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名称 | 健康评估 | 授课专业 | 中职护理 | 班级 | 2015级 | |||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 |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
| 选修课 | 限选课( );任选课( ) | |||||||
| 授课方式 |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 考核方式 | 考试( );考查(√) | |||||
|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 36学时 | 学 分 数 | ||||||
| 学时分配 | 课堂讲授 26 学时; 实践课 10 学时 | |||||||
| 教材名称 | 三年制: 《健康评估》 | 作 者 | 主编:张淑爱 |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 | |||
| 参考书 | 五年制: 《健康评估》 | 作 者 | 主编:王克惠 |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12月 | |||
| 《内科护理学》能力训练 | 作 者 | 主编:全香兰 |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3月 | ||||
| 《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书 | 作 者 |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 ||||||
| 授课教师 | 邹东光 | 职 称 | 讲师 | 单 位 | 临床学科
| |||
| 授课时间 | 2016年3月~2016年6月 | |||||||
| 周 次 | 第 1 周 | 学时顺序 | 1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一章 绪论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分钟) | 反馈 | |||
一、健康评估内容 1.健康史评估 2.心理评估 3.社会评估 4.身体状况评估 5.常用实验室评估 6.心电图评估 7.影像学评估 8.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9.护理病历书写 二、健康评估的方法 1. 交谈:是收集主观资料的主要方法。 2. 检查身体状况:是采集客观资料的主要方法。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3. 查阅资料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三个目的 2.六个要求 | 1、导言:从目前我国及国外健康状况的比较引出健康评估的内容。 2、概要性介绍健康评估的内容,并据此向学生介绍本教材的整个部布局和教学内容安排。 3、联系生活实际启发点拨性讲解 4、读书提问 5、举例介绍 6、点拔学生,师生共同概括知识点 7、通过习题练习,示范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 15 10 5 5 10 | 提 问 1、一个人的健康资料应如何收集? 2、什么是健康?结论如何得出? 3、一个人的自然寿命是多少? 4、健康评估有什么重要性? | |||
| 课 后 记 | 由于联系临床实际讲解,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良好,为后绪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有的班级感觉速度有点快,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调整讲课速度。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 1、2 周 | 学时顺序 | 2、3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二章 健康史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分钟) | 反馈 | |||
| 第一节 健康史评估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健康史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一)交谈方式 1. 正式交谈 (1)准备阶段(2)交谈阶段(3)结束阶段 2.非正式交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 (二)交谈的技巧 1.应用合适的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2.灵活应用肢体语言:服饰、表情、仪表、姿势、目光、微笑、点头、手势、触摸 3.巧用过渡语言 4.及时核时资料 5.特殊评估对象的交谈:老年人、焦虑者、情绪低落者、愤怒者、病情危重者。 二、健康史评估的注意事项 1.要尊重病人 2.避免套问及诱问 3.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4.认真倾听,避免重复提问 5.注意文化差异 6.考院外资料 第二节 健康史内容 一、一般资料 二、主诉: 三、现病史: ①患病时间与起病情况 ②主要症状及演变情况 ③伴随症状: ④诊疗及护理经过 ⑤一般情况: 四、既往史 五、用药史 六、生长发育史 七、家庭健康史 | 1、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性讲解 2、读书提问 3、举例介绍 4、点拔学生,师生共同概括 5、设疑、精讲 6、重点讲解 举例说明 7、提纲式总结 8、通过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 15 5 10 20 10 20 10 | 提 问 | |||
| 课 后 记 | 内容繁杂,需联系实际进行条理性讲解,只是通过本内容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做为常识性基础知识了解即可。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 2周, | 学时顺序 | 4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二章 健康史评估 | 授课方式 | 实践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分钟) | 反馈 | |||
一、目的 1、掌握健康史评估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及内容。 2、能熟练采集健康史。 3、培养尊重病人、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合作精神。 二、准备 评估者、被评估者(均由学生扮演)准备;入院评估表;健康史采集内容的影像资料;教师提供的病历资料。 三、方法与步骤 1、观看有关健康史采集方法及内容的影像资料。 2、学生分组,6人一组,由一位学生扮演被评估者,一位扮演评估者。 3、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由教师提供的病历资料,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家庭情况、主要症状等。 4、采集健康史时,每组主要由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交谈,其他同学做记录,必要时补充。 5、交谈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学生将采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四、小结 1、实践前,学生应认真复习健康史采集方法、询问技巧及有关注意事项。 2、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病历资料。 3、环境应保持安静,评估者要衣帽整洁,语言行为规范,举止得体,充分体现当代护士应有精神面貌和端庄仪表。 4、被评估者要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同学作好配合。 | 1、学生分组练习,6人一组,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健康史采集的相关内容,为使学生有明显学习收效提共保障。 3、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各小组总结汇报。 5、教师评价总结,指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45 | 提 问 观 察 | |||
| 课 后 记 | 实践课学生比较喜欢,比在课堂听课放松,但学生的参与性并不一致。有些学生很怡慢,做事不以为然,需要教师严格监控,保证学生学有收获。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 3、4周 | 学时顺序 | 5、6、7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三章 心理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分钟) | 反馈 | |||
| 第一节 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目的与意义 1.探索病因 2.明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3.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 4.是重要的科研手段 二、方法:1.心理测验法2.观察法3.会谈法4.调查法 5.医学检测法 第二节 心理评估的内容 一、病人的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 (二)自我认知的形成 1.自我认知的形成阶段:生理、社会、心理三个阶段 2.影响自我认知形成的因素 (三)病人的自我认知紊乱:1.体像 2.社会角色改变的认知 3.生理功能认知改变 4.自尊的认知改变 (四)自我认知评估内容与方法 二、病人的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1.情绪与情感由客观刺激引起 2.情绪与情感是主观态度体验 3.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是需要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产生需要不同、反映的特点不同、表现的形式不同 2.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情感形式:原始情绪、感知情绪、人际情绪、自我评价情绪 2.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3.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四)病人情绪变化的特征:主导心境差、情绪活动的强度大 3.情绪活动的特续时间长 4.情绪活动不稳定 (五)病人常见的不良情绪:1.恐惧2.焦虑3.抑郁4.愤怒 (六)情绪与情感的评估方法:1.会谈法 3.量表评定法 2.观察与测量: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生理变化 | 1、导入新课 2、补充心理学中学生应掌握和了解的概念 3、概括性讲解 结合病例条理性介绍 3、精讲点拔 4、结合临床病历进行讲解化难为简 5、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解释心理学中的各种现象 6、反馈、小结 | 5 20
20 25 20 40 5 | 提 问 观 察 | |||
| 课 后 记 | 此部分的内容需要充添一些概念做为基础铺垫进行讲解,否则学生觉得枯燥深奥。最好多用实际例子来解释这部分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以利提高学习效果。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4、5周 | 学时顺序 | 8、9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四章 社会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一节 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社会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评估病人的角色功能2.评估病人的人际关系 3.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状态 二、社会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2.交谈法3.量表评定法4.抽样调查法 第二节 社会评估的内容 一、角色评估 (一)角色的定义 (二)角色的种类:第一角色、第二角色、第三角色 (三)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四)病人角色与病人角色失调 1.病人角色 2.病人角色失调:病人角色冲突、病人角色缺如、病人角色强化、病人角色消退、病人角色隐瞒、病人角色假冒 二、人际关系评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二)人际关系的结构 1.认知是了际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2.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 3.行为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手段 (三)人际关系的特点 1.复杂性2.情感性3.直接性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社会认知 2.人际吸引:相近吸引、相似吸引、互补吸引、相悦吸引、仪表吸引、敬仰性吸引 (五)人际关系的评估方法 三、社会支持状态:定义、与健康的关系、评估方法 | 1、导言、精讲 2、启发性讲解 3、重点讲解 4、精讲点拔 5、大量联系学生熟知识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以条理形式概括知识点 7、反馈、评价 | 5 5 25 15 30 5 5 | 1、实际 练习检测 2、提问 | |||
| 课 后 记 | 此部分的内容需要密切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否则学生觉得枯燥深奥。最好多用实际例子来解释这部分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以利提高学习效果。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5周 | 学时顺序 | 10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五章 身体状况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第一节 身体状况评估的准备与基本方法 一、评估前准备 1.器材准备2.环境准备3.病人准备4.态度准备 二、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视诊 是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方法。 (二)触诊:1.方法 (1)浅部触诊(2)深部触诊 2.注意事项 (三)叩诊:1.叩诊体位: 2.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 3.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4.注意事项 (四)听诊:1.方法:直接、间接 2.注意事项 (五)嗅诊: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 大蒜味—有机磷中毒 | 1、导言、精讲 2、启发性讲解 3、重点讲解 4、边讲边演示 5、学生练习叩诊 6、结合临床实例让学生了解学习本内容的意义 7、反馈、评价 | 5 5 10 10 5 5 5 | 1、实际 练习检测 2、提问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教学内容叩诊音比较难掌握,学生感到很深奥,学习起来感觉难,需要用实物来比喻降低学习难度,以增强学习效果。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6周 | 学时顺序 | 11、12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五章、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一、生命征: (一)体 温: 1.参考范围: 2.临床意义:体温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发热) 体温降低:休克 (二)脉搏: 1.脉率:正常成人60~100次/分 2.脉律:规则。 3.常见异常脉搏:速脉、缓脉、水冲脉、奇脉、交替脉 (三)呼吸: 1.频率:16~20次/分 2.呼吸异常:频率异常:过缓、过速 深度异常:深长快——酸中毒 节律异常:潮式呼吸、间停呼吸 (四)血压: 1.正常值:130~139/85~mmHg 2.异常:(1)高血压:≥140/90mmHg (2)低血压:<90/60mmHg (3)脉压改变:增大、减小 二、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按轻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三、面容表情:急性面容、慢性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水肿面容、二尖瓣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满月面容、苦笑面容 四、发育体型: 1.发育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 2.体型: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五、营养状态 :营养不良(消瘦)、营养过度(肥胖) 六、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七、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越步态、剪刀步态 | 1、重点讲解 2、精讲点拔举例介绍生命体征的临床意义 3、启发性介绍 4、点拨 5、读书提问 6、对比学习,与《基础护理学》和《生理学》比较生命体征的正常值。 7、精讲演示面部表情、体位和步态 8、反馈、小结 | 30 15 5 5 10 10 10 5 | 1、实际检测 2、提问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将临床常见的病理现象形象化,学生接受很容易,无难度,只是繁杂,但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学生很感兴趣。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7周 | 学时顺序 | 13、14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三节皮肤、粘膜和浅表淋巴结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一、皮肤、粘膜评估 1.颜色:苍白—多见于贫血;发红—发热性疾病、阿托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发绀—缺氧 黄染—肝硬化、溶血性疾病、胆道疾病 色素沉着—肝癌、肝硬化、肢端肥大症 色素脱失—白癜风、白斑、白化病 2.湿度:多汗、少汗及无汗、冷汗、盗汗 3.弹性:减弱见于消耗性疾病、严重脱水病人 4.皮疹: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5.皮下出血:瘀点、紫癜、瘀斑、血肿 6.蜘蛛痣与肝掌:见于肝炎和肝硬化、妊娠女性 7.水肿:分凹陷性和非凹陷性 凹陷性水肿分为(1)轻度水肿 (2)中度水肿 (3)重度水肿 二、浅表淋巴结评估 (一)评估方法和顺序: (二)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全身淋巴结肿大:急慢性淋巴结炎、单核细胞增 多症、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 2.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炎、淋巴结结核、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 1、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理解临床意义 演示 2、精讲点拔 3、演示点拨 学生练习
4、条理性讲解,突出重点,减轻学生在表面上所感受到的学习负担。 4、反馈、评价 | 25 20 20 20 5 | 1、提问 1、实践检测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达标效果好。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8周 | 学时顺序 | 15、16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四节 头面部及颈部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分钟) | 反馈 | |||
| 一、头面部评估 (一)头发:颜色、疏密度、脱发 (二)头颅:小颅、尖颅、方颅、巨颅、 (三)眼 1.眼睑:水肿、睑内翻、上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 2.结膜:充血见于结膜炎、角膜炎;颗粒与滤泡见于沙眼;苍白见于贫血;出血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3.眼球: (1)突出:双侧—甲亢;单侧—炎症和占位性病变 (2)下陷:老年人、严重脱水、消瘦 4.角膜:观察其透明度、有无软化、溃疡、血管、云翳、白斑 5.巩膜:黄染—见于疾病和药物 6.瞳孔:正常值3~4mm (1)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药物中毒 (2)瞳孔散大:见于青光眼、阿托品中毒、可卡因中毒 (3)瞳孔大小不等:见于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脑疝) (4)对光反射:迟钝见于浅昏迷、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 7.视力:远视力和近视力 (四)耳:1.耳廓与外耳道 2.乳突 (五)鼻 1.外观:洒渣鼻、蝴蝶斑、蛙状鼻、鼻翼扇动 2.鼻腔:鼻中隔、鼻出血、鼻腔粘膜 3.鼻窦:鼻窦炎 (六)口腔 1.口唇:观察有无颜色、疱疹、口角糜烂和歪斜。 2.口腔粘膜:观察有无粘膜斑和白色假膜 3.牙齿:注意色泽、形状、有无龋齿、残根、缺齿、和义齿。 4.牙龈:注意颜色、有无水肿、出血和溢脓。 5.舌:注意舌质、舌苔及活动状态 6.咽部及扁桃体:应注意大小、有无红肿、分泌物。 二、颈部评估: 1.颈部运动:强直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2.颈部血管: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 (三)甲状腺: 1.评估方法: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节、压痛、震颤 2.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 (四)气管:判断是否有移位 | 1、复习相关解剖知识及生理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理解临床意义 3、精讲点拔 4、学生边学边练习在课堂中能做的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5、知识过于零散,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6、反馈、评价 | 10 25 20 5 25 5 | 1、提问 2、实践检测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特别繁杂,但联系实际讲解学生特别感兴趣,学习起来很轻松,愉快,学生最愿意听老师讲实际例子和生活中各种故事。因此,讲解理论知识,以生活实例为依托,效果会很好。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9周 | 学时顺序 | 17、18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五章 身体状况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五节 胸部评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1.胸骨角2.肋间隙3.乳头4.脊柱棘突 二、胸廓评估: 异常:扁平胸—肺结核、瘦长体型;桶状胸—肺气肿佝偻病胸、胸廓一侧或局部变形 三、乳房: 1.检查方法:视诊—发育、皮肤、乳头 触诊—硬度、弹性、压痛、包块、淋巴结 四、肺与胸膜的检查 1、视诊:主要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 2、触诊:(1)语音震颤(2)胸廓扩张度 3、叩诊: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过清音见于肺气肿;浊音见于肺结核、肺炎;实音见于胸腔积液、肺实变;鼓音见于气胸、空洞型号肺结核 4、听诊(1)正常呼吸音(2)异常呼吸音 (3)啰音:湿啰音 干啰音 (4)胸膜摩擦音:屏气时消失,见于胸膜炎 | 1、复习相关解剖知识及生理知识 2、结合挂图讲解 3、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胸部和各种病变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出 演示 学生练习 4、举例、详细介绍以突破难点 5、概要性讲解 6、反馈、小结 | 5 10 30 30 10 5 | 1、提问 2、实践 检测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中呼吸音最难于理解,尤其是机理很难懂,最好是在活体上边实践边学习,否则只能是强性记忆,影响学习效果。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0周 | 学时顺序 | 19、20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五节 胸部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五、循环系统检查 (一)心脏检查 1、视诊:心前区隆起—先心病、风心病 心尖搏动—正常位置、心尖搏动强度改变 2、触诊:心尖搏动、心脏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方法、顺序、心界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 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杂音 (二)周围血管征 1、水冲脉 2、击音 3、毛细血管搏动征 | 1、利用挂图复习提问心脏的位置及功能 2、启发性讲解 3、详细介绍 演示 举例 4、精讲点拨 2、边讲边演示 学生练习 3、结合临床启发性讲解 4、反馈、小结 | 5 20 20 10 15 15 5 | 1、提问 2、实践 操作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最好利用多媒体协助完成,即形象又生动逼真,学习效果肯定会明显提高。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1、12周 | 学时顺序 | 21、22、23、24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五章 身体状况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六节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视诊:1、腹部外形:腹部膨隆、腹部凹陷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4、胃肠型和蠕动 (三)触诊:(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脏触诊 (4) 脾脏触诊 (5)胆囊触诊 (6) 膀胱触诊 (7) 腹部肿块 (四)叩诊:腹部叩诊音 移动性浊音 (五)听诊:肠鸣音、振水音 第七节 神经系统检查 1、生理反射: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 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奥本汉姆征、戈登征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测 验 | 1、利用挂图复习提问腹部的脏器有哪些?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腹部脏器的大致位置及主要功能。 2、结合临床启发性讲解,对学生实施探究性教学 3、详细介绍 演示 举例 5、精讲点拨 6、边讲边演示 学生边练习 7、启发性讲解 8、反馈、小结 | 10 35 15 30 25 15 5 45 | 1、提问 2、实践 操作
| |||
| 课 后 记 | 腹部检查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检查学生只是理解表象,但对所学的解剖知识已很陌生,提到的相关知识几乎都不知道,需要老师做以基础知识回顾。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3周 | 学时顺序 | 25、26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六章 常用实验检查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一节 血液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标本采集: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1、标本采集: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 1、标本采集: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二、其他常用血液检查 1、血细胞比容测定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血块收缩试验 4、出血时间测定 5、凝血时间测定 6、凝血酶时间测定 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1、导言 2、对比介绍 3、读书辅导 师生互动 4、与临床和生活实际结合启发性讲解 5、点拨、反馈、评价 | 5 25 15 35 10 | 1、提问 2、化验单检测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易于理解,生活中接触机会较多,只是内容过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只能是重点介绍,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4周 | 学时顺序 | 27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六章 常用实验检查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二节 尿液检查 一、尿液常规检查 1、标本采集法 2、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1)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 酸碱反应、比重 (2)化学检查:尿蛋白检查、尿糖检查、尿酮体检查、尿胆原检查、尿亚盐检查 二、其他常用尿液检查 第三节 粪便检查 一、标本采集法 二、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量: 2、颜色与性状:稀糊状或稀汁样便; 粘液、脓性或脓血便; 柏油样便;鲜血便; 白陶土样便;米泔样便; 果酱样便;胶胨状便; 细条状便;乳凝块样便 (二)显微镜检查 (三)粪便隐血检查 (四)细菌学检测 | 1、启发引导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讲解 3、精讲点拔 4、读书辅导 提问 5、反馈、小结 | 15 10 10 5 5 | 1、提问 | |||
| 课 后 记 | 尿便检查大部分内容学生都很熟悉,又比较简单,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学生很感兴趣,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4、15周 | 学时顺序 | 28、29、30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六章 常用实验检查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四节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测定 2、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测定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 1、浓缩稀释试验 2、尿渗量测定 第五节 肝脏病常用实验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 二、血清蛋白电泳 三、血清胆红素测定 四、血清酶学检查 1、血清转氨酶测定 2、r-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3、碱性磷酸酶测定 五、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 1、甲型肝炎病毒(HAV) 2、乙型肝炎病毒(HBV) 3、丙型肝炎病毒(HCV) 4、丁型肝炎病毒(HDV) 5、戊型肝炎病毒(HEV) 六、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 1、复习肝脏和肾脏功能 2、精讲,绘图启发学生 3、与实践联系讲解 4、对比讲解 5、概况性讲解、举例 6、读书辅导 7、反馈、小结 | 5 20 20 15 20 5 5 | 1、提问 2、化验单检测 | |||
| 课 后 记 | 肝肾功能检查虽然生活中学生不陌生,但只是知晓名称,其实际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讲授本内容时,师生要共同复习所关联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6、17周 | 学时顺序 | 31、32、33、34 | |||
| 章 节 名 称 | 第七章 心电图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导联 肢导联:ⅠⅡⅢ aVR aVL aVF 胸导联:Ⅴ1Ⅴ2Ⅴ3Ⅴ4Ⅴ5Ⅴ6 二、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一)正常心脏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 P波: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R间期 :房室传导的时间。 QRS波群 :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S-T段 :心室除极后缓慢复极的心电活动。 T波: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Q-T间期: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三、心电图的描记 1、描记前准备 2、操作方法 3、注意事项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 (一)心电图记录纸 (二)心率的计算 (三)心电图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四)心电图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五)平均心电轴 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律失常 三、心肌梗死 | 1、导言 2、精讲 3、结合挂图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各波意义和会测量方法 4、启发提问,学生通过自学列出心电图描记方法与注意事项 5、简单介绍 6、结合真实心电图启发性讲解,教给学生心电图阅读方法 7、反馈 | 5 10 30 20 20 90 5 | 1、提问 2、实物 操作 | |||
| 课 后 记 | 本部分内容特别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心电图产生的机理,这就明显影响了学习效果,只能在工作中运用性掌握。 | |||||
《健康评估》教案
| 周 次 | 第18周 | 学时顺序 | 35、36 | |||
| 章 节 名 称 | 第八章 影像检查评估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分钟) | 反馈 | |||
第一节 X线检查 一、X线临床应用的基本原理 (一)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 二、X线检查的方法及检查准备 1、普通检查: 透视、摄片 2、特殊检查 2、造影检查 三、X线检查的防护 1、常规防护方法 2、病人的防护 3、工作人员的防护 四、常见基本病变的X线评估 (一)呼吸系统常见基本病变X线评估 1、渗出性病灶 2、钙化灶 3、空洞与空腔 4、增殖性病灶 5、肿块 6、肺气肿 7、气胸 8、胸腔积液 (二)循环系统常见基本病变X线评估 1、二尖瓣型心(梨形心) 2、主动脉型心(靴形心) 3、普大型心(烧瓶心 (三)消化系统常见基本病变X线评估 1、充盈缺损 2、龛影 (四)骨、关节常见基本病变X线评估 | 1、联系生活摄影常识点拔性和对比性介绍 2、举例讲解 3、读书辅导 4、结合X线片重 点讲解 5、本学期教学总结 (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 10 10 10 45 15 | 1、提问 2、实物 X线 读片 | |||
| 课 后 记 | 本内容比较抽象,教师重点介绍即可。在教学中需要结合X线片讲解,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