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5-10-02 15:42:12 责编:小OO
文档

车 辆 工 程

080204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本学科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机械学科的基础上拓宽和发展,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研究军用车辆、汽车及其它工程车辆。主要研究方向有:

1.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车辆动力学,车辆系统优化;车辆设计专家系统,车辆虚拟技术;车辆试验与测试技术,车辆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等。

2.车辆传动系统理论与技术:车辆动力传动理论与控制,车辆传动系统动态仿真与优化匹配,推进系统集成理论与技术,多流传动与转向,液力液压传动,车辆自动变速和无级变速,车辆新型传动。

3.车辆信息技术:车辆信息网络化技术,车辆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智能车辆,车载信息系统,主动和半主动悬挂,车辆安全行驶控制,车辆通过性控制等。

4.新能源车辆与电驱动技术:电动车辆及其它新能源车辆理论与技术,电机驱动系统,车辆能量管理系统,车辆电气综合控制等。

5.车辆安全与人机工程:车辆安全性,车辆安全行驶装置,车辆振动噪声控制,车辆人机工程,车身结构与造型等。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在车辆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内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

21-000001-01-09科学技术哲学5421、2

考试
21-000001-0*-0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1、2

考试
21-000002-0*-09

外语Ⅰ

54+5421、2

考试
21-080204-01-03复变函数与矩阵分析5431考试
21-080204-02-03车辆动力学5432考试
21-080200-01-03现代测试技术5431考试任选

二门

21-080204-03-03车辆电子学5432考试
21-080204-04-03弹性力学5432考试
21-080200-02-03现代控制理论基础5431考试
21-082504-03-03振动理论5431考试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内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
选修课

20-080200-01-03机械优化设计3622考试
20-080200-02-03故障诊断理论及应用3622考试
20-080204-01-03

车辆传动理论3622考试
20-080204-02-03

车辆自动变速与控制3622考试
20-080204-03-03

车身力学3622考试
20-080204-04-03

塑性力学与塑性成型3622考试
20-080204-05-03

车身造型3622考试
20-080204-06-03

车辆悬挂理论3622考试
20-080204-07-03

车辆电动技术3622考试
20-080204-08-03

人机工程学3622考试
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报告(1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文献综述报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少于4000汉字。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含现代数学系列讲座、跨学科或晓外的学术活动3次),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1次以上。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3.专业外语(1学分):使研究生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如何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学院组织考试。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结合中国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应紧跟国际发展前沿,有先进性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的课题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实际作用和经济效益。

2.发表论文:应满足北京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要求。

3.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 

五、课程简介
21-080204-01-03复变函数与矩阵分析3(5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内容概要:复变函数:解析函数,积分,级数,留数,共形影射;矩阵分析:线性空间,标准型,内积空间,矩阵分解,范数,矩阵广义逆等。
参考文献:1.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 复变函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史荣昌. 矩阵分析[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1-080204-02-03车辆动力学3(5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坦克学,汽车学
内容概要:车轮与轮胎力学;车辆加速和制动动力学;履带行驶装置动力学;车辆传动系统振动;车辆悬架及道路激励;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参考文献:1.M.米奇科. 汽车动力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小林明. 汽车振动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21-080204-03-03车辆电子学3(5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汽车学,坦克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内容概要:车辆电子技术的组成与发展;实施系统设计方法;硬件组织与设计;软件组织与设计;车辆电子研究方法;应用专题。
参考文献:1.蒋崇贤等. 进空汽车电路分析与维修[M]. 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 1993

2.智百年等. 自动变速器结构、使用与维修[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

3.郗沭平等. 汽车电控技术简明教程[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1-080204-04-03弹性力学3(5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工程应用数学

内容概要:矢量与张量;应变分析;应力分析;本构关系;弹性力学的边值问题;Saint-Venant问题;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极坐标解法和复变函数解法;Michell问题;弹性力学的空间问题。

参考文献:王敏中等.弹性力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080204-01-03车辆传动理论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学,坦克学
内容概要:车辆传动系统分析;车辆齿轮(定轴、行星)传动;车辆液压传动;车辆液力传动;液体粘性传动;电传动。
参考文献:1.刘修骥.车辆传动系统分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Liu Xiu-ji. Design of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3.朱经昌等. 车辆液力传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4.魏宸官,赵家象. 液体粘性传动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0-080204-02-03车辆自动变速与控制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学,坦克学,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内容概要:车辆传动概论;车铃传动系统分析;多流传动技术;自动变速理论;自动变速系统分析;无级变速传动。
参考文献:1.刘修骥.车辆传动系统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潘旭峰等.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庄继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0-080204-03-03车身力学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弹性力学,有限元原理与应用
内容概要:车身结构基础;车身载荷分析;开口截面和闭合截面弹性薄壁杆件约束扭转基本原理;薄壁杆件塑性变形能及其在车身结构中的分配基础。
参考文献:1.黄天泽等.车身结构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

2.翁克索夫等.金属塑性变形理论 [M].北京:机械出版社,1987

20-080204-04-03塑性力学与塑性成型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内容概要:本构关系与屈服准则;平面应变问题与滑行线理论;能量变分原理和极限分析;非线性有限元法。
参考文献:汪大年.金属塑性成型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20-080204-05-03车身造型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汽车学,坦克学,计算机图形学
内容概要:概论;概念设计;人体工程学在汽车造型中的应用;车身空气动力学;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技术,汽车造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谷中丽.汽车造型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0-080204-06-03车辆悬挂理论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振动理论,概率论
内容概要:车辆悬挂评价参数;车体振动模型及仿真;车辆悬挂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悬挂分类。
参考文献:1.张宏欣. 汽车系统动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2.丁法乾.履带式装甲车辆悬挂系统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0-080204-07-03车辆电动技术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汽车学,坦克学,电工和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
内容概要:车辆电动技术发展概论;车辆电动部件及特性理论;车辆电传动技术;车辆电转向技术;电动车辆动力性理论;电动车辆经济性理论;电动车辆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1.陈清泉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万沛霖等.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胡骅等. 电动汽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0-080204-08-03人机工程学2(3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汽车学,坦克学,振动理论
内容概要:车辆设计与试验用人体模型;驾驶员眼椭圆、H点位置与车辆总布置设计;驾驶员手伸及界面及操纵特性;人体忍受振动、冲击、噪声的生物力学性能;交通信号、车辆照明装置与人的视觉特性。

参考文献:温吾凡. 汽车人体工程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