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雪尽马蹄轻。 《观猎》
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 、 和夕阳。
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2分)
A.整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 ,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本文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用精炼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夫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试焚宫室
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 “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 ①必:果断,决断。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降北:此指投降败敌。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吾欲伐吴( ) (2)吾赏厚而信( )
12.翻译划线句: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2分)
1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 ”,下令后民众 (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 。(6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热度不减,文字、图片、视频等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得冷清不少。这种冷热失衡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热衷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大量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媚俗气息。过度娱乐化、物质化、肤浅化的信息大行其道,只会助长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败坏社会风气。
总强调,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他们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做表面文章,或用心不够、流于形式,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 (3分)
15.第四段划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6.本文针对社会上 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2、3段论述了 ,第4段论述了 。(6分)
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冷热失衡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18.第三段划线句不宜删除。请阐述理由。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带给小山村和乡亲们的人情怡怡的祥和气氛。那时候,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到来。
“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了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个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都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的,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一位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小光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从崭新的夹袄里面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小光一边整理着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是你们看得见,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的时候,好像面前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一样。后来我慢慢观察到,每一位说书人,都是穿戴得那么干净和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父亲告诉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说“大刀英雄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的时候,小光给他的拉着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啊,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几下鼓板好不好?”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只手捏着鼓棒,一只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这个时候,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春天和秋天,我和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说书人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你记着,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人和小孩,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11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12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13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19.第七段中加点的“本事”的意思是 (2分)
20.第2段划线句“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与后一句中的“ ”一词相照应,表现了 。(3分)
21.第3段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4分)
A.从侧面表现了乡村冬夜的漫长,让人感到无聊单调。
B.照应了开头“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
C.为下文“我”想让瞎子小光教“我”学说书做铺垫。
D.突出了说书人为喷穷寒冷的岁月带来的欢乐和温情。
22.父亲说说书人是“一些有尊严的人”,用简介的语言概括他们“有尊严”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
(2) ;
(3)以精湛的技艺打动人,鼓舞人 ;
(4) ;
23.本文标题“冬夜说书人”不能改为“童年的朋友”。请简述理由。(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10月29日早上7点30分,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苏州河水上游览码头起跑。作为“上马”的赛前预热,这一赛事已连续两年落户普陀区。这不仅展示了普陀区全民健身风采,提升了普陀区影响力,也为沪上高品质路跑赛事平台增添了更丰厚的羽翼,树立了城市精品路跑赛事品牌的新标杆。
24.以上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则新闻稿,请为其拟一个标题。(3分)
25.如有问题询问赛事志愿者,以下问题,问得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猫宁,敢问XX路在何方?
B.你这样站在这里,是不是志愿者?
C.我要到对面去,能否穿过赛道?
D.请问,医疗补给站里有水吗?
26.比赛当日,门将对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右图红线为临时交通管制路段。居委会要通过微信提前将此消息告知附近居民,请代拟一条微信文字。(不超过8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这才是值得珍爱的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
答案:
1.尚思为国戍轮台
2.草枯鹰眼疾
3.为赋新词强说愁
4.苍颜白发
5.曾益其所不能
6.老树、鸦(寒鸦)
7.A
8.(1)蒲松龄 (2)聊斋志异
9.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10.B
11.攻打 有信用(诚信)
12.(参与了)救火但没有死的人,等同于战胜敌人受的奖赏
13.(人)莫救之 赴汤蹈火(全力以赴) 取信于民
14.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的公众人物。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15.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16.现象:热衷于报道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夫人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
17.D
18.画线句举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媒体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做出了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此事例聚焦的是数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后两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有说服力。这也与第五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括句相互照应。
19.独特的本领、技能
20.飞奔 孩子们等来盼望已久的说书人时的喜悦、急切的心情。
21.C
22.(1)用自己的技艺走村串巷,为大家带来欢乐
(2)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干净整洁,给观众以美感
(4)不仅 把欢乐带给大家,还坚持在春秋天干农活,承担起家庭责任
23.全文围绕说书人展开,突显了自尊自强、为乡村的贫寒岁月带来欢乐和温暖的说书人这一群体形象,同时对说书人的盼望、着迷、不舍、怀念这一情感脉络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尊敬及对这门手艺可能失传的忧虑。而小光知识说书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我”因与小光的友情而对说书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并不是围绕小光展开全文,所以不能以“童年的朋友”为题。
24.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普陀区开跑
25.D
26.居民朋友:10月29日,光复西路(从大渡河路到丹巴路)和丹巴路(从同普路到光复西路段),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敬请居民们事先做好出行安排。
27.作文参见2017年中考评分标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