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2025-10-02 15:30:38 责编:小OO
文档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即用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的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导值。

2、一般的白炽灯泡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也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的b曲线所示。

3、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特性如图1-1中的c曲线,正向压降很小(一般鍺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遽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几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1-1中的d曲线。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压开始增加的时候,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是(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突然增大,以后它的端电压将维持恒定,不再随外加的反向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三、实验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10V1
2直流数字毫安表1
3直流数字电压表1
4二极管2AP91
5稳压管2CW511
6线性电阻器100Ω

1
四、实验内容

1、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1-2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V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9V,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序号12345678910
U(V)

0.009.00
I(mA)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按图1-3接线,R为限流电阻,测二极管D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25mA,正向压降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是在0.5-0.75V之间更应多取几个测量点,做反向特性实验的时候,只需将图1-3中的二极管D反接,且其反向电压可加到30V左右。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序号123456789
U(V)

00.20.40.50.550.600.650.700.75
I(mA)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U(V)

0-5-10-15-20-25-28
I(mA)

3、测定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只要将图1-3中的二极管换成稳压二极管,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即可。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序号123456789
U(V)

00.20.40.50.550.600.650.700.75
I(mA)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U(V)

0-5-10-15-20-25-28
I(mA)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二极管正向特性时,稳压电源输出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应时刻注意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25mA,稳压源输出端切勿碰线短路。

2、进行不同实验时,应先估算电压和电流值,合理选择仪表的量程,仪表的极性也不可以接错。

六、实验报告的要求

1、根据各实验结果数据,分别在坐标纸上绘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线(亦可使用电子表格来绘图)。(其中二极管和稳压管的正、反向特性曲线均要求画在同一张图上,正向、反向电压可以取不同的比例尺)

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被测元件的特性。

3、必要的误差分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