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中小学教师言行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2025-10-02 15:35:0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中小学教师言行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作者:张圣贤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3期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言行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从中小学教师的言行方式出发,系统阐述教师言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及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关键词:言行方式;中小学生;影响

        教师,作为民族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体系,不断的追求自己的言行双磬。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用自己的躬行实践着一次又一次的承诺。作为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对教师来讲,言语便是教育教学的工具。因此,言语表达的内容、方式都是影响教师形象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善意的言语可以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教育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只能说是具备了教育学生的一个条件。要使这种渊博的学识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还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下面就老师的言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影响这一问题做一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求指正。

        一、教师言行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一)教师言语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一起度过。其间,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老师的言行举止,当然也关注着老师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评价。对于好学生来说,也许习惯了老师的夸赞,但对于差生来说,老师的大拇指成了他们的奢侈品。对于相同的错,好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就会面临不同的言语批评。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断送一个学生一生的机遇,因为老师有太多的双重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面对学生时,要多一份欣赏和关爱,少一份责难与教训。用更多的赞许去鼓励他们,让他们也体会被人关注的喜悦。

        (二)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一个教师的行为方式是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不会轻易改变的处理事情的风格。教师只有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做东做西,就同样一件小事,学生做的井井有条,但在老师身上做的不一定好。对于有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老师可以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方式呢?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言行方式的策略。

        (一)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教师的语言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力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要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注重语言的激励

        在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几乎每天与学生交往,在言传身教中,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应该注意表达情感的功能。就如西方早期教育家昆体良所言:“教师的声音不像宴会上的食物而像太阳,分享食物的人愈多,每一个人得到的份额就愈少,而太阳的光辉却给予所有人以同等份额的光和热。”可见,言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行为具有表率性

        学生是教师行为最严格的评论者和模仿者,教师的思想、作风、语言、仪表、兴趣、爱好、甚至连写字、走路的姿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比从事任何其他职业的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使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加高尚。蔡元培说过,“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故教员宜实行道德,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如卫生宜谨,束身宜严,执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知。”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四)行为要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第十条规定:“学校应关关心,爱护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侮辱人格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的发展。”

        可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美誉和威信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教书育人实践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双重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