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15课《诫子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2025-10-02 15:31:28 责编:小OO
文档
15.诫子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自主学习

1.题解。

《诫子书》是     时期著名政治家      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题目的意思是                                 。此文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冶(  )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梳理下列文言词句。

 ☆ 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

(2)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

 ☆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

☆一词多义

(1)     非学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 (2)    夫学须静也(  学习  )

     成     遂成枯落(成为,变成   )    学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式:夫学须静也。(“……也”   表判断  )

(2)倒装句: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将复及何”   )

☆名句理解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交流点拨】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 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贯穿诸葛亮一生,是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交流点拨】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诸葛亮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  修养   和   学习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   静  ”与“  躁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 整散结合  

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   正反对比   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一、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二、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找出相关语句。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四、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警句推荐:

【交流点拨】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惜时:(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全文总结

                 治学

静以修身     修身           谆谆教诲

俭以养德     惜时           无限期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