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
2025-10-02 15:37:17 责编:小OO
文档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3月18日《纽约》发表《一个德国社会主义者》的悼念文章,提出“尤其要感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卡·考茨基于同年4月6日发表悼念马克思的文章《卡尔·马克思》。文中三处提到“马克思主义”。在考茨基的文章中从正面提到的有三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阵营”。考茨基是用比较的方法从正面来确定“马克思主义”一词的,但他没有进一步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含义,这种用法并没有被推广。3年以后,1886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作了论证,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一定含义的概念才被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广泛采用。恩格斯论证马克思主义这   一概念是在1886年8月18日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 写下的:“我可以断言:激进主义即褪了色的老牌法国社会主义在议院中的胜利,将意味着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巴黎市参议会中的胜利。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系统回答了当前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其中关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问题是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六个“为什么”的学习,试图从马克思的有关社会发展思想出发,深化对“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进一步认识。

  一、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来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搞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吗?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否比现在更好?”对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找到理论根据。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当民族历史转向世界历史之后,历史发展出现了新的机制和特点,因而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再囿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视域内,而要从世界性的相互交往视角来进行。

  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是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体系形成过程。处在有利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掠夺,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使落后的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中国正是在这种两极性的世界分             工体系中,经过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践的失败,才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从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来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同马克思书本上以西方国家为历史背景的社会主义设想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中叶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主要根据的是西方国家的历史现实,东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并没有纳入马克思的视野,所以,他得出了一切国家都必须首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的结论。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马克思逐渐接触了大量的东方国家现实,经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开始转变早年的想法,提出了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构想。

不管怎样,中国不可遏制地进步了。首先是不断“的”灾难             教训了我们,其次是世界性的“和平与发展”主题转变 了人们的观念。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将我们推向市场。市场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一种更多人参与决定、更多利益群体参与决定的矛盾均衡机制。所有的人,不仅首先被肯定为具有平等权利的人,而且被承认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爱好和需要的人,都应该从这种市场机制中得到满足,他们的满足加起来,也就最充分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由于社会存在的这种变化,它的辩证结构的显露,人们的意识也就自然转向了反映这种结构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真正走近马克思了,回到马克思了。这种转变,有老百姓的观念,有“和谐社会”的呼声,当然更有学术上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有时还是在批判马克思的名义下发生的,尽管很多年轻人不愿再去看马克思,但他们的思想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近马克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30年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社会主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要完成       民族振兴、人民和生活幸福的历史任务,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是一个人,是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说他伟大,就在于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人能绕过他到达更高的历史高度来谈论人类问题,这是他所具有的伟大品质和能力所决定的。

正直给了我特出的命运,无产阶级的命运给了我发现真理的层次,真理给了我应有的尊严。为了尊严我尝尽了阶级的压迫;所以,我坚信斗争哲学。这就是马克思的人生。

是屈服;还是奋争?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一个阶级的自我奋起;团结起来,就是胜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