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外阅读教案与反思
2025-10-02 15:40:45 责编:小OO
文档
         

《童话世界  任我遨游》教案

                   ——《新课程课外阅读探究》汇报课 

   阅读目标: 

    1、以“童话”为主题,让学生忆童话、看童话、讲童话、学童话,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2、通过指导童话《梧桐树》,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阅读重点: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程序: 

    一、课前活动热身——扣击童话大门 

    1、歌曲唱童话。 

    2、图片忆童话。 

    3、关键词语聊童话。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积极性,展示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引领学生扣击童话大门。] 

    二、读书印象——走进童话《梧桐树》 

    1、谈话导入。 

    2、推荐童话作品《梧桐树》。 

    3、了解作者。 

    4、谈读书印象。 

    [对故事有了初步印象,为下面环节的交流做好铺垫。] 

    三、欣赏性阅读——我的表情我做主 

    1、归纳常用的读书方法。 

    2、介绍创意读书方法:表情符号,表达阅读时的心情。 

    3、学生尝试,边读边画。 

    4、我读你猜。 

    5、同桌练习。 

    [向学生渗透有意思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留下思考的痕迹,并将朗读结合在这个环节中,朗读也同样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四、自主性阅读——我的感受我来谈 

    1、引出话题,梧桐树在叹息:“母鸡养蛇儿子真是悲剧!” 

    树下的小草争辩:“母鸡养蛇儿子不是悲剧!” 

    2、你赞成谁的观点?引发争议。 

    3、静静地看看故事,再体会体会,试着联系故事内容拿出你的理由,证明你的观点。 

    4、双方辩论。 

    5、师小结。 

    6、移情想象。 

    [阅读应是个性的体验,不应该用同一尺寸来衡量,统一答案来束缚孩子的阅读体验,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容忽视。] 

    五、拓展阅读——开启阅读途径 

    1、推荐同类美文。 

    2、了解阅读途径。 

    3、口号:童话世界,任我遨游。YE!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重要的是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了解阅读的途径,这才是课外阅读交流课的意义。] 

童话世界 任我遨游》课外阅读汇报课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新课程课外阅读探究》汇报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大胆的常识和有益的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选材大胆。本汇报课,最大胆的设计是将阅读内容直接延伸到课外读物。而非从课本出发,引申出课外阅读内容。我充分地考虑到,教师死盯教材,死把教材的现象还是学的常态,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阅读世界,这才是我们课题的宗旨。况且,延伸教学并不是脱离文本,课本中本来就有许多优秀的童话故事,选取童话故事《梧桐树》,以童话为主题,使学生热爱童话,亲切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颇有见地。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做的是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门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2、让孩子去“展示自己。不少老师提出《梧桐树》这个童话故事,连成年人理解都有难度,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能否顺利接受?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课前,我设计了让小主持人上台组织游戏“我说你猜”。通过一个关键词,如“水晶鞋”,让学生猜童话故事名《灰姑娘》,调动起学生原来的阅读积累,拉近学生与童话的距离,又以“通过你自己的阅读,收获了什么?”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最后以“鸡母亲养蛇儿子是不是悲剧?”来引发学生的争议,阅读应是一种个性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学生的个性发言,深刻体会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发:语文教育要真正认识,激活儿童的巨大潜能,万万不可小视儿童,在欣赏,理解儿童文学时,孩子的审美眼光,感悟能力并不亚于成人。 

    3、方法的渗透“独具匠心”。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阅读应该是个快乐轻松的学习过程,不可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这可能会打出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表情符号代表我阅读时的心情,”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做的大胆创新,用这种有趣、简便的方法留下学生思考的痕迹,受到学生欢迎。当然,在阅读推广初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方法上应该向实效性提升,向多样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一、在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小蛇孵出后,是无需母蛇照顾的,它能自己寻找事物,养活自己,而故事中为什么说蛇儿子是受母鸡的照顾长大的呢?”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高境界,应该鼓励。可由于自己的课堂经验不足,没有抓住这一课堂升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只一点评,就一带而过了,如果能及时地抓住这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引发其余同学的不同看法。会是课堂的另一亮点。二,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做为课堂的主导,我有必要总结提升出更深层次的情感。“被爱是一种幸福,施爱更是一种快乐”,这节课才会更立体,更丰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