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群文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2025-10-02 15:36:32 责编:小OO
文档
群文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曹操与陶渊明出世与入世的不同选择

一、导入

古人说“诗言志”,诗歌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诗人会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寄寓在作品中。“生命的诗意”是我们本册书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们该如何解读作者诗意中的生命感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群文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 (其一),共同领略曹操与陶渊明不同的人生选择。

二、品读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两首诗歌,下面给大家播放两段音乐,请大家感受一下,这两首音乐应该如何与这两首诗匹配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明确:《短歌行》慷慨激昂;《归园田居》其一

舒缓平和。(音乐特征,诗歌特征)

下面我们就伴随着音乐共同来品读一下这两首作品吧!

男生起立,齐读《短歌行》 ;女生起立,齐读《归园田居》。

你们的朗读带领着老师既领略了曹操的慷慨激昂,刚健有力,也感受了陶渊明的那份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进一步来探究一下这两首诗歌。

三、教学过程

任务一:探究《短歌行》的情感

首先,我们来看《短歌行》,如果让大家在诗文中挑选一个最能代表作者感情色彩的字,你会选择哪个字?(这个字在诗文中重复出现。)      忧

在诗文中,曹操抒发了自己的哪些忧愁呢?都是通过哪些抒情手法体现的?

如果让大家从这首诗的结尾中找出一句话总括诗人的观点,大家会选择那一句呢?            天下归心

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无不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同样,曹操也是。只不过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 

无论是对时光短暂的感慨,还是对贤才的渴望,曹操最终都想实现自己“天下归心”的宏伟目标。

任务二:探究《归园田居》(其一)的情感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这首诗,诗人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来写的呢?(归)作者要归向何处呢?请用原文的诗句来回答。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做了一项“诗文改写”的作业,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作者归后的居住环境。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业。(2-3名同学)

这几位同学分别从不用的角度为我们营造了不同的美感效果,请大家概括一下这里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乡村美景图呢?(你想在横线上填写什么样的词语——安静、祥和、宁静、清新自然、和谐、恬静、美好)

如果此处我描绘一幅“雕梁玉栋间,繁花绿树满庄园。宝马香车流不断,鸡鸣狗吠绕梁间”。和我们刚刚描绘的场景有区别?这种区别是陶渊明运用了什么手法给我们带来的效果?(白描)。从这份白描中,我们能看出诗人有什么样的情感?(对这种宁静、静谧生活的向往,厌倦官场,归隐田园。)

除了运用了白描以外,在这几句的环境描写中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手法?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由远及近。(使得这幅图景更加生动形象)

自此,我们看陶渊明要归去的地方是哪里?(自然,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

(如果用原诗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归园田居》的主题,你会选择哪一句?复得返自然。“返”即是“归”,作者的最终想法是要“归自然”。)

任务三:探究两者“归”的不同。

我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诗歌本身。第二,诗人自身。

首先,我们来看作者的抒情媒介——诗歌

通过之前的分析,老师汇总了如下表格。

语言形式手法情感作者的选择
《短歌行》四言直接抒情,用典,引用、比喻,时光流逝

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

《归园田居》五言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由远及近厌倦官场

归隐田园

请参考这些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如果把《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换成“四言诗”好不好?我们来尝试换一换

(少无俗韵,性本丘山。误落尘网,去三十年。羁鸟旧林,池鱼故渊。)语速加快了,不利于表达整体环境舒缓的特点。

②这两首诗歌的抒情手法上,大相径庭,请阐释原因。(与要抒发的情感联系一下)

(为什么《归园田居》其一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而不用用典抒情呢?)

总结:四言的句式: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因为其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有如儿歌,适合抒发高昂的情绪,而五言诗较为舒缓,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陶渊明向往的那种意境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适合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营造无穷的意境。

任务四:探究曹操和陶渊明的不同人生追求。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诗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们各自的性情。

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一个时间段。《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曹操在《蒿里行》中也描述过这种状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了当时战乱的现实,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曹操乃一代枭雄,具有雄才远略,制定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观念,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作为文学家,他精通音律,善诗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很好地促进了建安文学的发展,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形成了“建安风骨”。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 “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建安前后,阶级斗争激烈、政治和思想发生重要变化、社会极度动荡不安。建安前爆发的黄巾,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接下来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战火不停,人民涂炭。出现了“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馀肉,臭秽道路”的惨象。而上层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生活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建安文学的主要作者们———曹操父子、建安七子还有蔡琰———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 亲眼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饿死街头的凄惨场面。所以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时代的烙印体现得尤为明显。

志向与理想是没有对错和高低贵贱之分的,无论是曹操的“进”,还是陶渊明的“退”,他们都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也正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而收获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即是生命真正的诗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任务四:写作练习。情境选择

以“你想对曹操/陶渊明说……”谈谈你对这两位诗人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明确: 生逢乱世的成功者,政治高昂。

东晋官场的对立者,精神解脱。

四、作业布置

文学短评写作:

    请从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

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