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灯笼》教案设计
2025-10-02 15:30:44 责编:小OO
文档
4《灯笼》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关键句的作用。

2、品味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3、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关键句的作用。    

    2.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教学课时:1课时                                       (总第9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导语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 只是孩童的 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 萧的《灯笼》。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神龛(kān)  争讼(sòng)  斡(wò)旋   怅惘(chàng wǎng)  点缀(zhuì)  羡慕(xiàn mù)   幽悄(qiǎo)  星阑(lán)  燎(liáo)原  铿(kēng)然   熙(xī)熙然   马前卒(zú)

3.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交流点拨】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读一读,说一说:灯笼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3、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四、理解语言,探究写法

1、赏析: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2、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既雅致,又不会过于通俗。

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笼,便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

3、文体特点

散文  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背景链接: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2、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3、你认为在霓虹灯闪耀的今天,灯笼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教学反思: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