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上海市港口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对策的思考
2025-10-02 15:30:17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上海市港口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对策的思考(王坚) 上海物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后,科技创新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而作为“贸易成功的驱动因素”的现代物流在全国也迅速兴起,特别是在沿海部分省市,如上海、青岛、天津、深圳等地发展较快,各级、行业协会纷纷制定相应的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国民经济与大物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转口贸易、电信等行业)同步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沿海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港口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党提出的“城为港用,城为港兴”的发展原则,因此各级均提出了港口物流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以集装箱为载体的现代港口园区的发展对策。 

     所谓港口物流即以港口为中心,结合多式联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中转服务,通过后方相邻区域的物流中心提供港区、城市社会、陆域物流的全程全网综合流通体系。 

     港口物流具有鲜明的港口特色,即为港口运输及装卸的大型化、高效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提供货物仓储、包装、加工、配送、拆装箱、甩挂和口岸服务,同时港口物流还具有为贸易型和加工出口型国际企业服务的特点,能在区域内开展商贸、保税、离岸金融等服务。 

     国际上日本九州港、荷兰鹿特丹港、法国马塞港以及国内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和上海港等港区都在后方设置大规模的物流基地与港区联动,完善港口物流体系,有些已发展成为保税、自由贸易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性质的综合区域。 

    一、 上海市港口物流园区规划 

    上海市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市对内对外的中心辐射作用,努力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设施平台,以互联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以引导、协调、扶持为主的物流平台,有重点的建立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和园区,包括外高桥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西北物流园区、洋山港同盛物流园区、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安亭国际汽车城物流园区等,其中尤以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 

     外高桥物流园区——属于港区一体转口贸易性园区,运用高桥咀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优势,完善外高桥港区作为上海集装箱码头的货物配载,货物中转与仓储、国内外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管理的功能、完善进出口贸易、报关、通关、货物装卸、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分拨配送等服务功能。2005年,将基本建成互联网销售企业的分销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中转园区,形成保税转口特色的物流园区。 

     集装箱运输作为物流的主要运输途径在物流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集装箱运输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从上海浦东外高桥港区的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集装箱运输为浦东物流的兴旺带来了直接的货源。 

     外高桥保税区经过10余年封关运作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截止2001年末,在封关运作的6.52平方公里区域内,保税区累计批准投资项目5022个,吸引投资总额65.61亿美元。集聚了一大批从事国际贸易、高科技出口加工、仓储物流等业务的中外企业,包括70多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3000多家贸易企业、500多家仓储物流企业。2001年完成经济增加值120.亿元,销售(经营)收入707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75.23亿元,其中集装箱装卸量120.9万TEU。可以说,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已初具规模。 

     外高桥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北区1.2km²,一期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6km²的二期南区国际物流园区规划。 

     吴淞国际物流园区——依托军工路、张华浜、宝山集装箱码头和罗泾散货码头为主的宝山港区,依靠区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现有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以集装箱为主的货物配载、中转、仓储、货运代理、报关、多式联运等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利用精品钢铁基地的优势,发展钢铁物流及钢铁延伸企业。 

     其中,宝山港区拥有万吨级经营码头4座,集装箱泊位10座,近洋及长江航线50多条。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300—350万TEU,与建设中的深水港和外高桥港区功能优势互补,形成相应港口物流系统,园区规划面积7.52km²,将形成多功能服务区、国际采购分拨中心、铁路国际集装箱结点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综合物流园区、钢材配送中心等六个功能分区,形成“一园六区”的平面布置形态。 

     洋山港同盛物流园区——2002年4月1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有利于加快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对外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上海市的港口物流环境,促进上海更好的服务全国和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洋山深水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年限为2020年,主要布置在小洋山北岛链侧(即北港区)。规划布置岸线长度13.5km,可建设远洋干线及支线船泊位35个,陆域面积约14.3km²,能满足洋山深水港区届时1430万TEU的发展需求,整个大洋山南侧港区岸线将作为港区2020年后的规划发展预留岸线。 

     同盛物流园区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枢纽港和规划的海港新城为依托,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建设,连接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络,以外贸集装箱为核心,上海市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的综合物流中心。 

     综上所述,同盛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区域将面向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并将为全国沿海地区、东北亚地区及至全球范围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同盛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对象将是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临港工业园区以及沿海、沿江等地及国际上的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 

     作为港域一体化的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园区,同盛物流园区具有以下功能: 

     •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功能 

     •完善的商贸服务和保税功能 

     •覆盖面广、深入内地的辐射功能 

     根据规划,洋山港同盛物流园区位于南汇芦潮港东侧人工半岛南部海边,与洋山深水港通过32km长的东海大桥相连,规划面积13km²,并预留了两翼发展的空间。其主要功能区域有港口生产辅助区、铁路换装区、内河中转区、物流服务区、口岸服务区和综合配套区六大功能区。 

    二、 上海港口物流发展思路 

     上海市港口物流的规划与建设紧紧围绕港口的发展大型化、干线化、集装箱化和枢纽化的思路,走出了一条面向国内和国际、生产和消费、制造和流通、企业和社会的多层次综合网带的特色之路,丰富了大物流的内涵,但港口物流服务是一项综合工程,既有港口作业模式,又包含了仓储、分拨、包装、商务等流通领域的各项环节,还具有临港产业和保税加工、转口贸易的性质,与发达国家港口物流体系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结合上海市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对上海市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些思路。 

    1. 功能分区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上海市港口物流新体系。 

     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区位特点来分析,上海市的港口物流布局应该呈现多样化,实现功能分区,并相互补充,形成沿长江口的“物流走廊”和物流产业带。 

    2. 规划建设龙吴港内河物流园区,完善上海市港口物流体系。 

     龙吴港目前有集装箱泊位3座,年设计吞吐量为30万TEU,2001年实际完成39万TEU,内河集装箱港区作为内河运输网络的节点,具有腹地内外贸货源丰富,靠近生产、消费中心及沿内河高等级公路网通畅,内陆中转站配备齐全等优点。上海内河航道已规划建设1000吨级干线航道等级的网络体系,因此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建设配套物流中心,特别是建设龙吴港内河物流园区,对完善上海市港口物流体系极为重要。 

    3. 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要形成上海市三大港口物流园区的整体联动,有序开发,必须要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远洋干线运输、沿海近洋运输、长江集疏运和内河集散紧密联系起来,将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乃至制造等环节连接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因此有必要加快上海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4. 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构筑物流大通道。 

     港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港口的快装快卸,货物的及时疏送和增值服务的多样性。因此港口物流园区应考虑港口、公路、铁路、内河和航空运输的便利条件。上海港口物流园区中,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仍相当薄弱,特别是洋山同盛物流园区,其内河和铁路运输尚处在规划性阶段,应加快建设步伐,使其与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和园区开发同步进行。 

    5. 采取港口、园区联合运作,共同经营的新颖管理模式 

     建立符合港口物流园区操作模式的管理制度,关键是如何实现港区与园区一体化发展的问题。现代港口与物流园区在港口装卸、运输、口岸通关和园区的仓储、加工、配送等运作环节以及工商、税务制度上应相互联系和协作,共同构筑港口物流体系的软环境,因此港园合一模式更符合上海市港口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6. 加强企业诚信制度,推进口岸大通关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口岸通关制度也应顺应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其中建立企业信任放行制,向守法企业提供更多的通关便利,把口岸监管工作的重点,由货物转向企业,对不同产业、企业和区域实行通关分类管理等制度,都将极大的促进物流畅通。 

     (《上海物流》2003年第1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