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简述QC小组活动程序
2025-10-02 15:31:35 责编:小OO
文档
简述QC小组活动程序

本文主要陈述QC小组活动程序过程。首先引入QC及QC小组的基本概念和本身具有的特性。其次主要介绍了QC小组活动组建、选题、课题调查、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及要因对策等活动程序,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又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方法。

标签:QC小组;活动程序;方法

引言

QC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进料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最终检查验证和出货质量控制。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民主管理的经验同QC科学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一个企业想要把质量搞好,就要把有限资源合理组织起来,在所有资源条件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而QC正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依靠广泛群众搞好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主要介绍QC小组各个环节的活动和运用方法。

1 QC小组特性

QC小组具有四个特性:明显的自主性。以员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分工明确,发挥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的群众性。不局限在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是更注重吸引生产、服务等工作一线的操作人員参加。员工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积累经验,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的组长可轮流担任,人人发挥才智,人人可以有锻炼的机会,小组讨论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发扬民主精神,实现最终保证的目标。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活动中严格遵循QC工作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效果、输出标准、寻找下一个改进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2 QC小组活动程序

各类课题QC小组活动均要遵循P、D、C、A循环。其活动应遵循以下程序:QC小组组建、选择课题、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指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1 QC小组组建

QC小组的建立应以遵循自愿结合、形式多样为原则。可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以现场实操人员为主体。每个QC小组的人数一般为3-10人,该组长必须对全面质量管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推广的积极性。QC小组建立后,在质量管理部门登记。

2.2 选择课题

选题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名称应一目了然,不要抽象、选题理由应直截了当,讲清目的和必要性,避免长篇大论的陈述背景。善于运用提高、降低等动词,中间为实施的对象,后面加效果。

2.3 活动计划

根据选择的课题,拟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并根据PDCA循环对活动步骤作明细布置。通常采用甘特图表示活动计划,其是一种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种进度自我管理方法。P阶段包括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D阶段是按对策实施。C阶段为效果检查。A阶段包括制定巩固措施和总结下一步工作。

2.4 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在选择课题后,再对问题严重程度进行调查才叫“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要客观的、可比的用数据说话。其次,对调查的数据要分析整理,找到问题的症结。再者,小组每位成员要亲自到现场去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现场调查不是课题的再确认,也不是原因分析,而是指出问题的现在状态,找出问题的症结。如,门诊医生给患者做B超检查,就是看患者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现状调查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数据记录表和各种证实性的记录表。

2.5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确定问题之后要解决到什么程度,为后期结果验证、检查结果提供依据。在设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设定要与课题相对应,用量说话、用“值”表示,说明设计的依据。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需小组人员共同努力,相互协作而实现。此活动一般采用柱形图或用数据直接表达。

2.6 分析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环节中,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把有可能产生的问题的所有原因都想到,小组成员互相鼓励、互相启发。首先从“人、机、料、法、环、测”各方面要素分析。其中,人是参与制品制作过程的执行人员。设备是生产制品涉及的机器设备、工装模具。材料是生产制品所用的材料。方法是企业文化,行事原则,技术手段、标准规范等。环境是外部、内部环境、工作现场。测是制品检验所用的仪器、方法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不脱离现场实际情况。将问题全貌展示,分析要彻底,追根寻源。一般常采用基本图形(鱼骨图,如图1)表示产生问题的原因。

2.7 确定主要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把对问题影响大的,同时小组又有能力解决的末端原因确定为主要原因。确定主要原因时,要排除QC小组不可抗拒的原因,要把分析的“末端原因”逐条确认,小组成员要到现场实地调查,进行验证、测量、分析。切勿使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确定主要原因。确定主要原因的计划可包括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依据及责任人和时间等要素。一般经常使用的统计工具一般包括统计表和数据记录表。

2.8 制定对策

针对每一个主要原因都有一一制定对策。也就是说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研究对策,然后制定对策。制定的对策要具有有效性、实施性、防止对策的临时性和应急性。对策表应该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分别是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和负责人。

2.9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时一定要按对策表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小组人员应边实施、边检查效果。当实施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实时做好更改记录。同时在活动中,时刻要做好活动记录。

2.10检查效果

检查效果是小组成员将对策后的数据和目标进行比较,确定改善程度。一律使用数据说话,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很直观的就能看出对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课题效果应得到相应职能部门的认可。

2.11 制定巩固措施

制定巩固措施的目的是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输出文件可纳入企业管理标准或技术标准中,作为此课题固化文件以及后续工作实施的借鉴或凭证。

2.12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常采用雷达图对小组成员本省的素质进行评价。小组组长对QC活动总结,对成果总结,对活动程序和统计方法成功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

3 结论

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管理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其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