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措施.doc
2025-10-02 15:30:48 责编:小OO
文档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部分组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重在强化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利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为目标,以了解、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求知欲望。它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两个因素。

小学生的阅历浅,对客观世界还有很多陌生的方面,因而,天生地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引起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一步对学科产生好奇。

绝大多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如苏霍林姆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这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得犹为强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最重要的方法是:在教学中,制造一层层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解决思维矛盾的热情,长期的矛盾和成功的愉悦可以积淀成一种最直接指向学科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是任何其他内驱力因素所代替不了的强动力。

●利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得到长辈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的一种需要。它不直接指向学习,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对事物认识的浅层次,这种内驱力在小学生的动机诸要素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激发学生附属内驱力的根本方法是给学生足够而恰当的表扬,让学生在成功与赞许中获得进一步努力的力量。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收集对学生的表扬语。一般表扬语要变换,如“很好”、“真棒”、“真了不起”、“你真行”……;特定表扬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如“你这样解答把分数与比综合起来运用了,使我们的解答思路变得好简捷”、“你的描写让我似乎看到了这个人”……。

●强化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引起发愤学习的一种学习动机。它包含了三方面的要素: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创造社会价值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指学生希望通过自我的能力或成就获得相应的地位,他不直接指向学习,而是把学习看成满足自尊心的一种手段,近似于附属内驱力。这就需要在班级或学校内营造一种正确的,欣赏成功、欣赏他人,让学生间的欣赏成为学习进步的动力。具体的做法是:除了课外班主任的恰当工作之外,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头给成功的学生以欣赏,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羡慕,并鼓动大家用掌声或欣赏的目光等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赞赏之情。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不直接指向学习,而是为了进好一点的中学,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或将来能进好一点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或者希望通过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素养。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策略:一是学科知识提前渗透,这既是学科教学的要求,也是学习心理拓展教学的要求,如数学课中,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最后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右图中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发现规律后告诉他们这是中学知识,你们作为小学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是把重点中学的入学试卷里的问题在教学相应的内容时让学生解决,并在事先明确告知问题的来源,这能起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对问题本身的好奇心。三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后揭示知识、方法对今后成长过程中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四是给学生树立现实社会中的榜样,介绍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典型故事,以此说明正在学习的学科某一方面内容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或对社会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学习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喜恶感受和体验,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长期的情绪积累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针对某一门学科甚至所有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这就是学习情感。我们在研究中把学生的学习情感依据体验对象不同分为四个方面:对学习材料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对学习环境的情感体验和对教师的情感体验。

●拓展学习材料情感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他们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还是倾向于对形象性材料更感兴趣。但人类的经验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特别是基础知识已经凝成了抽象知识,再加上现行的教材以书面呈现为主,这种静态的形式加剧了知识的抽象性。这是一对很明显的学生学习中的矛盾,从本本主义出发的教学必然遭到学生的心理抵触,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因此,情境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活动、实物模型、图表、语言、声响、角色扮演等手段,让知识返朴归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升华过程,它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了解情境、建立模型、升华知识。

●拓展学习活动情感

学习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生命历程,学习活动有意义可以使人在少年儿童时期的生命得到光彩焕发。因此,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是拓展学生学习活动情感的唯一有效手段。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依据活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让接受学习有意义,很重要的策略是让学生自己去接受,如数学课中,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之前先让学生去收集用百分数表示的材料,既可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还可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可以获得收集资料的经验,把教师在讲的百分数意义渗透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重在学生的思维成就,让学生的思维焕发光彩。在这个过程中,从组织形式上说,可以是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从借助材料上分,可以是动手操作、借助形象,也可以是思辨推理、借助逻辑。

这里我们特别注意了在部分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因此,我们特别为他们准备了“小步子”发现程序设计,减缓思维坡度,减轻学习压力,对他们取得发现学习的成功和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拓展学习环境情感

对学习环境的良好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安定情绪,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情感是学习心理拓展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对学习环境我们作了如下的分类:

         软环境――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        人

           硬环境

                 物

其中,学习氛围是最主要的因素。营造浓烈的、安全的学习氛围最主要的方法是: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同学犯错,帮助学生纠错,帮助同学纠错。

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除了班主任的其他时间适当工作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要的策略包括:合作性竞争(成员不固定)、体验学习错误。合作性竞争可以使组内成员在精神上融合为一个整体;所谓体验学习错误是指当一个学生犯了学习错误,而另一个学生做出了不恰当的反应的时候,教师马上给这个同学也来一个学习错误,然后体验其中的滋味,再给予指导面对同学的学习错误时该怎样对待。

对于物的呈现和摆设要适合,对于特别的物品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熟悉一下外在的特征,减轻学生对物品与学科教学无关的非本质属性的好奇心。

●拓展师生情感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情感在所有的学习情感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教师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教师要拓展好师生情感,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师示范、活动互动、恰当表达教师情感、适度表扬奖励、“0”指责与全指导。

教师示范是指教师精神饱满地进入教学,情绪激昂地进行教学,以此打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规定教师要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等待上课,使学生及时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活动互动是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认知方面不轻易地否定学生,当学生犯学习错误时,通过反例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错误,或尽量让同学指出并纠正学习上的错误。

适度的表扬奖励是最廉价、最有效、最易于使用的方法,教学中不容忽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你表扬学生了吗?表扬了几次?这种看似简易的规定,但持之以恒却不再是小事了。

“0”指责与全指导是指当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时,不需要教师的指责,而是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改变或改进方法,提高学习的正确率或效率。

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  

2007.9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