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2025-10-02 15:35:25 责编:小OO
文档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

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3、科学性原则

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4、协调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与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相协调,同时还考虑了与相关国际标准的衔接、协调。

5、规范化原则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以确保本标准编制的规范化。编写工作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6、强制性条文

凡涉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节能和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标准,并注意与其它国家标准、规范相协调。

四、部分修编内容介绍1、根据互联网和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对A级数据中心性能要求进行补充。

(1)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基础设施应在一次意外事故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A级数据中心涵盖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且比B级和C 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更高。意外事故包括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正常电源中断等,一般按照发生一次意外事故做设计,不考虑多个意外事故同时发生。设备维护或检修也只考虑同时维修一个系统的设备,不考虑多系统的设备同时维修。在一次意外事故发生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电子信息设备基本运行需求。

(2)A级数据中心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电子信息设备的供电可采用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市电电源系统相结合的供电

方式。

1)设备或线路维护时,应保证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2)市电直接供电的电源质量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

要求;3)市电接入处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4)柴油发电机系统应能够承受容性负载的影响;5)向电网注入的总电流谐波含量不应超过10%。

此条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可用性的前提下,降低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TCO)。电子信息设备属于容性负载,柴油发电机系统应能够承担容性负载的影响;当电子信息设备产生的电流谐波超过10%时,应进行谐波治理。(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处不同区域的数据中心同时建设,互为备份,且数据实时传输、业务满足连续性要求时,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也可按冗余系统配置。这是A级数据中心的一种情况,主要适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城或异地同时建立的数据中心互为备份,且数据实时传输备份、业务满足连续性要求时,由于数据中心之间已实现容错功能,因此其基础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容错或冗余系统进行配置。

2、根据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情况,对数据中心选址增加了补充条款,数据中心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充足可靠,通信应快速畅通,交通应便捷;2)采用水蒸发冷却方式制冷的数据中心,水源应充足。3)自然环境应清洁,环境温度应有利于节约能源;

4)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5)应远离水灾、火灾和自然灾害隐患区域;

6)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7)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8)A级数据中心不宜建在公共停车库的正上方;

9)大中型数据中心不宜建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区内。

在保证电力供给、通信畅通、交通便捷的前提下,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选择气候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这样有利于降低能耗。

电子信息系统受粉尘、有害气体、振动冲击、电磁场干扰等因素影响时,将导致运算差错、误动作、机械部件磨损、腐蚀、缩短使用寿命等。数据中心位置选择应尽可能远离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强振源、强噪声源等场所,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水灾隐患区域主要是指江、河、湖、海岸边,A级数据中心的防洪标准应按100年重现期考虑;B级数据中心的防洪标准应按50年重现期考虑。在园区内选址时,数据中心不应设置在园区低洼处。

从安全角度考虑,A级数据中心不宜建在公共停车库的正上方,当只能将数据中心建在停车库的正上方时,应对停车库采取防撞防爆措施。

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或室外机组工作时噪声较大,若数据中心位于居民小区内或距离住宅太近,噪声将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居民小区和商业区内人员密集,不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3、根据国内外对灾难备份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灾备数据中心相关条款。

灾备数据中心的组成应根据安全需求、使用功能和人员类别划分为区域、普通区域和专用区域。区域宜包括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等,普通区域宜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外援工作区、媒体发布区、休息室、储物室、医疗室、停车场等,专用区域包括集合区域、等候区域和中间整备区域等。

区域是指根据安全需要,不同类别人员进入的场所。人员类别主要分为灾备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用户、设备材料供应商、参观人员。

普通区域是用于灾备恢复和日常训练、办公的场所。应急指挥中心对灾备数据中心进行集中监控和运营管理,当

灾难发生时,灾备恢复人员从该中心发出灾备恢复指令、协调各种资源、联络客户和执行灾备恢复流程。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置专线电话、获取外部信息的设备及专用会议室。外援工作区是为用户和设备通信供应商提供灾备恢复或日常测试需要的办公区域。媒体发布区是用于同新闻机构和外部人员交流的区域,该区域应设置在远离区域和应急指挥中心的位置,并应确保只有被邀请的媒体或外部人员才能进入。休息室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淋浴等设施,以满足灾备人员短期生活要求。储存室用于短期生活用品的储存。医疗室可为灾备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专用区域是提供给用户在恢复期间使用及放置设备的场所。集合区域是集合所有灾难恢复人员并下达命令的场所,集合区域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大厅或礼堂,能够容纳所有灾难恢复人员,该区域应设置广播扩音系统。等候区域是灾难恢复人员装卸和检查相关设备的场所。中间整备区域用以测试电子信息设备。

4、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技术的发展、国外相关标准的变化以及节能要求,对数据中心主机房的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无特殊要求时,应按照下表执行。环境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推荐值18℃-27℃5.5℃-15℃,同时相对湿度不大于60%允许值15℃-32℃20%-80%,同时露点温度不大于1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