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2025-10-02 15:32:35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3)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

1.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2.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如: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语。

(2)形容词一般不能做宾语。

(3)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好好,慢慢,结结实实,雪白雪白。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数词可分为:

1.基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是,由系数和位数组成。系数包括"零、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位数包括"十、百、千、万、亿"等。二者合成数词,如:二,十二,六百六十六,一千。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序数词一般由基数前加"第、初"构成。

3.分数,小数,倍数,概数等。如:三分之二,一点五,五倍,十几。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

量词可分为:

1.名量词,是人和事物的单位,如:张、本、只、个。

2.动量词是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声、趟。

数量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组,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比如:一张(纸)、三只(鸡)、一下(打响)、跑(三圈)。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 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副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2)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极"、"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代词】是有称代、指别作用的词。

代词可分为: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指示或区别人、事物、情况。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可分为:

1.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与、同、或、既、等。

2.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等。

3.连接句子的有: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等。

4.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并且、而且、或者,等等。

5.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等等。

连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连词是纯粹的虚词,只能在短语、句子、句群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2)有部分连词在其他场合是副词,是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如:就、才、又、也、还、都、在、不、却,等。这几个副词只能用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位置比较固定。而这几个连词即可用在主语前边,也可用在主语后边,位置不象副词那么固定。

【介词】介词本身起介绍作用,表示词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

介词可分为:

1.施受动词,引出施事主体、支配客体的介词,如:把、被、叫、让。

2.方式介词,引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如:按、照、依照、本着、跟随等。

3.时空介词,引出起点、经由、终点、所在,如:由、打、从、经过、当。

4.关涉动词,引出范围、原因、论题,如:关于、至于、作为、论、就、除。

介词的语法特征: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共同组成"介宾词组",做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施受对象、比较对象、排除、范围、根据等。

【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或词组前后,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助词都不能单说,一般读轻声。

助词可分为:

1.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一样、一般。

2.动态助词,包括:了、着、过、被、给。

3.约略助词,包括:们、来、把、等、等等。

【叹词】:叹词又叫感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

叹词可以分为:

1.表情叹词,前者用于表达个人情意,例如:"唉、糟了!"

2.表意叹词用于向别人传达语意,例如:哼,嘘……

叹词的语法特征:

性很强,可以成句或充当语。

【拟声词】: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轰、哗啦、劈里啪啦。

拟声词经常单独成句或做成分。拟声词还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如:"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轰隆隆的开炮声震撼大地。""小王呜呜地苦。""他冻得呲呲哈哈的。""他哎哟一声叫了起来。

【词的兼类】

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

1.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名词)

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形容词)  

2.一匹白布(形容词)

白吃白喝(副词)

常见的兼类词如下:

(1)兼属名词、动词的

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

 (2 ) 兼属名词、形容词的

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标准、错误

(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

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

(4)兼属连词和副词的

就、才、又、也、还、都、在、不、却

【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一)、主语

1、主语的类型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例如:

 他吃了西瓜(施事) 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

 那个筐子啊,只能装白菜(工具) 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 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

 从构成材料上看,主语可以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最常见的是体词性词语(特别是名词)充当主语。例如:

 A、老师马上就到 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 D、三个人坐一条凳

 E、九是三的三倍 F、一斤等于十两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没有体词性词语那样普遍,而有一定的。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使”等非动作性词语构成的词组。例如:

 A、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B、开车不容易

 C、干净最重要 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要

 E、谦逊是一种美德 F、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1)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括代名词,下同)一样,也可作主语。如:

 A、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

 B、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

 C、屋里能住十个人(处所名词作主语)

(2)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同人物名词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作状语。例如:

 A、昨天小王去了深圳(“小王”作主语,“昨天”作状语)

 B、这里我们放了很多书(“我们”作主语,“这里”作状语)

(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人物名词三者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都作状语。例如:

 昨天学校里学生放了假。(“学生”作主语,“昨天”“学校里”作状语)

(4)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而人物名词不出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一起作主语,也称时地双主语。例如:

 A、去年世界上发生几件大事(“去年”和“世界上”都作主语)

 B、半夜楼上一声巨响(“半夜”和“楼上”都作主语)

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表示时间、处所的副词和介宾结构一律不能作主语,它们只能作状语,例如:

 A、刚刚走了(“刚刚”作状语)

 B、在上周走的(“在上周”作状语)

 C、在门市部上班(“在门市部”作状语)

第二,如果主语(人物名词)省略了,不要误把作状语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当作主语。例如:

 A、(你什么时候走?)今天走。

 B、(我们一起商量一点事儿,)屋里坐吧。

 C、(我们)明天见。

 A例省略了主语“我”,B例C例省略了主语“我们”。

 

(二)、谓语

 谓语和主语相对,表达陈述的内容,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从构成材料上看,谓语有谓词性的,也有体词性的。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语。例如:

 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

 B、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

 C、秋收即将结束(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D、我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E、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结构作谓语)

 F、我们选他当代表(兼语结构作谓语)

 G、这酒劲儿大(主谓结构作谓语)

 H、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形容词作谓语)

名词性谓语口语性比较强,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例如:

 A、他广东人 B、这间屋子三扇门 C、今天星期三

 D、他厚脸皮 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

名词性谓语有的表示判断,如例A;有的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如例B、C;有的是描写性的,如例D、E。

由时间名词、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构成的谓语,其前面可以出现副词,例如:

 A、今天刚星期三 B、今天都星期三了

 C、每人刚好两本 D、他才二十岁 E、这间屋子就三扇门

 

(三)、宾语

1、宾语的类型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应。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A、他读英语(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施事)

 C、他写毛笔(工具) D、我住四楼(处所) E、发明计算机(结果)

 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各种各样的宾语,如“打球”的“打”,就可以有:“打篮球、打半场、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等等,其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

 从充当宾语的材料看,宾语可以分为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类。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还是谓词性词语充当取决于支配它的动词。有的动词要求带体词性宾语,如“提高水平”“培养人才”“买书”“来了三个人”。有的动词要求带谓词性宾语,如“感到难受”“显得高兴”“主张改革”“严加防范”“加以批判”“予以打击”。有的动词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又可以带谓词性宾语。例如:

A、喜欢英语 喜欢学英语 B、赞成他的做法 赞成去黄山春游 C、担心他 担心出事

D、研究方案 研究怎样安排工作 E、爱书 爱热闹 F、开始新的生活 开始上课

2、双宾语

 有的动词能带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如“她教我们数学”“我们”是近宾语,“数学”是远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请教、称、骂、托”等。这类动词有的要求两个宾语同现,缺一不可,如“称他老大哥”;有的可以不带近宾语,如“借(他)五块钱”;有的可以不带远宾语,如“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的后面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教我们”“教英语”“教我们英语”。

 如果远宾语较长,近宾语之后也可用逗号或冒号隔开,隔开后,仍是双宾语。例如“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但如果近宾语后面出现了动词,便构成了连动结构了,不再是双宾结构。例如,“小王告诉我们说,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告诉”和“说”各自带宾语,前后构成连动结构

 

(四)、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 ),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应的成分是定语叫中心语。定语对中心语的修饰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对中心语进行限定,一般可称为“性定语”。 例如:

 三好学生  科学画报  你今年订的杂志  人的喊叫

第二,对中心语加以描述,一般称为“描述性定语”。 例如:

 多么幸福的家庭  紫红色的裙子  雷厉风行的人  高尚的情操  平平常常的事情

第三,表示领属关系,可以称为“领属定语。 例如:

 他的钢笔  我爸爸  图书馆的书  老李的房子

第四,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比较特殊。 例如:

他的字写得不错(=他写字写得不错)  比尔的汉语说得很流利(=比尔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他没有帮过我们的忙(=他没有给我们帮过忙) 别开老李的玩笑(=别跟老李开玩笑)【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几个定语都不带“的”, 一般次序是:A、表领属的词语;B、指示代词;C、

数量结构;D、形容词;E、表性质的名词。 例如:

他那一件新狐皮大衣 (A+B+C+D+E) 两个破墨水瓶儿 (C+D+E)

第二,如果有带“的”的定语,带“的”的定语在不带“的”的前面。例如:

 小瓷茶壶 (D+E)  瓷的小茶壶(E+D,“瓷”带“的”,所以前置)

 绣花的绸衬衫 绸的绣花衬衫(带“的”的定语在前面)

例外的有两类:

(1)数量结构或代量结构作定语可以放在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最大的一间房子--->一间最大的房子 穿红衣服的那个孩子--->那个穿红衣服的孩子

(2)领属定语只能放在前面,例如:

 他最大的孩子(“他”表领属) 中国最大的河流(“中国”表领属)

 

(五)、状语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常常带“地”,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多么”等意思,或者表示肯定或否定。与状语相对的是状语中心语。状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情态、方式、程度、范围、对象等,也可以表示肯定、否定或语气。例如:

 已经开始了(时间) 在教室上课(处所) 非常喜欢他(程度) 都来了(范围)

 眉梢带笑地介绍说(情态)一步一步地向上走(方式)

 向雷锋同志学习(对象) 一定去(肯定) 不去(否定) 偏要去(语气)

【多项状语大致的顺序是】A、时间词语;B、处所词语;C、副词;D、形容词 。例如:

 我昨天在图书馆里又细对了一遍(A+B+C+D)

 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C+C+D)

 

(六)、补语    

 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1、补语的类型

从语义上看,补语可以是谓词性成分的结果、趋向、情态、数量等。

( 1)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的结果,一般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其基本式是:动词+补语(形容词/动词)。例如:听清楚、写完、看懂。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

 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

 听得清楚听不清楚  喝得醉  喝不醉  写得完写不完  看得懂  看不懂

(2)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趋向补语也有基本式和可能式,基本式为:动词+趋向动词。例如,“送去、送上去、送上来、传过去、拿出来、跳下去、站起来”。可能式的肯定式为:动词+得+趋向动词;否定式为:动词+不+趋向动词。例如,“送得去、送不去、传得过去、传不过去”。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由“动词+复合趋向动词”组成的补充结构如果带宾语,其宾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A、表示处所的宾语只能插“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例如:

 爬上山去跑下楼来 放回动物园去

 B、表示事物的宾语,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出现在“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之前或之后。例如:

 拿出一支钢笔来拿出来一支钢笔 拿一支钢笔出来

 第二,“起来”“下去”用在谓词后面,有时不表示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例如“打起来、说下去、冷起来、胖起来、冷下去、瘦下去”。

(3)情态补语

 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事物的状态,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之前必须用“得”。例如:

 说得好说得很好  说得不好  累得爬不起来了  洗得干干净净 弄得到处是水

 情态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都要用“得”,二者的区别是:从语义上看,情态补语是对已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评价或描述,结果补语的可能式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

 A、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动作已发生,补语“好”表示评价。)

 B、你有经验,这项工作你一定做得好。(尚未做,“好”是可能有的结果)

从形式上看,二者的否定式、疑问式都不相同。A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得不好”“做得好不好”;B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不好”“做得好做不好”。另外,A例的“做得好”还可以扩展为“做得很好”,B例的则不可以。

(4)数量补语

 表示动作的量,由动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充当,分别称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例如:

 看一遍  去一趟  打一拳  砍一刀  成立了两年  等了老半天

(5)程度补语

 在谓词(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的后面表示程度,可分为两类:(1)不带“得”的,一般由“极、透、多、死”等词充当,后面必须带上“了”;(2)带“得”的,一般由“很、多、慌、厉害、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等词语充当。例如:

 好极了  糟透了  好多了  讨厌死了  恨死了  乱得很  懒得多  闷得慌

 疼得厉害 怕得要死 困得不行 忙得不得了 高兴得不得了

 另外,动词可以同“得来”“不来”“得了”“不了”“得”或“不得”组成补充结构,如:

 合得来合不来 解决得了 解决不了 去得 去不得

 从形式上看,其中的“得”“不”不可去掉,去掉则不成结构,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不一样。但从语义上看,这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基本相同,因而可以把它们归入结果补语。

2、补语的语义指向

 从形式上看,补语位于谓语性词语后面,但从语义上看,补语的补述性有的指向它前面的谓词,有的指向主语,有的指向宾语。例如:

A、他喝酒喝多了(“多”指向“喝”) B、他喝醉了酒(“醉”指向“他”)

C、他喝完了酒(“完”指向“酒”) D、他吃饱了饭(“饱”指向“他”)

E、我喊哑了嗓子(“哑”指向“嗓子”) 、这件事你做得很高明(“很高明”指向“你”)

G、中国队打胜了(“胜”指向“中国队”) H、中国队打败了(“败”指向“中国队”)

I、中国队打胜了日本队(“胜”指向“中国队”)

J、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败”指向“日本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