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2届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2025-10-02 15:28:50 责编:小OO
文档
泉溪镇中心学校

2013年中考数学备考计划

为全面落实十堰市2013年中考备考精神,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探索中考思路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力争在13届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特制定本备考计划。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注重“四基”所谓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基本原理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载体,而学科主干知识一直是近年来中招命题的重中之重。“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注重命题依据及内容,注重“四基”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重点章节考试的难易程度(如圆简单的切线证明,《相似形》很少单独考,在综合题中出现,《四边形》及《二次函数》考核力度最大)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归纳。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不作为考试内容,如:(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考试的应用。(3)近似解。(4)视角视点肓区。(5)圆柱(锥)侧面积。(6)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7)不能用计算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数与代数部分45--55分,空间与图形45--60分,统计与概率15--25分,四边形、圆、三角形、概率与统计各考点教师要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靠标务本,重视教材,重视样题,夯实基础。

1、注重“中考说明”和《导引》,吃透课标,把握知识的取舍。“说明”规定了考试范围,《导引》提供了关于复习的思路、考试的题型和难易度,两者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用“说明”来统帅《导引》,依靠《导引》来吃透教材,使二者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试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可以一带而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2、重视教材。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的变式题。近几年中考试题80%题目都有教材的影子。所以,复习课的选题重视教材,特别是九年级的教材,“说明”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九年级的课本中。所以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如果遇到障碍,应有查阅课本的好习惯。

3、重视样题。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在总复习前我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4、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就是本末倒置。中考命题基本上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特别是新教材的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也有知识点分散的缺点,对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在学好新的知识的同时,应该把七、八年级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考方法的有效训练。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和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努力抓好重点、热点、突破难点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圆是复习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简单的机械地重复,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例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除已知直接的两点坐标可以求出外,还要明白其命题的变化主要在于点的坐标的给出,它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程、方程组、函数的一些性质转化出来,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于中考的热点,则从三方面把握:(1)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组)、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方程应用、圆中的有关证明;(2)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3)背景题:如应用问题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市场中的常识性知识,诸如:税收、利率、成本、打折等的含义,也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节约型社会的提倡,重大事件引发的数学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环保问题,高速路建设问题等。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努力落实综合能力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个难点,它既是基础知识点的交叉和综合,又是初中阶段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又能把真实水平如实反映出来,同时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根据以往的实际,综合能力训练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加以强化。体现在三方面:(1)系统地、分类地做一些综合题。综合题主要有方程类、函数类、几何类,或者前面几方面知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2)做适量的模拟中考题。模拟训练要按考试规律办事,这样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行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模拟考试不要只追求题的数量,而应担负起教学与教研双重任务,根据教材应考的知识点,按照中考数学试卷题的结构框架,精心选编考题。每套综合题考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考查了学生哪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给学生设置了哪些数学思维障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3)适量地做中考新试题。因为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注意了创新试题的命制,特别是近三年,创新试题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例如探索题、阅读题、选自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开放题等。

另外,在中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不得不考虑的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答卷讲评。在中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答卷讲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一环节来体现的。答卷讲评不只是参的照本宣科、学生答卷的判正勘误。答卷讲评讲什么?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1)讲题目的背景,这道题的来源,它与历届试题的关系。(2)讲思维过程,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识别模式,如何减缩思维。(3)讲学生的作答情况。首先是讲学生在答题中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这里有三层意义:一是对学生的鼓励,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进取心。二是学生的探索成果、创造性思维是我们中考复习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它,充分利用它。三是研究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出错的原因,总结教训,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答卷讲评要突出重点,讲哪些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最能引起学生反思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答卷讲评要强调交互性,由学生自己讲清想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一套试卷最多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要贪大求多。(4)讲与题目有关的专题链接。学生要对所有考试作出分析和总结,要求每个学生有“总结本”、“纠错本”,老师不定期检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分析.

第二,调整心态  积极迎战。中考,不仅是能力的比拼,也是心理的较量。对于中考来说,能力是基础,心态是保障。一位具备相当能力的考生,可能因为焦虑、浮躁、中途受阻丧失信心等原因而抱憾。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考生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如何克服焦虑、浮躁、丧失信心等情绪呢?

我认为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家长、老师、社会在爱的名义下给考生的压力太大,期望值太高,在这样的气氛中,弥足珍贵的是理解、宽容和幽默。我们需要来一点轻松的话题,而不是整天为中考造势;我们应该根据考生的实际合理的设定考试目标,而不是强人所难;我们理当具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胸怀和大气,而不应因“教师本位”让学生长期浸染在狭隘的心理氛围之中。我们越是急于得到的东西越是可能失去。“欲擒故纵”,这是生活的艺术,也是中考复习的艺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办法,首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只有性格才能造就性格,只有心态才能滋养心态。

要充分发挥模拟考试的功能。比如,在试卷中设置障碍,解决中途受阻致使后面失控的问题;创设陌生情境,解决面对陌生情境茫然不知所措的问题;适当选用课本中的题目,解决忽视课本的倾向;设置把考生思维诱入困境的问题,以增进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模拟试卷的设计,不只是知识能力的设计,还应包括个性品质的设计,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四、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     时

第五周第一章    数与式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6
第六、七周第三章   函数及其图像

第四章  几何初步知识与三角形

12
第八、九周第五章  四边形

第六章  圆

14
第十、十一周第七章  相似与投影

第八章  图形变换

10
第十二周第九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十章  统计与概率

6
第十三到第十五周专题复习12
第十六、十七周模拟训练16
第十八周查漏补缺自由复习6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