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学方案】红楼春趣示范教案
2025-10-02 15:38:56 责编:小OO
文档
《红楼春趣》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曹雪芹(1715─17),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后家道衰落,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饱尝世态炎凉。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介绍《红楼梦》。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作者是清代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为高鹗所续。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

3.介绍主要人物。

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钗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林黛玉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外祖母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据高鹗续本的《红楼梦》中所言,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但好景不长,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据高鹗续本,最后,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后,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

薛宝钗

薛宝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封建女性中典范的“冷美人”。父亲早亡,有一兄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她挂有一把金锁,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高鹗续本,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但婚后一二年宝玉即出家,回到青埂峰。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如下: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恰似    窗屉子   嫣红    忌讳

晦气     高墩    籰子    宝钗    

敞地     晴雯    袭姑娘  豁喇喇

(2)重点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给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四、课文研读

1. 阅读第一部分,说一说,大观园众人为何要放风筝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头子们回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线,咱们拿下他来。

(1)“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宝玉对待丫鬟们态度很和气,没有什么贵公子架子,所以紫鹃才会如此和宝玉说话。

(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古代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大观园的诸人也借此一起玩耍,所以开始放风筝。

2.学生自由读2——5段,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写。)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 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回头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指名朗读。)

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探春的善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

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率真的公子形象。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指名朗读。)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板书:姿态:飘飘飖飖)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小、变模糊。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一时”“展眼”、“再展眼”;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五、思考探究

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找出最能体现喜欢的人物形象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他的出风采来。

(1)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黛玉见风力紧了……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 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众人皆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读一读,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作业布置:《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课下阅读宝黛初会的故事。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和黛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