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2025-10-02 15:35:22 责编:小OO
文档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新三年级班。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王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王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王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王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王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王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从发育上看,王某像是4岁的孩子,头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活像一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王某在出生之前,由于脑部不发育,他的母亲提前住院观察,他是个早产儿。不久前,王某的父母又带他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不发育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给开了些补脑的营养药。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王某的症状很像少儿抽动性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

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口出脏话,咒骂不避亲疏,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撒尿,甚至有异常性行为。

到目前为止,抽动性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器质性因素、精神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造成的。

问题的解决:

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以上理论,在对王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王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制定此标准后,王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王某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王某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王某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