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活中的修行
2025-10-02 15:36:00 责编:小OO
文档
各位贤友大德:

你们好!

能有缘相聚在法乐禅修园这个充满祥和与慈悲的福地,是大家美好的善缘和善愿所致,能以欢喜清净的身语意来供养三宝,更是殊胜的功德和福报。相信大家来到这里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学法和禅修,同时耕种福田,培养福德,累积断除烦恼的巴拉密。

法乐禅修园此时正是建设初期,而这一次又是法乐禅修园成立以来第一次组办禅修营,所以更需要大家的用心护持,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来办好我们这次禅修营。我们每一位贤友的每一点滴付出,都会成为福慧的种子,将在现世及来生成熟,成为我们断除烦恼的助缘。

随喜大家供养、布施和服务的功德,感恩佛法僧三宝这块福田,同时也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与大家分享,愿这一些功德都将成为贤友们早日证悟涅槃的助缘。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段玛欣德尊者回来法乐禅修园之后的一段简短教诫,愿大家都能在积累福报功德的同时,不忘修习自己的心,把禅修运用在每个生活细节当中,得到法的最大利益!

萨度!萨度!萨度!

智行(Ayyà ¥àõàcàrã)

2011年5月7日整理

生活中的修行

——玛欣德尊者晚课后的教诫各位贤友:

晚上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专修和散修。

在共修时段,坐在禅堂里一心不乱地专注禅修业处,称为专修。专修法由于避免了除坐姿以外的其他威仪,也避免了除业处以外的外缘,心是投入的,所以称为专修。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威仪是不断变化的,例如行走、站立、坐着、躺卧、移动等,或者手要不断操作各种事情,走路时脚步要移动等。还有,平时眼睛是张开的,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外缘;耳朵是开放的,任何声音都可以撞击耳门,而且思维也不像专修时那么专注、专心,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守护好正念,没有守护好心念,心就会像猴子一样,像野马一样,这样我们将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胡思乱想。在禅坐时虽然很专心,但是一下座后,心又追随着习气,又追随着烦恼,又追随着妄想,这样我们的禅修就很难有好的效果。

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修行呢?学会散修。散修的“散”是指姿势,身体的威仪处于行立坐卧的任何一种,六门也处于活跃状态,不像专修的时候关闭眼耳鼻舌身五门,只用意门,只是用心去专注业处。在平时六门都是开放的,接受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所缘以及法所缘的撞击。比如走路的时候要看路面,特别是这个季节很多蚂蚁、很多虫,不小心的话会踩死它们,我们的眼睛不可能闭着。有些人比较忙,要抬东西、搬东西、扫地等等。这时是不是不能禅修了呢?不是的,还是可以!在这些情况下的修行称为“散修”,或者称为散心修。散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知道身体的动作。如果心还很粗,也就是心比较散乱的时候,可以只是把心放在身体上,乃至只注意身体的动作。比如扫地的时候,注意肢体的动作,注意不要扫死蚂蚁虫子等,要有正念地扫。虽然速度上扫得快也好,扫得慢也好,只要有正念就好。心念放在身体上,属于“有益正知”(sàtthaka- sampaja¤¤à),它是一种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比扫地时胡思乱想更好。这一种方法是在心比较粗或者干活的时候,由于动作比较快或复杂,心难以细下来,就可以这么做。

第二、觉知自己的心念。要学会时时了知自己的心念。比如当你感到烦躁时,要知道你的心已经生起烦恼了,不耐烦了。例如在厨房服务时,看见有人不听安排而让自己心生烦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跳出这个外缘,没有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内心的话,就会被烦恼控制,被烦恼绑住了。这个时候心要跳出來,要知道我的心已经在闹情绪了,在赌气、讨厌、不耐烦了。经常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心,烦恼在一生起时即被我们的正念所镇伏、压服。如果没有正念的话,烦恼就找到滋生的机会,会越来越滋长,会越来越强大。任何烦恼在刚刚开始时力量都是很弱的。例如生气,当你看到冤家死对头时,第一反应是讨厌他。但是在你一接触到不喜欢的外缘时,心很快就了知:“啊,我的心已经被对象套住了,我的心已经被烦恼抓住了。”如果你能很快地察觉到它,察觉到自己的心陷入了烦恼,那种嗔恚、生气、厌恶、排斥的力量很快就变弱。为什么呢?因为有了正念,烦恼就会变弱。如果出现了喜欢的对象,比如在托钵时看到有好吃的东西,于是生起贪心:“哈,今天又有肉吃了,我要舀多点!”这时你盯着的只是美味,却没有看到你的心在粘着好吃的东西,没有看到贪心的生起。如果没有正念,心就被贪欲抓住了。烦恼一生起时,正念就生起。就好像一个小偷,后面老是跟着,虽然小偷下手很快,但是也能很快地把他抓住,那这个小偷就不可能为非作歹到哪里去。妄想、贪嗔痴就好像小偷,正念好像,如果任凭小偷去偷,小偷就会越来越大胆,甚至明目张胆,原来的暗偷变成后来的明抢。如果一个人没有用正念防护自己的心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惭愧心,知道生气不好,到后来明目张胆地生气,还以为透过生气才能树立威信,这样心就慢慢地陷入烦恼。你会生气一次,就会生气第二次、第三次……。生气次数多了,就变成一种习气。所谓“习”就是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的烦恼称为“习气”。一旦烦恼重复多了就变成性格、变成习气。人家说这个人性格不好,难以相处,大家都不喜欢,就是因为不断地重复做不该做的事情,重复说不该说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守护好正念,没有防护好心,任凭烦恼在心里滋生。所以我们要提升对心的观照能力,要提升心对烦恼的控制能力,这属于“有益正知”或“适宜正知”(sappàyasampaja¤¤à),也是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不过,有些禅法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为“内观”或“毗钵舍那”,但其实它还不是“内观”。为什么呢?因为只要禅修者还没有能力见到究竟名法,他所见到的这些所谓的“生气”等就还是概念法,或者说是一堆名法的组合,所以不能称为“内观”,它只属于正念的训练。

第三、觉知业处。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禅修方法是把自己的业处带到任何一种动作、任何一个地方,这种训练方法称为“行处正知”(gocarasampaja¤¤à)。如果大家以入出息念为自己的根本业处,那么走路也觉知呼吸,扫地、搞卫生的时候也觉知呼吸,洗钵等一切动作都在觉知自己的呼吸。专修的时候叫做专注呼吸,而在平时叫做觉知呼吸。虽然所缘都是呼吸,但是用的心力不同。“专注”是指全心投入去知道它,清楚知道它,而“觉知”比专注的力度稍微弱一点,但还是清楚地知道。在平时甚至可以用“知道”呼吸,知道又比觉知稍弱一点,但仍然是把心放在呼吸上。为什么平时不用专注呢?因为眼睛还要看,耳朵还要听,手还要操作,脚还要行走,所以不能叫专注。比如扫地的时候,我们既要看会不会扫到虫蚁,又要看哪里树叶多,把它们扫到一堆。这个时候不断地分心,按照阿毗达摩来说,眼门心路、身门心路和意门心路交换不断地生起,所以说“专注”是说不过去的,至多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念在呼吸上。这些都需要慢慢训练。

平时的散修比座中的专修更难,但是能够做好散修的话,其效果会比专修更好。有些禅修者之所以被传闻或者据说修得好,但是却很难相处,或者性格不好,就是因为只懂得专修,不懂得散修,只懂得在座中专心投入,在平时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因此我强调过很多次,以后还是会继续强调的,就是“禅修好不如性格好”!我们不要求每个人禅修一定要好,但是却要求大家性格要好。不管你的修行怎么样,但是你的言行举止看上去要像个修行人。如果传闻中你修行很好,但是你的性格却连一个出家人都做不到,连一个修行人都做不到,那么传闻你修得很好,你的言行是带给人信心,还是带给人怀疑?所以,修行还没有上去之前,就要先把自己的身、把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心先收好,先修好。修得好不好很大部分是因为过去生巴拉密的原因,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今生。如果拥有很好的巴拉密,今生可能稍微精进一下,你就可能证得禅那,就可以修得很好。如果你今生没有好好地防护自己的身语意,虽然在座中有能力专注,但是你的性格却很容易让人丧失信心,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片面地追求在禅坐中、专修的时候能够投入。专修的时候能够专注,你的禅修修得上去,每天都有新的功课可以报告,但是在平时散心的时候却不防护心,于是你的习气、烦恼都表现出来,暴露出来让别人看,你的言行举止让跌眼镜,于是别人会怀疑:“怎么这个人修行那么好还会这样?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由于怀疑你的行为,导致怀疑你的修行;怀疑你的修行,导致怀疑禅法。如此,传闻中修得越好但性格不好的人,无论对他人,还是对教法都是一样破坏!所以我们应该透过正念正知来镇服这些烦恼、习气。即使禅修还没有成就,即使禅修还没有提升,但是我们的言行举止也要像个修行人,特别是出家人应该像个出家人。这样的话我们不管修得怎么样都是在进步,都是在提升。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修行人的利益,而不只是弄一些虚名。

除了专修之外,更要注重平时的培养,平时正念的守护,正念正知的维持。除了精进禅修、做好专修之外,平时的心念要保护好,要做好散修。我们可以说“专修容易散修难”,因为真正守护好心、保护好心还是在散修状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禅堂里一坐,大家的姿势都一样,你的习气不容易表现、暴露出来。一旦用自己随意的姿势、随意的威仪,行走、坐着、站立也好,这些威仪都显示出你的心念。姿势和行为是身表,所讲的话是语表,身表和语表都源自于心。你有这样的心念,才有这样的行为,才有这样的语言,如果你的言行举止都显现出你的烦恼习气,证明你是一个烦恼的奴隶、习气的奴仆。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要调伏好心,训练好心,让心纳入正念的管理。心是很好训练的,心是很好引导的,虽然这并非易事,但是它却是可以引导的。最怕的是我们没有引导心,放纵心。放纵心,永远是心的奴隶。我们要尝试做心的主人,用正念正知去调伏它,去管理它、控制它、引导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性格上不断提升,在修行上不断增长,在禅修上修有所成!希望大家一起精进努力,与大家共勉!

让我们感恩尊者的慈悲开示!让我们顶礼尊者!让我们随顺法,让法进入我们的心,让我们做心的主人!

萨度!萨度!萨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