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文明礼仪论文: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3
2025-10-02 15:37:4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我是一个工作在层峦叠嶂、山清水秀的秭归县郭家坝镇杨东坪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三十余年的教师,随着学校图书室的日益丰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学,由小到大,由窄到宽。我今年认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担任语文教学。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学校的大门 ,文明礼仪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新奇的事情。怎么让他们走进文明礼仪的大门呢?这是困扰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 

   现实社会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方面: 

  ①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②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③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落实礼仪教育内容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局面,甚至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抓得具体,抓得实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2.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组”评比。通过评比,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和感染,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礼仪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3.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 

  4.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首先,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其次,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实施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大大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同时促进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使跨世纪的人从小接受熏陶,形成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