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三、教学要求: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二)、1.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敬佩、爱戴先辈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2.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党的情感。
(四)、1.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2.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五、教学进度
| 周 次 | 日 期 | 内 容 | 课 时 | 
| 1 | 9.2 -9.6 | 开学准备 | 1 | 
| 2 | 9.9-9.13 |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 2 | 
| 3 | 9.16-9.20 | 2、社会文明大家谈 | 2 | 
| 4 | 9.23-9.27 |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 2 2 | 
| 5 | 9.30-10.4 | 国庆 | |
| 6 | 10.7-10.11 | 4、学会拒绝 | 2 | 
| 7 | 10.14-10.18 |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 2 | 
| 8 | 10.21-10.25 |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2 | 
| 9 | 10.28-11.1 |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 2 2 | 
| 10 | 11.4-11.8 |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 2 | 
| 11 | 11.11-11.15 | 复习 | 2 | 
| 12 | 11.18-11.22 | 期中考试 | 2 2 | 
| 13 | 11.25-11.29 | 2、日益富强的祖国 | 2 | 
| 14 | 12.2-12.6 | 3、告别贫困奔小康 | 2 | 
| 15 | 12.9-12.13 |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 2 2 | 
| 16 | 12.16-12.20 |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1、到周边去看看 | 2 | 
| 17 | 12.23-12.27 | 2、环球旅行去 | 2 | 
| 18 | 12.30-1.3 | 3、文化采风 | 2 2 | 
| 19 | 1.6-1.10 | 复习 | 2 | 
| 20 | 1.13-1.17 | 期末复习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