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网教 专业:行政管理 2017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公共关系【0716】 A卷
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要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公益广告定义是什么?
答: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公益广告通常由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
2、如何理解测验?
答:测验,是指收集民众对某种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就其内容而言,属调查;就其方法而言,属抽样调查。测验所研究的是公众普遍关心的政治或社会、经济问题。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征询调查对象的意见、观点或想法,并以此进行分析和推论,然后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以期说明和解释问题的趋势或倾向,引起社会公众或被调查者的关注和重视,藉此造成并形成影响。
3、简要分析电子政务在管理中有何功能作用?
答: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管理形态,是管理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是与建设现代化的发展过程相联系的,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如此紧密,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1)改变的管理理念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事物,它不仅代表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代表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并且推进其他领域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这将极大地改变的管理理念。
(2)改革的组织结构正像电子商务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结构一样,电子政务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的结构和职能。传统的行政组织形式是官僚科层组织结构,它与工业化时代平稳的管理环境相对应而存在。电子政务的发展则将逐步缩减以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增宽管理幅度,改变科层组织结构,按照和、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构造结构,使的组织结构设计更加精简和合理,促进传统金字塔型的行政组织扁平化,从而优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立将根据公民的意向和需求来确定,朝着“单一窗口”、“跨部门”、“24小时”、“自助式”的方向发展。
(3)转变的运作方式传统的运转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研究、自上而下的逐级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上下级之间的层层报批和层层审批为主要工作方式,“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总是克服不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低下。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手段,改变政务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式,减少纸件政务信息的数量,改变的办事方式,逐步扩大和完善的网上办公功能,变官僚型为服务型,变简单命令型为互动规范型,构建适合信息社会的工作方式。
(4)增强的决策能力通过网上与公众进行互动沟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的行为,将有力地促进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和效率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获取信息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及时获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和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辩证地和系统地思考和整理,大大提高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使及时了解社情,有效集中群众智慧;决策后,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并据此完善或追踪决策;而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的运作过程和结果。
(5)提高的管理效能1) 电子政务以电子公文和网络办公为主要方式,加快了政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了的办事速度,从而增强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2) 信息化推动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缩减甚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精简管理机构,将大大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有些中间管理层环节被计算机程序取代或被取消,这无疑将很大地提高的运转效率。3) 电子政务的目标之一是降低行政运作成本,随着电子政务地深入发展,行政管理结构将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素质将逐渐加强,政务信息传递效率和办公水平将不断提高,这些都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
(6)促进的反腐倡廉电子政务的公开性和交互性,将加强政务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通过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公布法规及举报监督办法,使民众能及时通过网站获得详尽的信息,参与对工作的监督,从而避免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是为了适合我国行政管理的需求,而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也为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个机会,未来电子政务会更好的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为的公共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二、案例分析题(2题选做1题,每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北京密云元宵灯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案例正文
2004年2月5日晚上,北京市密云县为庆祝元宵节,举办了大型灯展。当晚人潮涌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数数万百姓群众齐集“密虹公园”,公园内灯火辉煌,人们情绪激动。
为了更好的观赏灯展,很多人同时聚集到该公园的“云虹桥”上,因为该桥桥身陡峭,位置突出,属于比较好的观赏地点。
晚7时45分,人群突然开始骚动,并很快发展成为一起严重的故。据事后统计,该事故共有37人死亡,37人受伤。死亡人员大部分都倒在地上,胸部受到严重挤压,造成胸闷窒息,停止呼吸。
事故发生十几分钟后,受伤人员陆续被送到医院,情况严重者已经面部青肿,瞳孔放大,失去生命体征。虽然经过抢救,仍然难以挽回生命。
多位事故目击者回忆,当时并没有人从桥上掉下去,全部是在桥内被挤压致死的。
4月15日,北京、市通报了密云迎春灯会特大伤亡事故的相应情况,指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和管理责任未落实,灯展安全保卫方案不到位,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保安没有到岗,现场缺乏对人流的疏导控制。通报明确对责任人员给予了严肃处理:密云县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意张文辞去职务的请求并免去其其他职务;密云县县委副陈晓虹和副王春林等也受到处分;2名直接责任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密云灯会故发生后,北京市消防局等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大检查,共检查946家单位,发现隐患1069起,当场解决959起,限期整改116家,停业3家,罚款30起。
(1)分析案例事故发生的原因何在?
答:灯展安全保卫方案没有落实,负责云虹桥安全保卫的值勤人员没有到岗,现场缺乏对人流的疏导控制。担任重点部位云虹桥保卫工作的密云县城关派出所没有履行安全保卫职责,有关人员擅自压缩值勤人员数量、推迟上岗时间,工作失职渎职。灯展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安全保卫方案没有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灯展活动安全保卫小组没有要求负有安全工作责任的成员单位制定细化的安全保卫方案或防范措施;未设立现场指挥协调机构监督检查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调查认定,北京市密云县“2·5”特大伤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2)从公共关系实务知识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答:上述案例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有:(1)组织任何庆典活动都必须建立灵敏的事故预警系统。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组织应建立的情报信息网络,保持沟通联络,对可能出现的事故信息优先处理,做出科学预测,分析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负作用。(2)建立完善的安保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机构和完善的安保管理措施,根据预警系统的预测和分析制订基本应对方法、措施,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一旦出现事故发生的苗头,即起动应急系统,化解事故,并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3)模拟准备。组织要把活动开展及预测分析情况、事故应急措施向广大群众广为宣传,提高预防效果,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进行模拟训练,以锻炼成员在处理事故的能力。
2、天津市努力为民办实事
案例正文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的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 ,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2006年2月6日上午,天津主持召开市第66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2006年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的决定(草案)》,草案收录34个子项,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居住条件、交通设施、市容村容生态环境、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6个大的方面。 其中,绝大多数是涉及就业、饮食、居住、出行、环境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指出,每年为城乡人民群众办20件实事已经成为天津、市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重要载体,这一制度在天津市已经坚持23年,23年确立的3200多个子项全部完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案例问题
(1)分析案例是属于何种公共关系活动?
答:首先,此案例体现了天津市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的信心和好感,树立的良好形象。要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其次,天津市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 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试运用公共关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此案例体现了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的信心和好感,树立的良好形象。要树立良好形象。要树立良好列,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天津市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
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共关系的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的最高利益。只有勤政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