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起主变出口短路跳闸事故,引起变压器油中色谱数据异常,介绍了如何结合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电气试验数据等判断、分析事故原因的过程和处理方法。
关 键 词: 总烃 电弧放电 空载电流
1 事故概述
某35千伏主变压器型号为SZ10-10000/35kV,接线组别为YNd11,额定容量为10000千伏安,额定电压为kV。该变压器2003年11月生产,2013年8月该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次日电气试验人员对主变进行了诊断性试验及油色谱分析,初步判断线圈存在故障点,返厂解体后发现A相高压线圈中部有放电痕迹。
2 故障的分析判断过程
2.1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该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后,现场对该主变压器外观进行检查,无明显异常,受到雷雨天气影响,不具备开展现场电气诊断性试验条件,仅对该主变进行本体油色谱分析,该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数据见表1。
表1 某主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 单位:μL/L
| 气体成分 | 氢 H2 | 甲烷 CH4 | 乙烷 C2H6 | 乙烯 C2H4 | 乙炔 C2H2 | 总烃 ∑C | 一氧化碳 CO | 二氧化碳 CO2 | 
| 故障前 | 11.6 | 2.6 | 0.4 | 0.3 | 0 | 3.3 | 21.6 | 270.6 | 
| 故障后 | 778.9 | 86.9 | 1.4 | 31.5 | 161.4 | 281.2 | 294.9 | 975.4 | 
| 注意值 | 150 | - | - | - | 5 | 150 | - | - | 
通过分析,三比值编码为(2,0,2),故障性质为“电弧放电”,典型的故障实例有:线圈匝间、层间短路,相间闪络、分接头引线间油隙闪络、引线对箱壳放电、线圈熔断、分接开关飞弧、引线对其他接地体放电等。由于此次故障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也明显增加,且△CO2/△CO<3,说明故障涉及固体绝缘材料,所以以上故障实例中可能性较大为:线圈匝间、层间短路,相间闪络、分接头引线间油隙闪络。
2.2电气试验分析
次日对该主变压器进行电气试验,试验项目为绝缘性能试验、单相低电压空载试验和直流电阻试验项目,数据如下所示。
表2 绝缘电阻试验数据
| 测量位置 | 高压对低压及地(MΩ) | 低压对高压及地(MΩ) | 
| R15’ | 3500 | 3000 | 
| R60’ | 5250 | 5030 | 
| 吸收比 | 1.5 | 1.68 | 
| 测量位置 | 高压绕组对其他及地 | 低压绕组对其他及地 | ||
| 电容量(pf) | 介损tg(%) | 电容量(pf) | 介损tg(%) | |
| 故障前 | 70590 | 0.242 | 10600 | 0.238 | 
| 故障后 | 71090 | 1.331 | 100 | 0.979 | 
表4 低电压单相空载、短路试验数据
| 加压 | 短接 | 电压 (V) | 电流 (A) | 功率 (W) | 短路阻抗(Ω) | |
| 空载 | ab | bc | 200.1 | 2.096 | 1.68 | |
| ca | ab | 200.3 | 2.136 | 256.51 | ||
| bc | ca | 400.4 | 0.083 | 16.10 | ||
| 短路 | A0 | abc | 44.51 | 5.008 | 17.65 | 8. | 
| B0 | abc | 44.46 | 5.012 | 18.34 | 8.87 | |
| C0 | abc | 44.92 | 5.012 | 18.35 | 8.96 | 
空载试验异常的可能原因有两种:一是加压的低电压绕组a相的匝间、层间有部分短路现象,导致空载电流出现异常变大;二是对应的高压绕组A相存在匝间短路,空载试验时相当于在低压侧进行短路试验,使得电流增大,功率增加。
所以用直流电阻试验进一步确认故障位置。
表5 直流电阻试验数据
| 高压 | A0(Ω) | B0(Ω) | C0(Ω) | △Z | 
| 档位4(故障后) | 0.2683 | 0.274.6 | 0.2749 | 2.42% | 
| 档位4(历史数据) | 0.2746 | 0.2742 | 0.2745 | 0.15% | 
| ab | bc | ca | ---- | |
| 故障后 | 0.03473 | 0.03470 | 0.03478 | 0.46% | 
综合以上试验数据,判断该变压器高压侧A相绕组存在故障点,发生匝间短路。由于试验已经明显判断出主变的故障情况,现场无法修理,必须返厂大修。
3 吊罩检查、原因分析及处理
返厂后,对该变压器进行吊罩检查。外观检查未见明显故障点;对绕组进行解体后,发现A相高压线圈中部有放电痕迹,现场图片如下:
图1 该主变高压侧A相中部故障点
图2铭牌上所示的高压绕组接线示意图
电力变压器调压的接线方式按调压绕组的位置不同分为三类:一是中性点调压,调压绕组的位置在绕组的末端;二是中部调压,调压绕组的位置在变压器绕组的中部;三是端部调压,调压绕组的位置在变压器各相绕组的端部。中性点调压,对开关的绝缘水平要求低一些;中部调压,安匝平衡好一些;端部调压方式现在很少使用。
根据铭牌上显示,该变压器采用的是中性点反向调压方式,高压线圈整体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主线圈,下部分为调压线圈,如图2所示。
该调压方式的变压器在绕组整体的中部位置(如图中红色标注区域)主线圈与调压线圈匝间电位差大,绝缘存在薄弱环节。这一缺陷使得该变压器在较大电流的冲击下,高压绕组的中部位置绝缘击穿,发生匝间短路放电,最终引发跳闸事故。
考虑到该变压器线圈的绝缘缺陷,接下来打算更换该变压器的高压侧线圈,对该线圈进行重绕,待改造完成后作为备品使用。
4 总结
1.变压器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后,应立即对组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对照规程给出可能的故障实例做参考;
2.对该种调压方式的变压器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应严格按照十反措中的规定,开展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校核工作,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采取加装中性点小电抗、限流电抗器等措施,对不满足要求的变压器进行改造或更换。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