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5-10-02 15:39:53 责编:小OO
文档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试题(生物部分)

一、单选题

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实验目的
A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蝗虫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
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A    B.B    C.C    D.D

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二、非选择题

7.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突触高尔基体(1)_________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2)_________

(3)_________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要成分(4)_________

功能举例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5)_________

8.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ABCD
株高/cm

1706559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2001 180560623
9.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_______,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10.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三、选考题

11.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12.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答案:B

解析:戴口罩属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措施,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A项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生存离不开细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项错误;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可以被破坏,煮沸处理餐具可以杀死病原体,C项正确;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而生活中手与物体接触机会较多,故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风险,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在反应底物是葡萄糖的情况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其中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有氧呼吸不产生乙醇,因而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在反应底物是葡萄糖的情况下,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和释放CO2的分子数相等,B项正确;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在反应底物是葡萄糖的情况下,若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则不需要消耗O2也不产生CO2,C项正确;有氧呼吸中,吸收O2的分子数和释放CO2的分子数相等,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可能产生CO2,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分子数少或两者的数目相等,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若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也随之减少,细胞代谢减慢,机体产热减少,A项正确;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较少,注射垂体提取液后,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多,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不会恢复正常,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适合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项不合理;可用蝗虫精巢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B项合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其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可用来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项合理;人口腔上皮细胞含有细胞核且无色素,可用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项合理。

5.答案:C

解析:亲代全为长翅,后代出现了截翅,可推出长翅为显性性状,A项不符合题意;不管控制长翅和截翅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亲代雌蝇都是杂合子,B项不符合题意;不管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后代性状表现都可能出现题述比例,故无法判断该等位基因的位置,C项符合题意;雌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该等位基因不管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都是成对存在的,D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项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项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项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项正确。

7.答案:(1)细胞膜

(2)参与信息传递

(3)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4)脂质和蛋白质

(5)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解析:(1)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细胞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可参与信息传递过程。

(3)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4)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5)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在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这些能量可以用于H2O的光解,产生O2和[H],也可以用于合成ATP。

8.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以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1)除去杂草可以减少杂草和农作物之间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松土可以使土壤中O2含量增多,有利于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增强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活动。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而农田施肥的同时常适当浇水,以使肥料中的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另外,浇水还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防止作物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3)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光照资源,间作过程中要确保高低作物的合理搭配。株高较高的作物获取的光照充足,应选择光饱和点较高的作物(作物A);株高较低的作物获取的光照较少,应选择光饱和点较低的作物(作物C)。

9.答案:(1)胰岛B

(2)高;增加

(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4)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解析:(1)胰岛B细胞受损会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转化和储存的过程受阻,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若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会造成大鼠体重下降。

(4)题中实验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10.答案:(1)在减数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解析:(1)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在该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诱变育种过程中,突变体一般为杂合体,即控制新性状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不能稳定遗传;对于杂合体,可以采用连续自交和不断选择的方法,获得纯合体,即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11.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琼脂;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解析:(1)实验过程中,对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进行灭菌时,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据题图分析可知,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与甲培养基相比,其特有的组分Y物质应是凝固剂琼脂。甲、乙培养基均只允许能利用物质S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因此均为选择培养基。

(2)据题意,假设至少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X倍,才能保证稀释后的100 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不超过200个,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则稀释之前100 菌液中有2×106个细菌,可得2×106×(1/X)=200,则X=104,因此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104倍。

(3)在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S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水,进而抑制菌株的生长。(4)将含有能降解S的细菌的淤泥加入无菌水中,进行适当稀释后,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取适量的菌液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即可估算出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

(5)本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是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12.答案:(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解析:(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其目的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从健康动物体内取出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这样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单细胞悬液。

(3)图中筛选1采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杂交瘤细胞)才能生存。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就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