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图表][整理]
2025-10-02 15:28:50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古代史复习图表

中国古代史知识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前的清代)

内容

经济农业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

2、石器锄耕

青铜工具,铁器,铁犁牛

耕,是农用动力的

一次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战国至秦汉:开始出现青铜精耕细作(垄作法,区田法,出现《汜胜之书》,耧车和耦犁,休耕制度或两年三熟制度)

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精耕细作技术成熟。(《齐民要术》,套种复种技术)

隋唐:南方精耕细作技术开始成熟。(育秧移栽技术,曲辕犁)

宋元:全国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耧锄,江南稻麦复种制)

明清:北方两年三熟和三年四熟制,南方一年两熟制,国外新品种的引入,如玉米,甘薯

土地制度氏族所有,集体耕种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注意屯田制、均田制的内容与作用)历史X班的同学要注意复习选修一中的”商鞅变法”,它最早最彻底地确立了这一制度.

农业发展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②精耕细作。

③经济重心从北向南转移。

④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出现专业化区域。

几个问题1、对小农经济的评价: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在明朝中期以后,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对重农抑商的评价:它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封建社会前期,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明清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手工业形态手工业被官府垄断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发展。
表现冶铜青铜器出现青铜器发展青铜器进一步发展
冶铁春秋晚期:铁器出现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战国:钢剑出现。魏晋:灌钢法出现

制瓷陶器出现商朝:原始瓷器东汉:瓷器水平高。唐:南青北白。宋:瓷窑多。元: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器。明清:景德镇为瓷都,五彩瓷,珐琅彩。
丝织平纹,斜纹提花织物出现战国:丝织品多:锦,绢,罗,纱等。汉唐;丝绸之路出现

明清;丝织业鼎盛。苏州,杭州是中心。花楼机出现。新品种“金宝地”出现

发展特点①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②手工业有三种类型:官营、民营和家庭。

③手工业从北而南发展。

④明代中期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概况商周:初步发展秦汉:发展;魏晋:波动;隋唐:走向繁荣;宋元:空前繁荣;明清:商帮出现。

表现货币货币出现秦:统一货币;魏晋:货币作用减小;隋唐:柜坊和飞钱出现;宋代:纸币交子出现;明清:票号出现。

市场向统一的趋势秦汉:国内与对外贸易发展(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宋:设榷场与少数民族贸易,对外贸易繁荣。元:国内市场统一,对外贸易继续繁荣。明清:大商帮在市场中作用增大。
城市主要都城秦汉:五都;隋唐: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外贸港口:广州。宋元:明州,泉州,杭州。明清:更多的城市出现。
制度或商周: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汉至唐:市坊制度;唐后期:市坊制度被打破。明清: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商业发展的特点①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②受重农抑商影响,发展艰难曲折。

③阶段性特征明显,各阶段发展不平衡。

④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⑤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的市,农村的集市)

⑥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条件1、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2、有资金充足的作坊主和商人;3、有自由雇佣劳动力

产生途径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出现“机房”

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佣工人生产

表现苏州、杭州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纺织业、广东佛山的铁器制造业,等等。
缓慢发展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的存在,市场狭小;2、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对商人及农民的剥削重;3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互相转化,很少投资手工业

几个问题1、对重农抑商的评价;2、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原因

政治古代主要政治制度1、宗法制

2、分封制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两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制,刺史制度

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制
宋朝二府制削弱地方权力
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行省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三司
前清增设军机处
几个问题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2、对君主的评价;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思想儒家思想发展演变过程春秋末期“百家争呜”与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西汉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宋朝程朱理学,儒学发展到理学新阶段
明朝王阳明心学,儒学进一步发展到理学新阶段
明清之际对儒学思想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之用和批判君主的主张
几个问题1、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的原因;2、列表归纳宋明理学思想及明清思想家思想;3、明清儒学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区别

科技与文化.
时期清时期(1840—1912)

北洋时期(1912---1928)

时期(1927---1949)

经济:中国经济开始了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基本情况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短暂春天:1914-1919

曲折发展:1927—1945

日益萎缩:1945--1949

原因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放宽设厂辛亥影响;一战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人民反帝斗争;“实业救国”的影响国民采取一些经济和措施;日本在沦陷区的吞并,官僚资本在国统区的压榨;

美国商品的涌入;官僚资本压榨;

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地位与作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政治上,为资产阶级变法和提供物质基础;

思想上,冲击传统封建思想,

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传播。

政治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4-15)《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1937-1945)

近代中国的民主旧民主主义(1840-1919)

新民主主义(1919-1949)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辛亥酝酿与爆发1919-1923五四运动与建党

1924-1927国共合作与国民

过程及约法1927-1937土地

纲领结局1937-1945抗日战争

评价评价1945-1949战争

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实践效果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实践效果思想诞生大时期,提出动力、对象、领导权等问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抗战时期召开七大,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探寻中国御侮强国之道

在知识界有启发作用,但没有实践

“民族”“民权”“民生”指导辛亥,成立中华,但失败
发展战争时期:①七届二中全会;②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选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

发动洋务运动,但最终失败

作用指导中国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
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但失败民主激进派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基础
中国近代史复习图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