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2025-10-02 15:30:59 责编:小OO
文档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2.领会并学习对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人全身湿透的水汽的描写;理解作者心目中两个黄果树瀑布的形象。

3.品味作者内心发现的喜悦和体验的喜悦。

【重点难点】

对黄果树瀑布声音水汽的描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及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语

这两天气温骤降,小雨淅沥,空气潮湿、水汽氤氲,果真把我们带入了瑟瑟清冷的秋天,请同学做一次思想的漫游,把这漫天的雨点凝聚到雪山,再从雪山消融,汇成河流,看她们奔流而下,汹涌向前,在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遇到了地势的大断裂,水流一泻万丈,如万马奔腾,声音震耳欲聋,如雷鸣霹雳,河流在这里完成一次跳跃、奔腾、消亡与诞生的壮举,蔚为奇观。此时此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条什么呢?——瀑布。对,它就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对于瀑布的描写,大家记得的有哪些?齐背《望庐山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宏大气势至今仍让我们震撼不已,庐山瀑布壮美如此,那黄果树瀑布又会如何呢?今天咱们就跟随于坚一起,去领略他笔下的黄果树瀑布。

2、作者简介

【同学展示】时代,代表作品。

于坚,当代诗人,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性诗人,创办过《他们》诗刊,以此为阵地形成了“他们诗群”,追求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散文创作上,它追求一种尽可能自由的写作方式,著有散文集《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

3、整体感知

1.【课文热身】

通过早读对课文的朗读,请同学们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受(内容情感)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本文你是否有什么问题?作者的情感只是赞叹吗?

初步引导:这篇游记散文通过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达了对黄果树瀑布的赞叹、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2.【自由朗读】

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文中的词语或者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无聊(教科书图片上 1、2段)——激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3-6段)——喜悦(获得了自己的体验和新的发现7、8段)修改意见

课后探究一: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还产生无聊之感?(定位原文一二段)

3.【小组讨论】

作者为什么后来一直沉浸在特别激动之中?文章写出了黄果树瀑布哪些令作者激动的特点。(在原文中画出对黄果树瀑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成员讨论、意见汇总、代表反馈、老师总结)

黄果树瀑布的声音让作者改变了对它的成见,“我立即明白我抵达了一个与我在图片所知道的那个黄果树瀑布毫不相干的地方”,逐步进入到对黄果树瀑布的陌生体验之中,这体验让作者沉浸在激动之中。

水声震耳欲聋    听觉

水汽周身弥漫    触觉

水柱轰然崩塌    视觉

水后别有洞天    

(补充:这些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瀑布由干瘪到复活)

4.【重点赏析】

你最喜欢文中对黄果树瀑布哪一点的描写,请找出来在原文当中划线并自己选取角度进行赏析。

三段: “我越接近它,我的生命和它的肌肤接触的面积就越大……最后,是震耳欲聋。”

对声音的描写用“侵入、灌满、震耳欲聋”几个词语,层层深入地写出了瀑布声音的越来越大,给我带来的感受越来越深;照应上文“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

“与此同时……彻底湿透。”

对水汽的描写细致入微,由毛发到身体,有身体的外部到里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黄果树瀑布湿透的过程;与上文“陌生的接触”照应。

但这种湿透的感觉舒服吗?恐怕不舒服,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作者把这种感受描写的如此诗意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是亲近越是喜爱,越是喜爱越是亲近,因此没有感到不舒服,反而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

四段: “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呼吸着潮湿”

修辞:比喻,把悬挂在高原上的瀑布比作大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高处向我合拢而来时的宏大气势。

动词:“抚摸、亲近、拍打、刺激”,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瀑布水汽给我带来的感受。

“呼吸”这个词语用的合适吗?

“呼吸”的动作发出者是“每一个毛孔”,一般情况下,毛孔是不能呼吸的,但这里表现了“我”与水的无比亲近,让人感受到水声和潮湿包裹了“我”。

“越走越近……把水砸出了大坑”

修辞:瀑布倾泻而下时的力量和气势。

补充:找出本段对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改意见

“惊恐、疼痛、寒冷、收缩”,“魂飞魄散”作者的心情到底是激动的还是惊恐?是快乐还是疼痛?

这些词语表现的是心灵表层或身体外部的刺激,内心深处还是欢乐激动喜悦的。这表现了瀑布给作者带来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身体到心灵的震撼。

5.【重点探究】

文中到底有几个瀑布?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两个,一个是教科书和图片上的,一个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对于作者来说,前一个只是一个干瘪的概念,“没有空间、质量、空气、细节”,但当他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听觉、触觉、视觉等一系列的身心感受,把干瘪的概念变成了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前者“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齐读最后两段,语气指导】作者最后说:“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两个“湿透”是否相同?

不相同。一个是物理意义上的,即一般意义上的陈述;一个是心理上的,包含了听觉、触觉、视觉等一系列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被瀑布浸染了,带有强烈的抒情性。

4、总结回顾

板书:欲扬先抑

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受从无聊到激动再到喜悦,来源于作者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从听觉、触觉、视觉等的角度把黄果树的概念由干瘪重新复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赞叹,还表现了作者体验的喜悦和发现的喜悦。

主旨:本文作者是不是仅仅为了表现对黄果树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呢?

    这不是主要的,而是表达了作者为拥有那全新的体验和发现而产生的无比喜悦之感。从而告诉读者,认识自然景物认识其他事物一样,都要注重实践,亲身体验,方可获得真知。

5、发散拓展

“春游某某”是中学生常见的题目,作者说这是一个千篇一律的题材,容易写成陈腔滥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亲近自然、观察体验,抓住景物特点。注意写作顺序、修辞、感官等手法的运用。(写人之所未写)

贴近内心,写自己的独特体验。(言人之所未言)

倾注感情,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融情入景)

另:并不是只有优美惬意的才是有诗意的,并不只是宏大有名的才是有价值的,只有你写出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就会写出亮点。于坚作为一名当代诗人,他的散文抒写了生命的直接体验,给我们带来了酣畅淋漓的美感,虽然不同于《小石潭记》这样的传统散文含蓄蕴藉,但别具有一种真诚释放、喷薄而出、痛快淋漓的风格特点。就让我们用发现的眼睛去体会生活中的平凡普通亦或激动人心的时刻吧,用朱光潜的一句话作结:“慢慢走,欣赏啊!”同时不要忘了,你是在看风景,也是在书写风修改意见

景。

6、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基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