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基础心理学)
2025-10-02 15:29:37 责编:小OO
文档
基础心理学

绪论

一、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五、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三个反对,三个强调)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二、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2.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三、1.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2.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3.⑴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

    ⑵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⑶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4.⑴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沟等为界线可以分为四个叶:颞叶、顶叶、枕叶、额叶。

    ⑵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5.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结论。

四、1.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2.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感觉和知觉

一、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

二、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三、1.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有正后象和负后象之分

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4.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四、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光波)。

   2.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及轮廓。

    3.颜色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颜料混合。

    4.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色盲中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

    5.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了。

五、1.听觉适宜的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比16赫兹低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

     2.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

    3、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降低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

    4、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主要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主要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主要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六、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中也都有痛觉。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故具有生物学意义。痛觉最难适应。

七、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3.知觉的基本特性是:⑴整体性;⑵选择性;⑶恒常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简称常性);⑷理解性。

    4.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活动内容的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对所发生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5.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记忆

一、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记忆按内容可分为五种:⑴形象记忆⑵情景记忆⑶情绪记忆⑷语义记忆⑸动作记忆。         

    3.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再现)。

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于记忆研究的材料叫无意义音节。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三、1.我们把过去感知过后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

    3.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感知→表象→思维)。

四、1.认知心理学把记忆也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将记忆分作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⑴鲜明的形象性⑵容量很大,为9-20比特,有9个以上的项目;图象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最长不会超过4秒。⑶对瞬时记忆的信息加以注意,即可转入短时记忆了。

   3.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⑴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即5-9个项目。⑵语言文字的材料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图象;非语言方案的材料是形象的记忆。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5.⑴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产生的影响。⑵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两头好,中间差)。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或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其更具有创造性。

二、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3.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⑴迁移的作用(正迁移与负迁移)⑵原型启发的作用⑶定势的作用。

四、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与表达性失语症。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主管说话机能的,叫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2.言语听觉中枢与接受性失语症。位于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受到损伤,患者能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一中枢叫言语听觉中枢,也叫威尔尼克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与失读症。位于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的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了,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

五、想像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一、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3.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三、注意的特征:

1.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 2,即5-9个项目。

2.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与其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是被动的。

3.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是主动的。     

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⑴所从事的活动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⑵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⑶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珠话,也难以做到注意的分配。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一、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⑴生理需要⑵安全的需要⑶爱和归属的需要⑷尊重的需要⑸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⑴⑵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⑶⑷⑸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叫生长需要。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一、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⑴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这一概念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⑵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

二、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2.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三、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喜)、愤怒(怒)、悲哀(哀)和恐惧(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3.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⑴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化验状态,通常也叫做心情。⑵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⑶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四、1.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⑴双趋式冲突⑵双避式冲突⑶趋避式冲突⑷双重趋避式冲突。

第九节人格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