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选自义务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教材第十五册第一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生已经掌握与本课相关的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材料,对于每个朝代的文化特征在历史课上都有学习过,并且具备概括能力和基础审美评价能力,在以前的课程中都有对中国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来了解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个性和特征都已经形成,有了自己的行事风格,对学习和做事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能力;并且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组群意识也明显,根据这个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分组学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和学到知识。
课的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一些重要代表性作品的赏析、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加深学生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整体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文化载体的内涵,掌握从文化的角度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具学具
幻灯片,教材,纸,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韩熙载夜宴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们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板书课题)
《兵马俑》《韩熙载夜宴图》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
因此,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展示:《簪花仕女图》周昉(唐) 纵46公分横180公分 画中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此图没有花园庭院的背景,只绘了5位仕女和一名侍者。她们那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中唐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学习单上有预习的问题 )
赏析作品
1、描述作品
从画中看到了什么(画中所有的形象)。五位仕女和一名侍者嬉戏的场面,她们身披薄纱,高髻凌风,在是女的服侍下闲步、赏花、戏犬。还有仙鹤伴舞。他们体态丰腴,衣着华丽。
2、分析作品
画中的形象反应了哪些文化内涵?(形象的位置、大小、主次与相互关系)。画中的人物是一字排开的,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形象个体,彼此没有遮挡;尊卑有序,仕女的形象比较的饱满高大,而侍女的形象比较的瘦小; 这五位仕女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远处的那位仕女为什么双手紧抱,面目凝重呢,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3、解释作品
还原当时的场景。右起第一人身着朱色长裙,外披紫色纱罩衫,上搭朱膘色帔子。头插牡丹花一枝,侧身右倾,左手执拂尘引逗小狗。对面立着的贵妇披浅色纱衫,朱红色长裙上饰有紫绿色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色帔子。她右手轻提纱衫裙领子,似有不胜闷热之感。第三位是手执团扇的侍女。相比之下,她衣着和发式不为突出,但神情安详而深沉,与其他嬉游者成鲜明对比。接下去是一髻插荷花、身披白格纱衫的贵族女子,右手拈红花一枝,正凝神观赏。第五位贵妇人似正从远处走来,她头戴海棠花,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衫,双手紧拽纱罩。头饰及衣着极为华丽,超出众人之上,神情似有傲视一切之感。最后一位贵妇,髻插芍药花,身披浅紫纱衫,束裙的宽带上饰有鸳鸯图案,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她右手举着刚刚捉来的蝴蝶。
4、评价作品
从刚才的分析中理解去评价。你喜欢这幅作品吗?
我会让学生从他们的衣着、体态、场景去评价。首先他们衣着华丽,华贵典雅反映了当时他们的丝织业的发达,工艺水平比较的高超。其次,她们体态丰腴,雍容华贵,体现了当时的人们的审美心态,以胖为美。最后,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 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设计意图】示范法与讲述相结合才具有实践意义,教师以示范为主,讲述为辅。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具有重要作用。
5、总结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1. 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场面?
2.从作品描绘的仕女的体态方面,你知道当时有怎样的审美风尚吗?
3.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怎么样?
4.从画面的色彩和人物的造型,反映出当时的绘画水平是什么样的?
生答: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 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以胖为美。
3.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4.绘画水平和技巧上已经十分的娴熟,而且还有比较完备的绘画材料。
(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老师再加以补充)
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与当时的中原人有文化差异吗?
还有书中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做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指导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互相启发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学习方式。正因为学生,缺乏甚至没有这种意识。这需教师将其激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惯性的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簪花仕女图的鉴赏》将历史、当时的衣着打扮和嬉戏的场景等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单
《簪花仕女图》
1. 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场面?
2.从作品描绘的仕女的体态方面,你知道当时有怎样的审美风尚吗
3.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怎么样?
4.从画面的色彩和人物的造型,反映出当时的绘画水平是什么样的?
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与当时的唐朝人有文化差异吗?
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性着装有什么区别?
从服装的衍变中看出时代有哪些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