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子政务发展与案例分析》
2025-10-02 15:40:53 责编:小OO
文档
电子政务发展与案例分析

摘要 

电子政务:是指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因此"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可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上网工程"的最终目标正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实现。

我们将在本论文中研究一下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对一些电子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电子政务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发展 案例分析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nd case analysis

Abstract

E-governmen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at makes the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become optimized, beyond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and departments separated. And at last makes our Government become a streamlined, efficient, honest, fair Government.

The E-government can be simply summarized as two aspects: On one hand, us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s with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achieve automation of office, informed managemen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n the other hand,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use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fully shar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asses, and the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work and the openness of promote in government affairs, and so on. Therefore, “Online Government Project” and “e-government” is “cause and effect” to each other, they are complement of each other, “Online Government Project” is aim to makes the e-government come true.

We will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is some E-cas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Key word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case analysis

1.绪  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电子政务建设迅速发展,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信息化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将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推行电子政务”。加快这项工作,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既需要管理知识和经验.也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崭新领域。领导干部要适应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就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趋势,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能力。但是,受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影响,一些部门的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建设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因此,抓紧开展电子政务方面的干部培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是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

2. 电子政务发展

2.1 什么是电子政务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字、信息化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指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因此"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可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上网工程"的最终目标正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实现。

2.2 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

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 ),即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

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这个阶段的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

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到了此阶段,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阶段等。

2.2.1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自从克林顿通过建设电子取得显著成效后,电子政务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提供的数据:1996年,全球只有不到50个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到2002年,全球开通了5万个网站;到2005年,有179个国家启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占联合国成员总数的94%。电子政务的发展范围为何会如此之广,其发展速度为何会如此之迅速?归根结底来说,有以下几大原因:其一,改革。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寻找一种与社会和谐的形式,力求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对于信息化带浪潮的冲击,社会的发展与原来的形式不能很好的配合来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因此,亟需一场深刻的改革来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

其二,领导的意志。电子政务是领导人的一种政治意愿与具体实现的结合,这一点在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方案、规划、发展重点里都能够感觉到。电子政务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的经验大都首推国家或领导人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政治意愿和有力的领导。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电子政务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电子政务只有向公民提供真正切实有效的服务,才能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这些领导人认识到了电子政务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政治上确定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并勾画了其所应实现的蓝图;同时,也落实了相应的实施部门和所需的资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明确地定义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通过做哪些事情或完成哪些项目来达到这些目标。

第三,互联网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大重要渠道。面对这样的现状,政务也应该把握好机会,好好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其服务公众的职能。

第四,电子商务的刺激。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在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方面,它其实就是电子化的商务流程。早期的电子商务仅仅是商务的“电子化”,在应用中才慢慢的开始电子化的“商务”,即开始形成电子化商务的特有的流程。这个过程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类似的转变。人们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成为电子政务产生的驱动。商务与政务的电子化发展都是人们对虚拟世界的追求的体现。人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建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现实世界的投影,或者说抽象。因此,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商务交流出现在虚拟的世界。这也就刺激了阶级的代表——国家的“虚拟化”。

第五,观念的转变。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上包罗万象的信息以及信息透过网络传播的高速度,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会有这样的现象,在遇到难题时,首先想的是先上网搜索一下,看有没有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案。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会增加这样的一种观念:希望能足不出户就能事务。因此,人们也需要“上网”。

2.2.2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目前,世界各国和区域组织都正在积极地进行电子政务的推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目标和计划。

美国制定了《纸张消除法案》,计划于2003年10月之前实现办公的无纸化作业,使美国公民与之间的互动关系电子化;英国已经有40%的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众,到2004年,将有41%的英国公众主要通过机构的网站享受服务;日本于2000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提出在2003年实现电子政务,完全采用电子化手段处理各种行政事务,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了信息化立国的目标,力争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2004年,加拿大40%公众将通过机构的网站享受服务;到2004年,澳大利亚34%公众将通过机构的网站享受服务;新加坡电子可为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公众可从"电子公民中心"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围绕"使韩国成为世界十大信息强国"的目标,提出了"21世纪网络韩国"的实施计划。

东盟提出了"电子东盟"计划,其四大目标是:强化东盟地区IT领域的竞争能力,缩小东盟各国与先进国家在IT技术方面的差距,和企业合作,推动"电子东盟"事业,促进IT设备贸易、服务和投资的自由化。

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制订"电子欧洲"计划时指出:欧盟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是要使教育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降低上网费用,建立电子商务规范,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2.2.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级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及横向地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过重点建设金税、金关、金卡等重点信息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40多个部委(办、局)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上网工程”,开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人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取得重要进展。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下面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图(图-1)

图-1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

第一,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一些电子政务方案的功能、效益设计得广而全面,但是实际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对电子政务项目缺乏理性的认识。电子政务需要求真务实的推进,在实现电子政务的过程中,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扩展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二,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第三,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此,首要的是要加强经济的发展,提高电脑的普及率以及网络的利用率。有了上网的资本,政务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首先应该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其次,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提供的服务,使电子政务真正的深入人心。

第四,重“电子”轻“政务”。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突出。在一些网站上,只介绍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形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因此,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我国各级应该积极的对行为进行改进,以配合国家执行电子政务的脚步。

第五,法律法规保障不足。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性的行规。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信息公开法、信息资源管理法。

3. 电子政务案例解决与分析

  国内外的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来说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选其中几个来对其进行分析。先是选国外一些优秀的电子政务系统来分析,然后是分析几个我们国内的优秀电子政务系统。

3.1电子政务的应用分析

3.1.1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

根据机构的业务形态来看,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应用领域:

(1)政务信息查询: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组织,为其提供、法规、条例和流程的查询服务。

(2)公共政务办公:借助互联网实现机构的对外办公,如:申请、申报等,提高的运作效率,增加透明度。

(3)办公自动化: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机构内部办公的效率,如:公文报送、信息通知和信息查询等。

其业务模型可以用下图-2电子政务信息流模型表示 :

图-2电子政务信息流模型

3.1.2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依据上面图-2这一信息流模型构建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体系架构如下图-3所示:

             

图-3

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应用解决方案和一个平台:

信息门户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构建公共服务网(即),社会公众和企业可以通过公共服务网查询公共政务信息,并提交相关事务申请,公共服务网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内部办公网实现信息的交换。

网上办公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构建内部办公网,满足机构日常办公的需要,并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的维护及处理传递的公共事务。

信息安全交换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江构建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为确保内网的安全性,内网与必须实现物理隔离,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必要的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交换系统将确保内网和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交换。

基础网络平台:基础网络平台是能够满足以上应用需求的软硬件及网络基础系统。

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平台,不但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流的高效率运转,还应具备如下特点:

(1)安全性:机构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实施的第一要素,电子政务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内的物理隔离,有效防止泄密,同时也应确保内具有强大的抵御攻击能力,防止非法侵入带来的损失。

(2)整合性:电子政务系统应能实现内部办公和外部事务处理的整合,通过建立政务办公信息流和事务信息流的平滑对接,提高信息流的效率。同时,能够实现多种沟通模式的整合,通过通讯平台的多样化优势,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覆盖能力。

(3)可扩展性: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电子政务系统的构造应具有高度的扩展性,以降低系统扩充的投入成本,并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4)示范性:电子政务系统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应对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应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安全规范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设计。

下面是图-4电子政务的实施进程:

图-4

电子政务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初期的应用规划,到中期的实施的普及,以及后期电子政务平台开始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实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有环节都能达到预定目标,而后期的系统维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更是电子政务平台实用化的重要保障。

赛迪网是中国领先的IT信息服务集成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的IT信息、高质量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和电子政务平台外包服务。

  赛迪网在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有着多年的成功实践经验,是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先导者。2002年,赛迪网对核心技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了以C2I分布式信息发布平台为基础,以统一用户资源管理、多媒体信息发布等丰富的互联网应用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体系,可以为机构提供实用有效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及应用实施服务。同时,赛迪网运营着中国最大的IT门户网站--www.ccidnet.com,拥有强大的信息加工及数据挖掘能力,能够帮助机构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平台实用化和低成本维护的目标。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和信息服务能力,赛迪网将全面实践“服务企业,服务,推动中国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我们将在附录一中给出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给大家参考。

3.1.3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1)比利时人的Java身份证

2003年4月,比利时开始执行该国第一个电子身份认证卡(EID)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在比利时居住12年以上的所有的人发放个人ID卡。该项目使比利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电子政务和设立电子ID卡方面,处于了领先地位。 

    这一EID项目是欧洲各国中采用Sun公司Java技术实现国民ID卡的最大项目。在该项目的试用阶段,有几万张ID卡分发给比利时11个城市的居民,使该项目的系统及其后勤工作以实用的规模经受检验。至少要试用6个月,之后整个试用工作将受到内阁的评价。如果内阁给出正面的评价,比利时则计划发放1,000万张EID卡。 

    新的国民身份认证卡的推出是电子政务启动的里程碑。像普通信用卡大小的一张身份认证卡,将提供传统身份认证卡同样的功能,包括姓名、照片和出生日期等。此外,Java ID卡中还装有几个安全元件和一个高级Java芯片,能使多个应用安全地共存于一个智能卡中。在声明或申请填表等应用中,Java ID卡能用于安全的个人数字签名。Java卡技术已被证明,它是一个可以在金融服务、和电信等行业广泛应用和配置的技术;而且它具有安全性、互操作性、多应用能力和符合开放性标准等固有的特性。 

    “基于Java技术的国民身份认证卡的推出是比利时电子政务计划启动的标志,”比利时联邦ICT部门总经理Jan Deprest说,“它使比利时居民无论什么时候在需要访问的相关信息时,都能非常容易地被鉴别身份,进行安全的电子访问。这一电子身份认证(EID)项目,将来还可以用于对私人应用的访问,如用这一Java ID卡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票务预定和支付费用等。将来,还要把个人的签名放到数字文档上,例如在声明和填写表格的应用中,这些电子文档将与今天使用的本人签字的文档具有同等的法律效能。” 

    该项目的执行公司、Sun的合作伙伴ZETES公司管理总监Alain Wirtz表示,“该项目背后的巨大威力建立在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的高超质量和我们选择的Sun这一强大的合作伙伴的技术的基础之上。按照我们的观点,Sun的各个组件都是业界最优秀的产品。我们在各个组件的选择上完全没有进行折衷,而是充分利用了比利时批准的经费预算。新的电子身份认证卡的高质量和耐用性是比利时为简化身份认证管理所获得的关键特性。” 

    “比利时像全球许多国家的一样,他们都选择了在Sun的Java卡技术的基础上发行智能型身份认证卡,”Sun公司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事务的副总裁Elie Simon 说,“比利时在IT卡中建立了新的标准。Java卡技术允许各种服务和应用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的修改,而无需因置换新卡增加费用。这一EID解决方案可使比利时居民享用具有安全性的移动通信,而这在以往是根本做不到的;该方案还使比利时能够适应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需求。” 

    Elie Simon还补充说,“我们非常高兴,比利时和ZETES公司选用了Sun的Java卡技术,用之满足他们在大规模的身份认证卡执行项目中对高质量、高技术的关键性需求。” 

    实施单位:SUN公司 

    客户名称:比利时 

点评:这一EID项目让比利时和居民拥有了低成本、多功能,且安全的国民认证方式,使比利时在欧洲各国中一下子走到了电子政务应用的前沿。

(2)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新邮箱

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他们需要对Exchange环境中数以千计的邮箱进行管理,信息部门为此制定了两大管理目标:第一,将邮件从信息服务器转到专门的、价格更可承受的在线信息存储介质上处理,进而减少Exchange信息数据库的压力;第二,改善电子邮件存档搜索能力,实现按需随时访问电子邮件。

经过筛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终选择了EMC/LEGATO的解决方案。采用LEGATO EmailXtender与DiskXtender后,数据可以自动从电子邮件信息服务器上移出,然后进入Centera 法规遵从版本的固定内容寻址存储(CAS)系统。软件可以捕获所有往返电子邮件,并编制这些电子邮件的索引。这一方式,既解决了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瓶颈,又降低了整体拥有成本。

    EMC Centera是世界上第一个固定内容寻址存储(CAS)解决方案,用来满足固定且内容不会更改的信息的独特需求,这些固定内容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其它不会变化的数字资产。Centera提供了可保证的内容真实性与PB级可扩展性的在线接入。作为第一个基于磁盘的WORM(一写多读)设备,Centera为遵从最严格的法规要求提供了便利。EMC Centera为固定内容的管理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其优势是磁带、光盘或传统的磁盘解决方案所不可比拟的,且整体拥有成本更低。

    而LEGATO EmailXtender则是一种集中式数据存储与检索系统,能够自动收集、组织、保留并检索电子邮件信息及附件,支持Microsoft Exchange/Outlook,Lotus Notes/Domino,UNIX Sendmail与Bloomberg Mail。这种可扩展的、综合的并且基于策略的系统将数据从电子邮件消息服务器上转移出来并进入存储系统,可以捕获所有往返电子邮件,并编制这些电子邮件的索引。EmailXtender提供了对已存储的电子邮件的快速访问,实现了电子邮件的快速恢复并有助于降低服务器备份时间,让不同的组织机构降低整体拥有成本并满足组织或行业规章。

    EMC负责公司市场营销与技术部门的执行副总裁Howard Elias认为:“EMC/Legato解决方案将显著改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使用与管理其电子邮件数据库的能力,并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其任务。” 

    这些价值其实已经蕴涵在了目前EMC所能提供的所有解决方案中。“EMC 正在不断扩展产品业务范围和多样性,提供业界完美的分层网络存储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在高端和低端都有所扩展,包括SAN、NAS、CAS等,而且当这些与我们日益增长的软件业务量相结合时,EMC将可以为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Howard Elias表示,“同时还可以与我们日益扩展的众多合作伙伴间密切关系相结合,为EMC在业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舞台。” 

    实施单位:EMC公司 

    客户名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点评:其实在LEGATO没被EMC收购之前,EmailXtender与DiskXtender是LEGATO挺值得自豪的产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大系统,才会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苛刻的用户倾心。不过,到EMC收购LEGATO之后,除了要继续接手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邮件服务器提供全方位有关存储的保护和管理之外,还在原先的方案基础上融入了最具EMC特色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和EMC Centera方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固定内容寻址存储(CAS)解决方案。无论是从技术本身还是市场效果来看,集成了EMC以及LEGATO特色的方案都算得上出色。这一方面得益于在信息存储和管理领域用户对于EMC技术和品牌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最近两年接连不断的购并活动也让EMC的方案得以日益优化和完善。 

(3)广电网络上的河南电子政务网

河南电子政务网系统是架构在河南广电网络资源基础上,采用物理上完全隔离的方式组建的专网。一期主要建设内网部分,内网主要根据政务网内部业务关系逻辑分别建成多个的纵向网和横向网。纵向网指通过广电的SDH传输平台连接的和省内18个地级市接入网络构成。横向网是指及各直属厅局机关和各地市的内部办公局域网。因此,在网络结构上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省广电交换中心、局域网、18地市市广电交换中心,其中,省广电交换中心和18地市市广电交换中心一起构成本次电子政务网的核心承载网,局域网以及其他各机关单位局域网构成网络的接入部分。

在网络骨干部分,中兴采用了高端核心路由器中兴ZXR10 T128放在广电中心作为全网核心以及MPLS 核心P设备,提供无阻塞的高速数据包交换和灵活的网络扩展性,地市广电中心采用中兴ZXR10 GAR(G72)做为当地业务的汇聚点,实现当地业务的接入并实现和省广电中心核心路由器T128的互联互通。本次工程,GAR主要通过省SDH网络E1链路实现和T128的互联。

河南电子政务网络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业务承载能力:通过采用中兴通讯ZXR10系列IP产品,采用MPLS VPN技术,轻松实现在专用广域网、局域网、互联网等网络平台上构建企业内部IP电话网、会议电视网,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在IP网络的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低成本、更有价值、更灵活的组网方案。

a) ZXR10系列MPLS路由交换机以及路由器产品提供成熟的MPLS 、MPLS VPN支持能力,保证了政务网中为数众多的纵向网和横向网以及业务VPN网灵活部署、实施;

b) ZXR10 GAR支持语音Z接口,可直接配合媒体网管开展语音业务。

高QOS保证的业务提供:在满足各类基础和增值业务的基础上,中兴通讯ZXR10系列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还专门提供了业界领先的针对IP业务流的带宽控制和实时记帐功能。并提供多层面的优先级队列技术、过滤技术和基于端到端的网络流量分类技术,从而全方位的保障了用户接入的灵活性和开展业务的便利性。

高安全可靠性:采用主备链路(增加窄带拨号链路作为备份链路)的方式增加网络线路的可靠性。另外还采用了设备冗余配置、系统可靠性设计等。

实施单位: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名称:河南省 

点评:该系统由于充分利用了广电网络资源,减少了总体投入成本,在确保网络具有高性能的同时又使其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持续发展性。

(4)昆明市移动办公:“安全、高效”

昆明市作为行政机构,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网络系统工程的建设,随着业务量的发展,与各机构的信息沟通越发频繁,同时也为了实现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使网络延伸至下属各派出所,需要对原有的网络进行改建和扩容,以提高办公效率。

根据昆明市现有网络的情况,结合目前网络应用的发展趋势,经过多方评审,最终选用了D-Link网络设备担当网络项目的改建,并引入目前业界最为流行的无线局域网组网架构。

该项目重在实现昆明市五华区分局与市以及下属派出所的网络互联,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在网络接入方面,利用DES-3308T所具备的VLAN功能,对网络进行划分,增强了网络安全系数。同时DES-3308T本身支持三层的IP路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在与各派出所的组网方式上,运用了目前业界较为流行的WLAN构造,采用DWL900AP+分别在五华分局和两个直属派出所铺设了无线局域网。通过802.11b无线频段,可使两个无线局域网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摆脱了铺设有线网络的繁琐。同时,为了使网络更加安全,在各派出所网络中均配置了D-Link路由器DI-2630。DI-2630可提供AAA、VPN、防火墙、动态ARP关闭、ISDN主叫识别、异步拨号回拨、路由协议认证、数字证书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从而使安全武装到网络边缘。VoIP语音网关的安装,实现了IP语音的互通,从而使网络应用得到了最佳的优化。

出于系统在机构中的敏感地位的考虑,在整个网络改造工程中,施工方严格地遵循了“安全、高效”的构网原则,以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为最终目标,因此网络实施后,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在安全方面,从核心到边缘,在网络的各个层面都做到了安全设计,从而提高了网络安全系数,确保了网络安全。在网络构建中,在核心网络中采用了路由器加VLAN划分网络的方式,使网络得到了双重保障,大幅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其次,经济构建,网络更加灵活。无线局域网的设计,摆脱了有线网络的,省去了线路铺设、工程周期等在经费上和时间上的成本,使网络更加经济。VoIP的设计理念,也大幅节省了办公开支,从而使网络变得更加实用和经济。

实施单位:D-Link 

客户名称:昆明市

点评:对于系统的特殊网络需求进行了精确的把握。高性能的安全设计,为高效、安全的网络应用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分局与市、下属机构的信息数据交流,实现了信息安全共享。同时,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迎合了当前移动办公业务的发展,使得网络办公更加灵活。 

4.结论

虽然电子政务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还面临“一体化”和“数字鸿沟”的问题,但是其在处理政务的效率上的高速提高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将做为其最重要的优势继续保持下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将越来越成熟,它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了一种观念:电子是网络上的。我们相信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政务将完全被建立成在网络上的代理。它带着服务大众的宗旨,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新宁.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赵国俊. 电子政务基础.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3].秘书长的报告.《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公共行政问题专家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纽约.2003年4月。

附录二:

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1.方案介绍

  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帮助机构建成一个包含内部网与公共服务网的完善电子政务应用网络环境,内部网和公共服务网在物理上彼此隔离,从根本上确保了电子政务网的安全性。

  内部网主要服务于机构的日常电子化办公,在内部网上可以实现包括公文报送、会议管理和综合信息查询等丰富的电子办公功能,极大地提高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政务服务网主要服务于机构的日常对外服务,借助赛迪网C2I内容管理系统,基于内容丰富的公共政务信息库,可以实现快捷方便地政务信息发布和查询,通过电子申报系统、网上接待咨询系统、网上调研系统等,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政务功能。

  政务服务网和内部网通过物理隔离系统建立异步联结,在确保内部信息不泄密的前提下,实现内外部的可靠沟通,用户在政务服务网上进行的申请、申报或反馈等能及时转交到内部网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架设在服务网上的企业级邮件服务器能够机关的安全邮件服务。

赛迪网同时为服务网提供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使得用户通过普通电话即可方便地获取服务。

图表 2 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应用示意图

2.系统结构介绍

  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系统的目标就是整合政务内部网(Intranet)、各个部门之间政务网(Extranet)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公众网(Internet)三者之间的业务流,形成协调一致的网络应用环境。所以,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系统采用了多层体系结构,并特别注重数据的规范和交换。方案将系统结构划分成数据层、组件层、功能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和组件层以技术为核心,建立了开放与共享的应用平台。功能层和应用层则以业务为核心,分别实现不同的业务系统。方案中,采用XML语言对数据格式进行统一和规范,并采用先进的Web Service 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方便快速地整合。

图表 3 赛迪网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系统结构图

3.系统特点

3.1安全性好

设立先进的物理隔离系统,保证了内网的信息安全,通过防火墙,提高了的抗入侵能力,内之间的通信采用异步高位加密机制,可以保证内的通信安全。

3.2功能强大

提供了丰富强大的政务服务和政务办公功能,切实有效地满足了机构的信息化需求,提供跨通讯平台的沟通机制,大大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的覆盖范围;

3.3扩展性好

采用了分布式多层系统架构,可以平滑构建负载均衡和集群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未来规模扩充的需要。

3.4技术先进成熟

采用了J2EE、JDBC、Weblogic、XML等先进成熟的技术,在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的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