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护理模式的演变
2025-10-02 15:29:43 责编:小OO
文档
护理模式的演变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其基本特征体现于五个“整体”:在服务对象上,把病人、残疾人、健康人作为一个整体;在服务内容上,把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上,把管理决策、管理制度、服务成效、服务环境、教育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范围上,把医院内的治疗服务和医院外的防、治、保、教服务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范围上把服务于人的病前、病中、病后乃至生命全程作为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规模,局限于为医院内的病人服务是无法推行的。只有走出医院、走进市场,才能使宏图变成现实。同时系统化整体护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全新的现代护理模式需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努力提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原来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只见病,不看人;现在的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面,对患者关注多了,沟通也就增加了,护患关系也就更和谐了。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内涵赋 予了新的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使得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躯体护理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1994年7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院袁剑云博士,为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国外的先进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化整体护理引入我国。从此,我国护理界便开始了一场全新的 改革,很多医院率先建立了模式病房,开始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尝试。我国的护理工作也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进而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一、功能制护理阶段 

  19 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护士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上世纪的早期,受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护理方式以功能制护理为主。当时的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视为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并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是无关要紧的,因此功能制护理就是一切医疗护理行为都只着眼于疾病, 并把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思想作为护理实践的核心理论。而此时期的护理工作特点则是以躯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的标准是按照工作内容分配工作,如同工厂生产线上的流 水作业, 强调事物各部件的功能。这种模式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它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上,排除了社会与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受到这种模式的制约,护士关心的是病, 却忽视了患者,忽视了任何疾病都是发生在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上。此时患者的情绪、心理、精神状态以及家庭、社会处境等则更不是护理所关心的范围。 护士的任务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 规的护理,因而形成了特定的分工护理制,而没有相对稳定的患者作为护理对象, 在生活、护理、治疗、换药等方面如同流水作业。 

   二、责任制护理阶段 

  70 年代,随着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因此发生适应性转变,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克服了按流水作业式的 “分工护理”的弊端,强调岗位责任制和对患者的整体护理。这种较新的医学模式认为,医学实践的对象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情感,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责任制护理体系正是在这种医学模式下 应运而生,它强调了对患者实行程序式护理,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由1~2个责任护士采取8h工作,24h负责。由责任护士参与护理计划制定,其他护士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各种护理。护士任务除执行医嘱完成治疗检查外,还要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在加强护士的责任感的同时也加强了患者的安全和依托感,使患者感到自己的健康有了保障。虽然 责任制护理是护理分工制度中的一大改进,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这种工作制仅是围绕“生了什么病的人”,而忽略了患者的社会性、整体性,也忽略了心理、精神、情感因素对人的影 响,没有考虑到人在社会中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停留在护理计划文书形式上,并保留着功能制护理流水作业的工作制度。因此,系统化整体护理改革势在必行。 

  三、系统化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的改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 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当前的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 ,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和精神活动的综合体。系统化整体护理正是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在治疗和护理中的影响,有计划地进行护理 ,从单纯地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这种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树立人本主义的思想,并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状况,提供适合身体健康需要的个体化最佳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思想可理解为从患者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

四、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1提高护士素质整体水平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首先护理对象不再是单纯疾病,而是社会环境中的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人,对之施行护理仅仅有着护理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当代护士必须在具备扎实护理专业理论的同时 ,努力学习护理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人文素质的陪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而保证整 体护理的实施。 

  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他”精神,体现为 对患者的关爱,同时也通过尊重患者的权利,体现对患者的重视。注意改变传统的患者求医生的观念,要能预测患者的要求,主动提供服务。 

  2 护理服务人性化 

  护士应以人为本,考虑患者的感受,主动关心他们的健康,与患者交往和沟通,做好心 理安抚,使之早日康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各种顾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 指导工作,使之配合所开展的医疗和护理工作;重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优化就医环境;并 为患者经济利益计算,主动为患者安排诊室,节省患者时间。 

  作为医院的窗口,护理人员须谨慎言行,礼貌举止。在工作中要养成好习惯,面对患者切不可粗声粗气,大声叫嚷。注意身体语言修养,耐心聆听患者或家属的讲话。开门关门动作要轻,尤其是进出监护病房及患者休息时声音要小。通过礼貌举止取得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3 护理专业发展趋势对护士的新要求 

  掌握最新医护技 术,并改进已有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方法成了每个护理工作者的新课题。所以在专业方面,护 理人员从理论到操作都应加大学习提高的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充实新知识,护理素质才能得 到提高。 

  4 护理教育高学历化 

  整体护理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护理模式,需要护士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我国的护理教育至今仍大多限于中专水平,刚刚起步的高等教育一时又不能满足基层医院的需要。因此,临床“责任护士”人才紧 缺,以致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和护理计划制定的水平仍有待大力提高。当今国际上权威的 护理学术组织均认为教育是促进护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任何人如一生只受一次教育则适应 不了护理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为适合我国国情,多元化的 护理教育模式需建立起来,如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授,远程网上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自学应成为大的趋势。作为一名护士,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主动适应新任务及职责转变。为了改变护理教育同卫生事业的需求并不相适应的状况, 并使我国卫生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国际接轨,调整高中等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大力发 展以高等护理专科学校为基础的高等护理教育已势在必行。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整体护理在全国各地已经广泛开展。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按传统方式护理病人和执行医嘱,而更多地肩负着向病人、家属以及社会提供卫生咨询健康指导等。护理观念的转变让我们必须对“护理”一词的内涵作出更深的理解。

  由此可见,护理学的发展从功能制到责任制护理,再延伸至今天的整体护理,这标志着护理不再是一项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正如袁剑云博士所说“护理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它说明了护理模式的演变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护理人员分工不同的改变,不再是精力集中于日常治疗和护理操作而忽略病人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的整体需要,而是一种对护理认识及思想观念上的根本转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