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言文字规范化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方案
2025-10-02 15:29:42 责编:小OO
文档
思渠镇中心完小语言文字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把握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新世纪的位置,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际,以拓展和深化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我们深思慎行。为此,特制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关于全国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蓬勃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

二、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汉语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世纪内,实现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的目标。据此,我校师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1、把推行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条件之一;作为对社会、对家长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2、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范之中。学校规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带头讲好普通话。学生个个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进行发言、讨论、辩论和演讲。

3、让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说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常用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职工与家长沟通时也必须使用普通话,让家长也习惯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4、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将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良好语言文字面貌奠定坚实基础。

5、学生在各学科各课程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课堂提问、答问问题、课堂讨论以及校园内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二)使用规范汉字。

汉字规范化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是推广和普及规范汉字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培养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抓好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工作。

1、各学科教师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教师书写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及撰写其他教学文件时均应注意用字规范,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文字使用,如板书、多媒体课件、试卷、作业阅批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规范汉字,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误人子弟。教师在板书、课件、投影、作业批改等面向广大学生的手写字,一律要求使用规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知识教育,加强对学生写字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用字规范意识和书写技能,能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能正确书写汉字,字形笔划规范。学生在上课学习中均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科作业、考试考查答卷等出现不规范汉字,教师可酌情扣分,尤其语文学科更应从严把关。

3、净化环境,规范校园用语。学校的公文材料、校报、印章、标牌、标语、宣传窗、黑板报、学生试卷及其它印刷物等用字必须符合汉字规范标准,确保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

4、、师生在校内的集体活动中也要自觉使用规范汉字。如在校内集会、学术报告、各类比赛、竞赛均用普通话交流,各种张贴物(如海报、通知等)、各种宣传媒体(如印刷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网页、校报等)更要成为规范用字的典范。

(三)寻求有效途径,扩大辐射范围。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为此,在抓好师生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工作的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要求学生坚持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学校到家庭、由家庭辐射到社会,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补充渠道,形成有效推普、推规辐射网,扩大“双推”工作影响力。

三、检验落实的具体规定:

1.全体教师都应按规定要求,自觉参加市语委办和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并通过统一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相关等级,持有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2.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考评、职称评聘、教育教学方面评优评先的参考。鼓励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的教师继续考取更高等级的证书。不断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将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作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

4.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试卷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每学期由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

5.学校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要关注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与有关教师交流,促进规范和提高。

6.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听课并参与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语言文字面貌,及时向校领导、学科组及教师本人反馈检查结果并提供整改意见。

7.制定奖惩措施,确保校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落到实处。每学期结束召开一次语言文字工作专题会议,总结校园推广普通话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表彰奖励一批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依靠制度的刚性战胜习俗的惰性,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情况与教师年度文明奖挂钩,让“说文明话,做文明人”的观念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

思渠镇中心完小2015年3月5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