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
2025-10-02 15:31:42 责编:小OO
文档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

摘要:本文从建筑本身的因素和特征出发,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前提、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表现类型和方式以覆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建筑风格 特征

  房屋的建造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造房屋的目的更加复杂,其类型更加丰富,建筑技术、建筑形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建筑理论中,一般认为建筑由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等要素确定。同时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双层特性,涉及的学科很多,诸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绘画、雕塑、音乐、电影和文学等各种艺术领域。此外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产生影响;地区自然条件对建筑产生影响等。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从近现代建筑的风格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建筑风格。因为建筑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况,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史,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及消落的原因。

2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及消落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的房屋毁于战火,大战结束以后,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缺乏问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并出现某些高涨,现代社会的经济、人口大变化,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发展并得以推广,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是:①功能主义特征;②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六面结构);③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考虑;④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标准化、批量化、拼装式的低造价)。

现代主义建筑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成功地利用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并且对建筑服务的对象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现代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其以简单中性的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有的建筑形式上简单到了极点而无以复加,因而忽略了个人的要求和审美价值,忽略了传统的影响,过分强调设计专家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3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的7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进入“丰裕社会”阶段,享受着长期的和平、繁荣。艺术、文学,建筑都逐步转向娱乐性、享受性,国际主义设计千篇一律的风格已成为新生代厌烦的目标,他们希望设计风格更富于变化,后现代主义以色彩绚丽、装饰华贵、材料奢华的方式引起广泛的注意。

4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

现代建筑讲究材料和结构的单纯性、准确性、功能性,而到70年代以后,为多元的、无统一目标的建筑理论取代,建筑的意义被各种不同的建筑家、理论家从政治角度、美学一角度、语言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现象学角度等来讨论。建筑仅仅受到功能、形式、经济这三个主要方面的约束时代已经结束了,建筑—理论的多学科时代到来了。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在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改变对主体、对象的研究,而重视建筑的规范、过程,不再就建筑论建筑,认为建筑应该是与社会环境、与各种复杂的因素密切相关的。

4.1与历史文化的联系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ConetyouJohnson)认为:建筑设计应与城市、人系起来,并且具有更多的文脉性,即和旧建筑具有联系。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人罗伯特·斯特恩(Robe~Stern)认为:建筑代表时代精神,建筑只是放在特定的时代中才具有意义,脱离时代和文脉的建筑是毫无意义的。哲学家佩雷兹一戈麦兹(Perez-Gomez)认为:建筑的居住性、建筑赋予的文化象征性、历史感具有更高的意义。建筑只有通过与文化、社会关系的接触而表现出意义来。

4.2与现象学的联系居住是人类思想中需要和平、清静的需求的结果。挪威哲学家克里斯提安·诺伯格一舒尔兹(Christian Norberg—SchuIz)指出:居住是决定性的,建筑是支持性的。现象学要求注意事物是如何形成的,建筑原来仅仅关切空间、体积、墙面处理、顶棚、布局等,现象学要求建筑还应该高度重视与人的感觉相关的内容,从而造成的感觉意义。

4.3与建筑理论的研究方法的联系部分理论家提出在建筑上利用异化的方式,通过重新审视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抑的因素:建筑的历史特征因素、装饰因素、不可思议、莫名其妙、荒诞的手法以及世俗的、民俗的、幽默的因素,来达到新的审美体系的建立,这些因素构成了丰富未来发展的因素。后现代主义建筑基于与以上学科的联系以及其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发展。

5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现方式、类型及特征

5.1方式后现代主义在使用历史因素的时候采用两个方式①单调使用某个特别的西方历史阶段的建筑特征。②采用折衷的方式处理,混合使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建筑因素。两者均无视建筑与所在场所的周围的文脉、地点等大环境因素的关系。

5.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类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类型有:(1)戏噱的古典主义: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或符号,而表现手法具有折衷的、戏噱的、嘲讽的特点。(2)比喻性的古典主义: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一半现代,一半传统,无戏噱、嘲讽的特点。(3)基本古典主义:强调用古典主义的城市布局为中心,采用古典的比例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4)复古主义:基本上是简单的复古作品,在形式上、功能上甚至结构上都没有突破传统的模式。(5)现代传统主义:一方面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主义,设计内容更丰富、奢华、艳俗;另一方面集中于现代建筑项目上,为现代主义基本构造加传统的装饰点缀。

5.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为:(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2)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3)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6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

建筑有三个基本因素:类型(风格style)、功能(function)、构造(Tectionics)。三个因素应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认为风格通过使用与功能结合,通过结构和构造结合。它讲究装饰、含糊、折衷复杂,不交代结构、有立面装饰主义嫌疑,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在意义传达的问题上,最大的出入在于现代主义认为形式至关重要,构造和功能本身具有形式的能力,会形成一种综合的现代主义文化;而后现代主义认为意义必须通过刻意设计的形式来传达,形式本身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它其实是新形式主义,讲究形式的象征性和形象的“美观”,追求形式的历史内涵。

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全面否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内容和形式,采用装饰主义、和豪华材料,但从建筑构造的本身来看,它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和借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构造功能,仅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刻意强调,甚至夸张运用而已。两者依然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发展性的,不是对抗性的。

7衰落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一个特别的建筑运动,在60年代末开始,历经70年代和80年代的发展,大起大落,到90年代,进入衰落时期,逐渐退出建筑的主流,其衰落的原因在于:(1)现代主义建筑的继续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家,他们坚持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精华,并发扬光大,取得了令人认可的成绩;(2)引起变化的原因发生变化:与环境协调,新事物的产生,东西方文脉的体现;(3)心理原因:建筑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采取的心理手段是刺激、猎奇、逆反等,而这些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4)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对人们的刺激表现为多元化;(5)多学科:众多学科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建筑风格的发展和改变。此外,与多度的商业炒作,过度的人为推广也有密切的关系,过分的装饰、过分强调建筑家自我的表现和个人化的诠释,也都是造成它衰落的原因。

从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可以看到,只有尊重建筑本身的因素和特性,尊重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尊重科学,才能使建筑走上多元化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