善。

2-3、教育方式的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应有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呢?

2-3-1、教育态度专断

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案例中,父亲是放任型,偶尔管管,母亲是溺爱型,连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管孩子。

2-3-2、教育手段粗暴

家长粗暴的育方式使学生容易与家长产生情感隔阂。有的家长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经常加以严厉的训斥。案例中,父亲是放任型,偶尔管管孩子,当母亲要求父亲管孩子时,大多是学习成绩下降了,父亲管孩子的方式就是“打”一个字,当孩子到初三后,人高马大了,父亲也就变得为力了。

2-3-3、对子女期望过高至失望

家长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期望值,但以成绩论孩子的好坏是极其不科学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其价值。可是,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会失望,采取消极的方式,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案例中,父亲对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就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即使是孩子外出不归、不上学,他都不理会。

2-4、家庭变迁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重大变动对家庭有很大影响。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工作变动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父母的职业特点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案例中,父亲之前一直在地方服役,离家很近,经常在家陪孩子,三年前转业,到地方机关工作。从事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经常到企业检查,企业为了自身的质量过关,经常请吃饭,搞公关,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既不想得罪人,又要保证工作不出问题,顶住压力、坚持原则与打招呼、给面子,这种两难的工作与工作完全不同,他感到很大压力。母亲从事企业较重的体力劳动,她觉得丈夫经常吃喝、休闲、打牌还说工作压力大,很不理解,因而出现了夫妻关系紧张,导致整个家庭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三、积极应对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学习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人格修养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父母自身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对他人要和睦相处、诚实守信,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勇于担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3-1、父母关系力求和谐

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冷战,则无法为孩子创造一种积极的成长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父母关系融洽是家庭环境优良的基础,如果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可以冷静下来,在子女不在场时进行交流,以避免交流失败在孩子面前再次发生冲突,影响孩子心理。双方交流困难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咨询,通过心理咨询技巧进行亲密交流,从而化解矛盾。一般不要找亲朋好友求助,防止越帮越忙。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让孩子评理,这样做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

3-2、积极引导避免动粗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较大,当青少年的观点和行为与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时,父母首先应当认真考虑孩子观点与行为的合理性,即使孩子的观点不正确甚至犯了严重的错误,父母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怒火,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并从正面引导孩子认识与改正错误,避免严厉的惩罚。切忌粗暴打骂孩子,特别是父亲脾气相对暴躁又不善与孩子交流,容易有过激的行为,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最好由母亲出面与孩子正面接触,并注意以说服为主。打孩子、辱骂孩子的做法虽能让父母自己的怒火得到一时的释放,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却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逆反心理重的,可能会出现父母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的现象,使父母伤心不已。

3-3、加强父母子女沟通

父母应当加强与孩子之间的言语交流和情感沟通,积极化解冲突,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与子女发生意见分歧、思想冲突时,父母应当主动与孩子交换看法、沟通想法,并尽量转换一下自己的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衡量一下对方意见的合理性,看看自己的做法有无偏颇之处,冲突中切忌封闭自己的思想,冷落疏远孩子。盲目否定孩子甚至讽刺、挖苦孩子,这容易产生误会,引起孩子逆反心理、加剧矛盾,父母应冷静下来与孩子平等协商,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行为,而应当给孩子说话、发表意见的机会。父母应当以解决问题、利于孩子发展为宗旨,尽可能地与孩子求大同、存小异。当父母之间产生矛盾时,千万不要把孩子拉进来助阵。

3-4、合理要求避免干涉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是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但爱孩子不代表放纵孩子。对孩子适当的要求是必需的,父母既不能过度保护又不要过度干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呵护很容易过度,他们为孩子的成长铺平了道路,舍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有的父母则对孩子的活动任意干涉、处处亲自过问。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科学的教养方式要求父母给孩子一定的生活空间,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权利。有些父母要求孩子象自己或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成长,甚至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结果让孩子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

   3-5、理解支持孩子行为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持有温暖接纳、爱护的态度,其子女多能自我接纳、愉快及情绪稳定,父母若持拒绝、冷酷、控制的态度,则将造成子女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或攻击性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不仅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还要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缺点,充分了解孩子心理上的需求,“通情”地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精神支持,在孩子遭遇失败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更应该关心和理解,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特别是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孩子更容易缺乏父爱,所以父亲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短暂时光,充分地给予孩子关爱和理解。

3-6、营造健康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的营造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多参加有益的家庭和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如下棋、欣赏音乐、歌咏比赛、学习书法、旅游等,通过健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保持乐观愉快的生活情趣,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以及对社会的不满带到家里来发泄,因为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家庭中蔓延开来,充斥进家庭生活的整个空间,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情绪污染。所以父母应当以正面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为孩子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父母不能在家中从事一些低级、庸俗甚至违法、犯罪的活动如打麻将、算命、观看黄色录像等,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长期受这种不良环境熏陶,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呢?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要让孩子拥有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性,每个家长都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成长的考验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但是长期处于灰色状态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父母更加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积极应对、消除家庭负面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20次印刷。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20次印刷

(3) 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200903。

(4)北斗星社区网、海子、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家庭内部因素、200704。

(5)郑显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期刊论文、200703。

(6)金湖县教育局、关工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20100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