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工智能化学习心得
2025-10-02 15:41:05 责编:小OO
文档
学习心得

程宇涵 113120160117 16物联网

在看李开复老师的《人工智能》之前,我有许多疑惑,人工智能是什么?是男是女,长什么样儿?漂亮吗?会不会生病?会不会老?人工智能聪明吗?会下象棋吗?会打麻将吗?会玩dota或者王者荣耀吗?会打乒乓球吗?会打篮球吗?会游泳吗?人工智能有记忆吗?能不能教他说话、拿筷子夹花生米?人工智能好玩吗?怎么玩?怎么跟它交流?它会不会说话?能陪我唱歌吗?要不要吃饭?要不要充电?人工智能有什么用?能帮我写文章/搬砖/做报表/开车吗?能用来赚钱吗?人工智能怕什么?下雨天能出门吗?天热会不会出汗?从楼上摔下去会不会变形?能修好吗?人工智能有什么危险?会不会吃了我?它要是想伤害我,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了解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人工智能有什么爱好?喜欢听什么歌?吃豆腐脑喜欢咸的还是甜的?会看书吗?能不能体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寂寞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人工智能有感情吗?会喜欢我吗?我离开它的时候,它会不会难过,会不会想我?

通过学习李开复老师的《人工智能》,我获益良多,很多问题也有了答案。我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理念,发展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

下面以问答的形式,记录学习心得。

1. 人工智能是什么?在哪里?

其实,人工智能已经到处都是,什么都做:可以陪人聊天,可以写标准新闻,能画画,能翻译,能开车,能认出人的样子,能在互联网上搜答案,能在仓库搬货,能送快递到家。

人工智能是什么,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五种定义(可能有交叉):

1) 在某方面特别聪明的计算机程序,比如AlphaGo,下围棋下得特别好,世界冠军也下不过它。

2) 试图像人一样思考的计算机程序。但这事儿太难,人的意识,连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更别说教给自己编出来的程序了。

3) 怎么想的不知道,行为方式倒是很像人,比如可以和人聊天的ELIZA。

4) 会自己学习的,刚开始笨笨的,慢慢地就越来越聪明。AlphaGo也是因为头悬梁锥刺股,苦学了海量棋谱才变得这么厉害的。

5) 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这五种定义各有根据和局限,也可以认为人工智能首先是感知,包括视觉、语音、语言;然后是决策,根据识别的信息,做出预测和判断;最后是反馈,就像机器人或自动驾驶。

我的理解: 人工智能是高性能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使用了人工智能的产品、服务和应用。

2. 人工智能包含什么?

人工智能有很多分支,其中之一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里面有一个分支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神经网络,把计算机要学习的东西看成数据,把数据丢进多个层级的数据处理网络,然后检查经过网络处理的结果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就保留网络作为目标模型,如果不符合,就反复修改参数,直到符合为止。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非常形象生动:把数据看成水流,深度学习网络看成多层水管网络,通过调节管道和阀门,使输出满足要求。

3.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历史上有过3次AI热潮,第一次因为图灵测试,第二次因为语言识别,都热了一段时间又沉寂下去。

目前,深度学习携手大数据引领的第三次热潮,处于技术曲线的攀升和成熟期,前景极为广阔。

4. 人工智能有什么用处?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还与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经济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的核心驱动力。

主要的商业应用场景:

l. 自动驾驶:这个不用多说,Google,Tesla,百度。都在研究

2. 智慧金融:量化交易与智能投顾、风控、安防与客户身份认证、智能客服、精准营销

智慧生活:机器翻译、智能家居、智能超市

智慧医疗:辅助诊断疾病、对疑难病症的医疗科学研究

艺术创作:机器音乐、机器绘画、机器文学创作

5. 人工智能可能有什么负面影响?会不会失控,威胁人类的安全?

可能会引起失业。根据开复老师提出的“五秒钟准则”,一项人从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钟内完成思考并做出决策,那么这项工作很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保安、股票交易员、司机、新闻报道、翻译。但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新的工作。

人工智能分三个层级:

1) 弱人工智能:在某方面很聪明,但只在这方面聪明,别的事啥也不会。比如AlphaGo,下围棋世界第一,别的方面就是个弱智,连棋子都得别人帮它拿。

2) 强人工智能:人能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跟美剧《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差不多,但它有没有意识,不好说。

3) 超人工智能:比最聪明的人类还要聪明100000000倍。都不止,它的NB,超乎你想象。我们不知道它是谁,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也不知道它会干什么。

可能在某个时刻(奇点)之后,超人工智能就会天神降临,整个世界笼罩在它无边的法力之下。

也可能,因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超人工智能永远不会来。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或者说,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使用,需要受到监管和,也需要应对转型过程中对失业的冲击。

6. 哪些领域是今天的人工智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

跨领域推理,人类强大的跨领域联想、类比能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过迁移学习也正在发展,可以将计算机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经验转换到另一个领域

 1.抽象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

 2.常识

 3.自我意识

 4.审美

5. 情感

不过,已经有软件可以吟诗作词,而且相当高明。比如这首根据遗传算法生成的《清平乐-》:

“相逢缥缈,窗外又拂晓.长忆清弦弄浅笑,只恨人间花少. 不待清尊,相思飘落无痕.风雨重阳又过,登高多少黄昏. ”平仄相符,语句通顺,很有意境。

7. 人工智能创业的形势如何?

形势一片大好:国家大力支持,业界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软硬件技术都已经成熟。

AI的商业路线分三步走:线上业务(3年)、线下业务(5~7年)和个人业务(10年以上)

AI创业的五大基石:

1) 清晰的领域界限(业务场景)

2) 闭环的、自动标注的数据

3) 海量的数据量(千万级)

4) 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

5) 顶尖的AI科学家(算法)

AI产业发展的六大挑战:

1) 前沿科研与工业界尚未紧密衔接

2) 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结构失衡

3) 数据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明显

4) 可复用和标准化的技术框架、平台、工具、服务尚未成熟

5) 一些领域存在超前发展、盲目投资等问题

6) 创业难度相对较高,早期创业团队需要更多支持

中国在AI创业中的优势:

1) 中国人/华人处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先地位

2) 中国有庞大的理工科学生基础,数学知识扎实,具备人才优势

3) 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民人数近8亿

4) 行业需求潜力巨大,

5) 海量数据和充沛资金

对应上面提到的五大基石,人才、海量数据、闭环标注数据、应用场景、计算力都有解决方案,再加上开复老师创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创新工场提供的人才和资金优势,我也觉得中国发展AI的前景一片光明。

另外,创新工场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这是专门面向人工智能的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实验室。

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1.对接科研成果与商业实践,帮助海内外顶级人工智能人才创业

2.培育和孵化高水准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

3.积累和建设人工智能数据集,促进大数据的有序聚合和合理利用

4.开展广泛合作,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AI是风口。有人总结,只要以ai域名为后缀,融资过程都会比较快,或者融到的钱会比较多。

9. AI时代,我该怎么学?

借鉴了密涅瓦大学的“沉浸式全球化体验”教学方式和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创办的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的教学模式,开复老师提出AI时代的学习方法:

1.主动挑战极限

2.从实践中学习

3.关注启发式教育,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式的在线学习将愈来愈重要

5.主动向机器学习

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随着生物科技和量子科技的发展,人机融合,达到了生命的大和谐。

10. AI时代,我该学什么?

AI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的技能将越来越没有价值。 

最能体验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将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比如:

1. 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

2. 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知识

4. 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要想获得以上这些能力,大部分都是个性化培养,而非大规模圈养

教育系统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个性化、定制化、可持续化和公平。

可能感性思维很难被机器取代,理性思维人类是干不过AI的。

11. AI无处不在的年代,人生还有意义吗?

开复老师通过自己康复的经验,在书中进行了富有哲理,诗意盎然的阐述。

我的答案:我思故我在。今天我坐在这里打完这份读后感,说明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AI不过是新的工具,正如小石锤、轮子、蒸汽机、航天飞机、计算机和互联网,不会取代,只会丰富。

参考文档:

1. 李开复: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

2. 李开复:AI是什么?将带我们去哪儿?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