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煤矿用电缆企业标准
2025-10-02 15:37:42 责编:小OO
文档
                                                                     

                煤炭用电缆企业有限公司

1  产品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阻燃通信电缆。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通信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定义、产品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423.4—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2900.10—1984    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

GB2976—1998      金属线材缠绕试验方法

    GB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8815—198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2951.1—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份:通用试验方法   第1 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2—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份:通用试验方法   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4—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份:通用试验方法   第1节:低温试验

    GB5441.6—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串音衰减试验    比较法

    GB5441.7—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衰减常数试验    开短路法

    GB/T2972—1991     镀锌钢丝锌层流酸铜试验方法

    GB/T3048.4—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绝缘电阻试验    检流计比较法

    GB/T3048.6—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绝缘电阻试验     电压—电流法

GB/T3048.8—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交流电压试验

HG2-1398—1981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GB5441.6—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串音衰减试验    比较法

GB5441.7—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衰减常数试验    开短路法

3  定义

 3.1  型式试验(T)

        型式试验是制造成厂在供应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某一种电缆之前所进行的试验。其特点是,在做过一次试验后一般不再从做,但在电线电缆所用材料、结构和工艺有了变更而影响电线电缆性能时,必须重复进行试验;或者在产品中另有规定,如定期进行试验等,也应规定重复进行试验。 

3.2 如果一次订货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则不同型号规格应视为不同的批。

3.3   抽样试验(S)

        抽样试验是制造厂按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

3.4   例行试验(R)

        例行试验也称出厂检验,是制造厂对全部成品电线电缆进行的试验。

4    产品分类与命名

4.1   型号

电线电缆型号见表1。

表  1

型    号

名                       称

适    用    范    围

MHYVR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软电缆 

用于平巷、斜巷及机电峒室
MHYVP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通信电缆 

用于有较强电磁干扰场合
MHYVRP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通信软电缆 

用于有较强电磁干扰场合
MHYBV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镀锌钢丝编织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机械冲击较高平巷和斜巷
MHY32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斜井和竖井
4.2规格

电缆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MHYVRMHYVPMHYVRPMHYBVMHYV32

对数×芯数

1×2

1×3

1×4

2×2

3×2

4×2

5×2

6×2

8×2

10×2

1×2

1×3

1×4

2×2

3×2

4×2

5×2

6×2

8×2

10×2

1×2

1×3

1×4

2×2

3×2

4×2

5×2

6×2

8×2

10×2

1×2

1×3

1×4

2×2

3×2

4×2

5×2

6×2

8×2

10×2

1×2

1×3

1×4

2×2

3×2

4×2

5×2

6×2

8×2

10×2

             Q/YT003—2007

4.4   产品表示方法

        电缆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如:

         a)   具有5个1/1.38对绞线芯的矿用聚乙烯绝缘镀锌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应表示为:

                   MHY32  5×2×1/1.38

         b)  具有一个7/0.52星绞线芯的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信号电缆表示为:

                   MHYVR   1×4×7/0.52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 MHYBV、MHY32、 MHYVP型采用软圆铜线导体;MHYVR、 MHYVRP采用软圆铜线绞合导体。

5.1.2 导体的结构应符合表3-表7的规定。

表3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根数/直径

绝缘标称厚度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电缆最大外径

mm

MHYVR1×2×7/0.30

1×3×7/0.30

1×4×7/0.30

2×2×7/0.30

3×2×7/0.30

4×2×7/0.30

5×2×7/0.30

6×2×7/0.30

8×2×7/0.30

10×2×7/0.30

1×2×7/0.37

1×3×7/0.37

1×4×7/0.37

2×2×7/0.37

3×2×7/0.37

4×2×7/0.37

5×2×7/0.37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8

2.0

1.6

1.6

1.6

1.6

1.6

1.6

1.6

8.0

8.6

9.0

11.8

12.2

13.1

13.6

14.0

16.4

19.0

8.4

9.0

9.8

13.0

13.5

14.5

15.0

Q/YT003—2007

 ────────────────────────────────────────────────────────────

续表 3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根数/直径

绝缘标称厚度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电缆最大外径

mm

MHYVR6×2×7/0.37

8×2×7/0.37

10×2×7/0.37

1×2×7/0.43

1×3×7/0.43

1×4×7/0.43

2×2×7/0.43

3×2×7/0.43

4×2×7/0.43

5×2×7/0.43

6×2×7/0.43

8×2×7/0.43

10×2×7/0.43

1×2×7/0.52

1×3×7/0.52

1×4×7/0.52

2×2×7/0.52

3×2×7/0.52

4×2×7/0.52

5×2×7/0.52

6×2×7/0.52

8×2×7/0.52

10×2×7/0.52

0.5

0.5

0.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1.6

1.8

2.0

1.6

1.6

1.6

1.6

1.6

1.6

1.6

1.8

2.0

2.0

1.6

1.6

1.6

1.6

1.6

1.8

1.8

1.8

1.8

2.0

15.5

18.5

20.8

9.2

9.7

10.1

13.5

14.2

15.2

15.8

17.0

19.8

22.0

10.2

11.0

11.8

15.0

15.6

18,0

18.6

19.2

21.8

25.8

表 4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

×根数/直径

绝缘标

称厚度

mm

内护套标称厚度

mm

编织镀锌钢丝直径

mm

护套标

称厚度

mm

电缆最

大外径

mm

MHYBV1×2×1/1.0

1×3×1/1.0

1×4×1/1.0

2×2×1/1.0

3×2×1/1.0

4×2×1/1.0

5×2×1/1.0

6×2×1/1.0

8×2×1/1.0

10×2×1/1.0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1.2

1.2

1.2

1.2

1.5

1.5

1.5

1.5

1.5

1.5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0.20~0.30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8

1.8

12.6

13.0

13.8

15.2

15.8

18.0

18.4

18.6

20.8

23.0

Q/YT003—2007

 ────────────────────────────────────────────────────────────

表 5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

×根数/直径

绝缘标

称厚度

mm

内护套标称厚度

mm

铠装镀锌钢丝直径

mm

护套标

称厚度

mm

电缆最

大外径

mm

MHY321×2×1/1.38

1×3×1/1.38

1×4×1/1.38

2×2×1/1.38

3×2×1/1.38

4×2×1/1.38

5×2×1/1.38

6×2×1/1.38

8×2×1/1.38

10×2×1/1.38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1.6

1.6

1.6

1.8

1.8

1.8

1.8

1.8

1.8

1.8

15.0

15.8

16.8

20.0

20.4

21.2

22.5

22.8

25.8

29.0

表6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根数/直径

绝缘标称厚度

mm

编织丝直径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电缆最大外径

mm

MHYVRP1×2×7/0.30

1×3×7/0.30

1×4×7/0.30

2×2×7/0.30

3×2×7/0.30

4×2×7/0.30

5×2×7/0.30

6×2×7/0.30

8×2×7/0.30

10×2×7/0.30

1×2×7/0.37

1×3×7/0.37

1×4×7/0.37

2×2×7/0.37

3×2×7/0.37

4×2×7/0.37

5×2×7/0.37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20

0.20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9.0

9.4

9.7

12.6

13.0

14.0

14.4

14.8

17.0

19.2

9.5

10.2

11.0

13.6

14.0

15.2

15.6

Q/YT003—2007

 ────────────────────────────────────────────────────────────

                    续表 6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根数/直径

绝缘标称

厚度

mm

编织丝直径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电缆最大外径

mm

MHYVRP6×2×7/0.37

8×2×7/0.37

10×2×7/0.37

1×2×7/0.43

1×3×7/0.43

1×4×7/0.43

2×2×7/0.43

3×2×7/0.43

4×2×7/0.43

5×2×7/0.43

6×2×7/0.43

8×2×7/0.43

10×2×7/0.43

1×2×7/0.52

1×3×7/0.52

1×4×7/0.52

2×2×7/0.52

3×2×7/0.52

4×2×7/0.52

5×2×7/0.52

6×2×7/0.52

8×2×7/0.52

10×2×7/0.52

0.5

0.5

0.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15

0.20

0.20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20

0.20

0.20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20

0.20

0.20

0.20

1.6

1.8

1.8

1.6

1.6

1.6

1.6

1.6

1.6

1.8

1.8

1.8

1.8

1.6

1.6

1.6

1.6

1.6

1.8

1.8

1.8

2.0

2.0

16.6

19.2

21.6

9.8

11.0

11.6

14.3

15.0

16.0

18.0

18.5

20.6

22.8

11.4

12.0

12.6

15.8

16.8

18.8

19.4

19.8

23.8

26.8

表7

型     号

规           格

对数×芯数×根数/直径

绝缘标称厚度

mm

编织丝直径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电缆最大外径

mm

MHYVP1×2×1/1.38

1×3×1/1.38

1×4×1/1.38

2×2×1/1.38

3×2×1/1.38

4×2×1/1.38

5×2×1/1.38

6×2×1/1.38

8×2×1/1.38

10×2×1/1.38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1.6

1.6

1.6

1.6

1.6

1.8

1.8

1.8

1.8

2.0

11.0

11.8

12.3

15.0

15.8

17.5

18.4

18.8

21.6

25.0

Q/YT003—2007

 ────────────────────────────────────────────────────────────

5.1.3 导体直流电阻:

         在20℃时,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8要求。

表 8

型        号

导体直流电阻,Ω/km

固有衰减,dB/km

MHYVR  MHYVRP7/0.30≤36.0

7/0.37≤24.5

7/0.43≤18.5

7/0.52≤12.4 

≤1.0

≤0.8

≤0.65

≤0.5

MHYBV≤22.8≤0.7
MHYVP  MHY32≤12.1≤0.5
5.2    绝缘

5.2.1 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料,其性能符合HG 2—1328中电缆料的要求。

5.2.2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落而不损伤导体,绝缘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缝及其他损伤。

5.2.3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3~表7的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其最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

5.2.4 电缆绝缘线芯在20℃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00MΩ.km 。

5.2.5 电缆绝缘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5.3   线组

5.3.1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线组。一对线芯应采用对绞, MHYVR  绞合节距不大于绞合后外径的16倍;其他电缆绞合节距不大于绞合后外径的20倍;两对线芯可采用星绞,其节距应符合上述规定。

5.3.2 成对的二根绝缘线芯应用不同的颜色,普通对为红、白二色,标志对为蓝、白二色,星 绞组四根绝缘线芯的绝缘应为红、蓝、白、绿四色。 

5.4   缆芯

      一对线芯和两对线芯的电缆可直接用线组作为缆芯;二对以上的电缆应用对绞线组按同心式绞合成缆芯,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相邻两层之间的绞向必须相反,同一层中相邻两对线组应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每一层中应有一个标志对。

5.5   包带

     电缆的缆芯外面应绕包一层塑料带,绕包带应扎紧,其重叠部分搭盖率应不小于25%。

5.6   内护套

5.6.1  MHYBV、 MHY32  型电缆的内护套采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电缆料,内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绕包带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绕包层。内护套表面应平整,无裂缝及其他机械损伤。

5.6.2 内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4、表5的规定,并允许有20%的负偏差。

5.6.3电缆内护套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Q/YT003—2007

 ────────────────────────────────────────────────────────────

表 9

序    号

试    验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聚乙烯绝缘聚乙烯内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
1

1.1

1.2

2

2.1

老化前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        N/mm²

断裂伸长率          %

热老化试验

试验温度              ℃

试验时间                h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

≥10

≥300

≥10

≥300

90±2

4×24

≥—35

≥12.5

≥150

80±2

7×24

不超出±20

5.7   铠装

5.7.1 MHYBV 型电缆内护套外应采用编织镀锌细钢丝铠装,细钢丝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钢丝直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编织覆盖率应为45%~55%。镀锌钢丝可用银钎焊焊接,但接头处不允许有钢丝端头露出。   

5.7.2 MHYV32 型电缆内护套外应采用镀锌钢丝铠装,镀锌圆钢丝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

5.8   外护套

5.8.1 外护套为蓝色,采用具有不延燃性能的聚氯乙烯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GB8815-2002的规定。

5.8.2 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或钢丝铠装层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内护套或钢丝镀锌层。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气孔、夹杂或其他机械损伤。

5.8.3 外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3~表7的规定。外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其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5.8.4 电缆外护套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9要求。

5.9  电缆外径

       电缆最大外径应符合表3~表7的规定。

5.10   成品电缆

5.10.1 电缆导电线芯不得有断线、对间连电、混线现象。

5.10.2电缆任意对线组的工作电容应不大于0.06 uF/km。

5.10.3 耐交流电压性能:电缆绝缘线芯间及绝缘线芯与铠装间应能经受历时1min、1.5kV交流电压试验,不允许有击穿和闪络现象。

5.10.4  电缆在500m长度上任意两对线芯间的远端串音衰减应不小于70dB。

5.10.5  电缆工作对的直流电阻差应不大于环阻的2%。

5.10.6  电缆的固有衰减应符合表7的规定。

5.10.7  电缆在 1km长度上每根线芯的电感应不大于 800uH。

5.10.8  低温静弯曲性能:电缆应经受低温静弯曲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棒直径应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5.10.9  低温冲击试验:电缆应经受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验后电缆表面应无损伤,线芯应无断路和短路。

5.10.10   低温卷绕试验: MHYVR、MHYVRP、 MHYBV、型电缆应经受低温卷绕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棒直径应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Q/YT003—2007

 ────────────────────────────────────────────────────────────

5.10.11   低温拉伸试验: MHY32、MHYVP型电缆应能经受低温拉伸试验。试验温度为-10℃。

5.10.12   高温试验:电缆应经受高温试验。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5.10.13   湿热试验:电缆应经受湿热试验。高温温度为+40℃,周期6d。试验后应立即检查,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km , 线间耐工频电压1500V 1min不击穿,且电缆表面无皱纹、气孔、裂纹。

5.10.14   密封性能:电缆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

5.10.15   阻燃性能:电缆阻燃性能应达到MT386标准中5.3、5.4规定的试验要求。

5.10.16   交货长度:

       a) MHY32电缆按用户要求的长度交货。

       b) 规格为1×2、1×4、2×2的电缆交货长度应不小于200m。

       c) 其他规格的电缆交货长度不小于100m。短段不小于 50m的电缆不得超过交货量的10%。长度计量误差应不大于±0.5 %。用户对供货长度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协议交货。

5.11  工作条件

5.11.1  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40~+50℃;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95%(+25℃时)。

5.11.2  电缆允许敷设与安装的温度应不低于-10℃。

5.11.3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MHYBV、 MHYVR、MHYVRP型应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其它型号为外径的15倍。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本标准中除环境试验在有关条款中规定以外,其他试验均在下述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35℃;

        环境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6.2   绝缘厚度测量

6.2.1    步骤

        绝缘厚度应按GB/T 2951.1—1997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每根动力线芯、控制线芯的绝缘厚度均应测量,其他绝缘线芯若有绝缘厚度的要求也应测量。

6.2.2    结果评定

        每根绝缘线芯取3段绝缘试样,测得18个值的平均值值(以mm为单位),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

        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应作为绝缘最薄处的厚度。

6.3   护套厚度测量

6.3.1    步骤

        护套厚度应按GB/T 2951.1—1997中8.2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6.3.2    结果评定

        3段护套试样,测得18个值的平均值值(以mm为单位),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2位,并

Q/YT003—2007

 ────────────────────────────────────────────────────────────

按GB8170规定修约。

        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应作为护套最薄处的厚度。

6.4   外径的测量

6.4.1    步骤

        电缆的外径应按GB/T 2951.1—1997中8.3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6.4.2    结果评定

        3段护套试样,测得18个值的平均值值(以mm为单位),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2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

6.5   印刷标志耐擦试验

        用一团浸水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擦试10次后,字迹仍应清晰可辨。

6.6  导电线芯通电试验

       采用电压为36V 及以下的指示器或指示灯检查。  

6.7  电感的测量

       电感的测试用误差不大于±2%的电感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时,将试样中任意对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至测试仪。

6.8   温静弯曲试验    常温下将试样在木轴上绕成圈,MHYVR和MHYBV 型电缆用木轴直径等于电缆外径的10倍,密绕3圈,其他型号电缆用木轴直径为电缆外径的20倍,绕1圈。然后放入-40±3 ℃的低温箱内试验2h,取出后立即检验。

6.9   高温试验

      将试样平直地或卷成直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30倍的圈放入+100±2℃的恒温箱中,放置168h:取出后在常温下恢复1h,将试样在10倍电缆外径的圆柱上连续绕解10次。

        试验后立即检查护层表面。

6.10    密封性能

6.10.1 步骤

        从电缆一端充入压力不小于30N/cm2 的干燥空气或氮气,直到电缆另一端的气压表上读数不低于10N/cm2为止。

6.10.2  结果评定

        充气后的2h内,气压表上的读数不应降低。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电缆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

7.2   型式试验(T)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1)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监定;

      2)正式生产后,如工艺、配方、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3)换发产品检验合格证时;

4)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争议,需仲裁时;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

凡生产用于煤矿用的电缆必须由国家指定的质检机构按本标准规定进行型式试验,

Q/YT003—2007

 ────────────────────────────────────────────────────────────

并荻取“产品检验合格证”。

7.3   抽样试验(S)

7.3.1    抽样方法

        产品批量小于5km ,抽样不得少于3段;批量大于5km时,每增加5km,增加试样1段。

7.3.2抽样试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应从不同卷(盘)中另取双倍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应对该批电缆就不合格项目进行100%的检查,不合格者为不合格产品。

7.4例行试验(R)

产品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至少应包括:

         a)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型号及规格;

         c) 长度(m);

         d) 制造年月或生产批号;

         e) 标准编号;

         f)  质检中心颁发的合格证号;

         g)  质量检验专用章。

     成品电缆应按表10规定进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相应要求。                       

表  10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技术要求

条文号

试验类型试验方法
标准号条文号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3

4

4.1

4.2

电气性能试验

导体直流电阻

导体线芯通电试验

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交流电压试验

串音衰减试验

直流电阻差

固有衰减

电感

结构及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

电缆外径

绝缘厚度

护套厚度

绝缘机械性能

护套机械性能

老化前机械性能

热老化试验

5.1.3

5.10.1

5.2.4

5.10.2

5.10.3

5.10.4

5.10.5

5.10.6

5.10.7

8.1.1

5.9

5.2.3

5.8.3

5.2.5

5.8.4

5.8.4

T,R

T,R

T,R

T,S

T,R

T

T

T

T

T,S

T,S

T,S

T,S

T

T

T

GB/T 3048.4

本标准

GB/T3048.5或GB3048.6

GB 5441.2

GB/T 3048.8

GB 5441.6

GB/T 3048.8

GB 5441.7

本标准

本标准

本标准

本标准

本标准

GB/T 2951.1—1997

GB/T 2951.1—1997

GB/T 2951.2—1997

6.6

6.7

6.5

6.4

6.2

6.3

9.1

9.2

8.1

Q/YT003—2007

────────────────────────────────────────────────────────────

                   续表 10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技术要求

条文号

试验类型试验方法
标准号条文号
5

5.1

5.2

5.3

5.4

6

7

8

9

9.1

9.2

10

低温性能试验        

低温静弯曲试验

低温冲击试验    

低温卷绕试验    

低温拉伸试验    

高温试验                  

湿热试验                  

密封性能试验          

阻燃性能                  

单根垂直燃烧试验

成束燃烧试验       

交货长度                   

5.10.8

5.10.9

5.10.10

5.10.11

5.10.12

5.10.13

5.10.14

5.10.15

5.10.15

5.10.16

T

T

T

T

T

T

T

T

T

R

本标准

GB/T 2951.4—1997

GB/T 2951.4—1997

GB/T 2951.4—1997

本标准

GB 2423.4-1981

本标准

MT 386—1995

MT 386—1995

计米器

6.8

8.5

8.2

8.3

6.9

6.10

4.2

4.3

8.    标志

8.1  包装标志

       每卷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标明如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

        b)  制造年月或生产批号;

        c)  质检中心颁发的产品合格证号

        d)  本标准编号;

 

8.2   识别标志

8.2.1    电缆护套表面应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制产品标志。产品标志应包括如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

        b)  电缆型号及规格;

        c)  质检中心颁发的产品合格证号;

        印字必须清晰、耐擦,印字间隔不超过1m。

8.2.2    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制造厂设置其他标志,但其他标志的使用不得损害规定印字的明显性和清晰度。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

9.1.1  电缆应成圈或成盘交货,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本标准5.12.3规定的数值。电缆两端必须密封,成圈(盘)电缆应妥善包装。

9.1.2   成圈包装的电缆重量不得超过50kg。

9.1.3  成盘包装的电缆必须排列整齐地绕在电缆盘上。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规定。电缆盘上应标明电缆盘正确的旋转方向。

9.1.4  每卷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标明8.2规定的内容。

9.2     运输和贮存

          电缆应能适应水、陆、空一切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

          a) 防止严重弯曲及其他机械损伤;

          b) 防止高温及在阳光下曝晒。

          c) 防止水份潮气侵入电缆;

                                                           编织铠装用细钢丝主要技术性能及试验方法

1技术性能

1.1   钢丝的机械性能要求

1.1.1  钢丝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800N/mm2。

1.1.2  打结拉断力不小于拉断力的50%。

1.1.3  扭转360○的次数不小于40次。

1.2   镀层要求

1.2.1  钢丝镀锌层的均匀性及牢固性应经受表1规定的试验。

表1

浸入硫酸铜溶液次数缠        绕       试      验

(每次30s)

芯轴直径为钢丝直径倍数缠绕圈数
≥246
1.2.2     钢丝缠绕试验后,锌层不得有用裸手指能擦掉的开裂和起皮。

1.3   表面质量

1.3.1    钢丝表面应镀有均匀的锌层,不得有开裂、斑疤和镀不上锌的地方。

1.3.2    下列表面情况仍认为合格:

             a) 锌层表面颜色不一致,存在局部白斑点和闪点;

             b) 个别的锌层堆积,但不得使钢丝直径增大值超过其公差的2倍;

             c) 去掉白色薄膜后,仍能承受锌层质量试验者。

1.4    焊接

       钢丝不得有镀锌后的焊接点。

2   试验方法

2.1    钢丝的试验方法见表2。

表 2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拉力试验GB 228
扭转试验GB 239
硫酸铜试验GB/T 2972
缠绕试验GB 2976
2.2    抗拉强度按钢丝的公称直径计算。

2.3   钢丝直径用精度为0.01mm的量具进行测量。

2.4    硫酸铜溶液是由36g 结晶硫酸铜溶解在100ml的蒸馏水中配制的,在18℃时比重为1.186。

2.5   钢丝表面用肉眼检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